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達默爾傳:理解的善良意志》是一部由[加]讓·格朗丹所著書籍,拜德雅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伽達默爾傳:理解的善良意志
- 作者:[加]讓·格朗丹
- 出版社:拜德雅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9956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 [加]讓·格朗丹
出版社: 拜德雅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品方: 拜德雅
原作名: Hans-Georg Gadamer. Une biographie
譯者: 黃旺 / 胡成恩
出版年: 2020-4
頁數: 536
定價: 98.00
裝幀: 平裝
叢書: 拜德雅·人文檔案
ISBN: 9787552029956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伽達默爾是誰?
他在海德堡的墓碑說出了全部:“哲學家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1900—2002)”。
★他是一位哲學家——
他發展了一種以解釋學這個名稱多少為人所熟知的新思想,這種思想的指導原則呈現於他的傑作《真理與方法》(1960)之中,該作深刻地革新了闡釋及其實存的思想。
★他是海德格爾的學生——
·他比海德格爾多活了26年,這使他又見證了柏林圍牆的倒塌與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
·跟他的老師一樣,他在納粹時期的所作所為不可避免地引來了爭議,後世要如何評說?
★他是一位跨越三個世紀的百歲老人——
他出生的1900年是群星璀璨的一年。這一年,尼採去世,現象學誕生,弗洛伊德和狄爾泰發表了各自的奠基之作;他於2002年3月13日辭世,享年102歲。今天,他的著作繼續影響著眾多思想流派,而他的思想和他的生活也最終得到他最好的闡釋者的評註。
20世紀伊始,闡釋的問題成為整個人文科學問題的核心。對伽達默爾來說,闡釋的問題不僅關乎方法論,而且轉化為我們的“存在方式”和我們自身之所是的根本特徵。這本傳記的出現適逢其時,它闡明了對現代性理解來說至關重要的一種哲學品格。
-內容簡介-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國哲學家,哲學解釋學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甚豐,主要集中在哲學美學和歷史哲學兩個領域。他於1960年出版的《真理與方法》一書標誌著現代哲學解釋學的誕生,並成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現代解釋學的“聖經”),也奠定了伽達默爾作為現代哲學解釋學大師的地位。
這本傳記的作者是伽達默爾最親密的學生,他也一直是解釋學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因此,該書可以說是目下最權威也最全面的一本關於伽達默爾生平和成就的傳記。作者通過採訪伽達默爾本人和他的同時代人,以及查閱伽達默爾的私人信件與檔案,勾勒出伽達默爾作為學者的生命歷程和他的思想發展,並將它們放置在他那個時代的背景中——伽達默爾處在20世紀黑暗且複雜的歷史事件中心,因為他選擇在1930年代留在他的家鄉德國。作者闡述了伽達默爾的代表著作《真理與方法》的源起和影響,還對伽達默爾在納粹德國時期的態度和行動做出了解釋,以期勾畫出一位保持公正的學者的肖像,這位學者試圖在面臨巨大威脅的情況下保護德國的文化和傳統。
-媒體推薦-
格朗丹的書是一份讓我們這些渴望竭力了解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的人倍感愉悅和親切的禮物。
——弗朗西斯·J. 安布羅休,喬治敦大學
這本書無可匹敵,具有非凡成就。得益於格朗丹的出色研究,我們可以在歷史情境中充分理解伽達默爾生活的諸多事實。
——唐納德·G. 馬歇爾,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
總體而言,本書將為研究20世紀哲學的人提供更多的視角,與現象學和歐陸哲學其他取向相關的哲學解釋學的出現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財富。
——《選擇》
一部關於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1900—2002)的傑出傳記,他孕生了解釋學。
——詹尼·瓦蒂莫和聖地亞哥·扎巴拉
對於那些致力於哲學解釋學並希望了解哲學立場的發展方式及其如何化身於哲學家的生活之中的人來說,這本極其易讀且非常全面的傳記是必不可少的閱讀材料,值得推薦。
——派屈克·奎因
作者簡介
讓·格朗丹(Jean Grondin,1955—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哲學系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藝術人文學院院士,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國際著名解釋學家,在哲學和解釋學研究領域卓有建樹。他的觀點在漢語學界也頗具影響,兩本專著《詮釋學真理?——論伽達默爾的真理概念》《哲學解釋學導論》已分別由洪漢鼎先生、何衛平先生譯為中文出版。
-譯者簡介-
黃旺,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現象學、解釋學和當代法國哲學。
胡成恩,杭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同濟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法國哲學、精神分析和哲學心理學,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項目,在《道德與文明》《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目錄
目 錄
縮寫表
引 言
1 1900 年:群星璀璨的誕生之年
2 家族的遺產:人們真的愛自己的父親嗎?
3 布雷斯勞的童年(1902—1918)
4 布雷斯勞的早年求學歲月 (1918—1919) : 西方的沒落和科學哲學的困境
5 與海德格爾相遇前的馬堡歲月 (1919—1923)
6 海德格爾: 1923 年的一見傾心
7 返回馬堡:希臘人的庇護 (1923—1924)
8 暴風雨前不確定的自由(1928—1933)
9 1933 年:表態,還是沉默
10 危險的職業生涯(1933—1939)
11 這將會過去(1939—1945)
12 階級鬥爭標誌下的校長任期
13 法蘭克福與海德堡:在通向解釋學的道路上(1947— 1959)
14 《真理與方法》:一部出人意料的作品
15 來自意識形態批判的攻擊
16 第二春
17 與雅克·德希達的交鋒
18 尾聲:百歲老人!
年 表
附 記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