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潛在健康風險

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潛在健康風險

《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潛在健康風險》是依託南昌大學,由張寶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潛在健康風險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寶軍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目通過江西省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動態變化研究來科學評價土壤退化對人體硒的潛在健康風險。首先分析低丘紅壤的含硒水平、有效形態和植物對土壤硒的吸收特點,確定土壤-植物系統生命元素硒的遷移轉化規律;然後比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物系統硒的生物有效性和土壤理化性質差異,探討該系統中硒遷移轉化的主要影響因素;結合當地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查,估算人群硒的攝入量;最後,根據土壤-植物系統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建立低丘紅壤硒的潛在健康風險模型,科學評價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並對不同風險區域提出相應的調控策略,以期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結題摘要

紅壤含硒水平相對較高,但土壤有效硒的含量和比例均不高,這直接影響著當地居民硒的攝入及其健康狀況。本研究首先通過對低丘紅壤的界定確定了研究區域並明確了江西省紅壤的空間分布特徵,然後,通過野外調查、室內分析與土柱淋溶實驗明確了紅壤-水稻系統硒的分布、形態、遷移及其主要影響因素,最後,通過膳食調查及模型建立,估算了當地居民硒的日攝入量並對其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進行評價。結果表明:(1)海拔高度位於100-800 m的紅壤亞類被定義為“低丘紅壤”,它占江西省土地面積的46.6%,主要分布於江西省中南部。(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土壤硒主要以有機結合態形式存在,且易於吸收的水溶態和可交換態硒的含量合計不足10%。不過,紅壤水稻土種植作物後其有機硒的比例急劇下降,而水溶態硒的比例有所升高。(3)紅壤水稻土屬於中等含硒土壤,水稻的根和莖對土壤-水稻系統硒的吸收和運輸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4)0.016M磷酸鹽溶液能提取土壤中4.2%的硒,其中,有機硒占45%以上,而無機硒通常不到10%。土壤有機質與土壤可提取態硒的關係密切(P<0.05),而提取亞硒酸鹽則對土壤pH值的變化頗為敏感(r=0.78,P<0.01)。(5)土柱淋溶實驗表明:輕酸雨(pH=5.0)對紅壤硒的淋失作用不大,但嚴重的酸雨(pH=2.5)對土壤硒的淨淋溶損失率可達0.53%,可見,酸雨pH值的大小對土壤硒養分的淋失具有重要作用。(6)經模型估算,人體每日從糧食、蔬菜、飲用水途徑攝入的硒分別為21.8 21.8 μg、18.5 μg和1.7 μg,合計為42.0 μg d-1。這一結果雖能滿足人體基本的生理需求量(40 μg d-1),卻明顯低於基於膳食調查人群硒的日攝入量為(平均為77.9 μg d-1)。低丘紅壤硒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不僅有利於採取相應的措施維持或提高土壤硒的水平,而且有助於科學估算人群硒的日攝入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