佀公祠堂,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系四合院雕梁畫柱,紋獸齊全,屬於典型的明代古建築群。院內擺設御贈石供桌,4個龍虎墩,石馬、石羊、石豬、石丞相,華表各1對,御碑4座。全為漢白玉石料。1986年和1990年省文物局先後兩次撥專款6萬元,由曲阜建築隊對大殿及前門進行維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佀公祠堂
- 性質:四合院雕梁畫柱
- 建立時間: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
- 院內:擺設御贈石供桌
改建,遺留文物,
改建
2001年,將佀公祠堂改建為佀鐘紀念館。縣政府、鎮政府和佀樓村委會大力支持,撥款、集資。改建後的紀念館,富麗堂皇,風貌威振一方。館內除御贈漢白玉石桌、龍虎墩、石馬、石羊、石豬、華表、御碑等具全,還有佀鐘塑像1尊,壁畫20幅,展櫥6個,還展有奉天誥封若干,歌頌佀鐘的明、清名人詩詞等有關文獻,懸掛有神道碑文、監察御史墓表、科貢碑文等條幅。
遺留文物
佀鐘遺留有大量文物,其中較為珍貴的有:(1)明朝象牙笏板,上寬5厘米,下寬6厘米,長45厘米。(2)明禮部尚書張升書“送佀鐘東還序”中堂原件一軸。(3)佀鐘親筆題字條幅一軸。(4)聖旨:一、加贈大理寺左寺丞;二、封佀鐘大理寺左寺丞;三、加封佀鐘為左副都御史;四、加贈鐘祖父佀伯祥資政大夫戶部尚書。(原聖旨十五幅,現僅存此四幅)。(5)壽屏:欽加太子少帥第六十七代襲封衍聖公闕里孔毓折,兵部尚書孔毓旬為其外祖母黃淑人八十大壽親筆題,壽屏十二折,全為赤金字和赤金畫面,為七子八婿郭子儀上壽圖(“文化大革命”中丟失15幅,現存9幅)。(6)影像:佀鐘畫像1幅,高2米,寬0.8米,身穿大紅袍,袍色為猩猩血所染,手抱像笏,容貌慈祥,為唐寅傑作。佀鐘母範夫人畫像1幅,年逾七旬,端莊慈祥,為明代畫家呂紀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