低斑蜻

低斑蜻

低斑蜻是一種體型較大、翅具色斑的蜻科動物。成蜻體長28mm,翅展60mm。翅結處褐斑前緣不超過R脈。有時體色較淺,但大多數雄蜻體色藍黑色。稚蟲體表多毛,腹部4~9節有背棘。下唇中片具12~13對剛毛,內側的5~6對短小。下唇側片具側剛毛7根,前緣具11個淺的鋸齒。它的繁殖方式是卵生。

低斑蜻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別名:六斑蜻、琚珀蜻
  • 中文學名:低斑蜻
  • 拉丁學名:Libellula angelina
  • :動物界
  • :蜻科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北京
  • 繁殖方式:卵生
  • 所屬分類:玩賞蟲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成蜻體長28mm,翅展60mm。翅結處褐斑前緣不超過R脈。有時體色較淺,但大多數雄蜻體色藍黑色。稚蟲體表多毛,腹部4~9節有背棘。下唇中片具12~13對剛毛,內側的5~6對短小。下唇側片具側剛毛7根,前緣具11個淺的鋸齒。
低斑蜻
低斑蜻
雄性腹部長28mm。這是體型較大,翅具色斑,褐色,漂亮的種。
頭部:下唇和上唇黃褐色,前、後唇基及額淡黃色,臉長有黑色軟毛。頭頂具一條寬的黑色條紋,覆蓋單眼區,兩端向下方彎曲,沿額兩側,伸達額基部。頭頂中央具一黃色突起。後頭黃褐色,邊緣生有長毛。
胸部:前胸褐色,前葉黃色。合胸黃褐色,合胸脊黑色,背面密生淡褐色長毛。側面第1縫線黑褐色,完整;第2縫線缺乏,氣門周圍黑色;第3縫線不明顯,僅殘存上方一段。足的基節、轉節和腿節黃褐色;腿節末端、脛節和跗節深褐色,脛節具褐色長刺。翅透明,前緣脈寬,白色。翅痣和翅脈黃色。前、後翅的基部和翅結以及翅痣處各具一褐色斑。前翅的基斑包括兩條深褐的粲絞,兩紋之間色淡,上三甭室上方深褐色。後翅基斑擴大,還包括上三角室和三角室以及從三角室斜向下內方,沿臀套基部到達翅內緣均為褐色斑部分,在褐色基斑內的翅脈白色。翅結處的斑較小,在翅結下方Ri和IRiii之間,以及IRi與橋脈之間。翅痣處的斑,連線在翅痣的下方,呈三角形,並向翅後緣擴張。
腹部:黃褐色,生有細長的毛,第49節背中隆脊以及兩側,各節連線成一條前方狹向後方逐漸變寬的黑色條紋。肛附器褐色,上肛附器末端尖銳;下肛附器稍短於上肛附器,末端中央具一小凹陷。
雌性腹部長26mm,後翅長30mm,雌性的體型、色彩和斑紋同雄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朝鮮。
主要分布於江蘇、浙江、北京、河北白洋淀等地。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6年 ver 3.1)——極危(CR)。

保護措施

日本環境部於1993年開始保護該物種,法律禁止採集。但這還不足以保護棲息地免受破壞。一些非政府組織已經開始保護這種昆蟲及其棲息地,例如在鹿兒島縣靜岡縣沖木谷池、鹿兒島縣今田池、和大分縣野野信神池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