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出品的實景文化類訪談節目,共10期,由王曉輝作為文化發起人。

該節目每期對話一位嘉賓,通過“實景走訪加深度對話”的形式與專家共同剖析中華文化的根脈。

該節目於2023年7月4日起每周二晚21:20在中國網江蘇衛視同步播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 類型:實景文化類訪談節目
  • 主要嘉賓王旭東陳佩斯潘魯生張立文唐聞生
  • 製作國家/地區:中國內地
  • 導演:張寧銳、陳自成
  • 出品方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
  • 製作公司:中國網
  • 首播時間:2023年7月4日
  • 播出頻道江蘇衛視
  • 播出時間: 21時20分(每周二)
  • 網路播放平台中國網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集數:10 集
  • 每集時長:約 30 分鐘
節目形式,節目背景,節目模式,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文化發起人,文化學者,獲獎記錄,播出信息,前期宣傳,播出平台,收視率,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人類社會在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中前行,中華文明基業長青。在幾千年歲月中,它開放包容,又主脈清晰。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創造,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全人類共享的文明成果。為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鑒,通過捕捉文化藝術領域的新聞熱點,帶領中國海內外中華文化愛好者走入文化世界,剖析中華文化內涵,中國網繼續推出了實景文化類訪談《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節目模式

該節目從文化發起人、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的視角出發,以熱點文化問題為切入,通過“實景走訪加深度對話”的節目形式,進一步聚焦社會熱點,每期對話一位嘉賓,與嘉賓共同剖析中華文化的根脈,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

創作團隊

出品人
王曉輝
攝像
胡博鈞、趙日、張博、楊碩、毛藝清
總監製
李莉娟、薛立勝
後期
李汀、王肇鵬 、王哲、張芃芃、劉昌、於春曉、袁浩傑、宋佳、李祿毅、楊鵬、盛師陽、胡美
總策劃
詹海濤
統籌
周占彬、許浩成、韓磊
策劃
張寧銳、胡俊峰、李樂
製片
陳曉
總製片人
詹海濤、楊力
商務
奚婷
總導演
張寧銳、陳自成
推廣
常海燕、胡俊峰、陳超、張運興、王濤、蔚力、孟超、姜壹平、李昭、王雁青
導演
李芳、羅傑
節目顧問
王旭東 、唐聞生、陳佩斯、潘魯生、張立文、潘維廉、大衛·弗格森、賈笑冰、張帆、楊朝明
編導
李穎、趙陽、田野、劉婭圻、楊智健、胡笛、舒鑫、馬曉梅、郝紅纓、王佳煒
出品方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視覺
胡俊、呼丹、王瑞娜、王冠初、遇翔
聯合出品方
北京國新匯金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指導
旺雪生
鳴謝單位
故宮博物院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節目列表

第一期:王旭東 · 守望人類的故宮
播出時間:2023年7月4日
主要嘉賓:王旭東
對話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尋訪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記,打開國寶背後隱藏的文明互鑒的密碼,講述中華文化“會客廳”如何承載古今中外好故事。無論考古發現、文物保護,抑或數字展覽、學術交流,故宮均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世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故宮博物院先後赴印度、阿聯、肯亞等國開展海上絲綢之路考古,也邀請印度、英國等考古界同仁參與故宮考古項目;2020年成立的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起持續合作機制;2022年6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不僅加深了香港市民對祖國的了解,也促進中華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流互鑒;2022年8月,“太和學者”計畫啟動,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互動,成功搭建對話交流、相互啟迪的跨國學術平台。
第二期: 大衛 · 把真實的中國講給世界聽
播出時間:2023年7月11日
主要嘉賓:大衛•弗格森
對話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大衛•弗格森,踏上向世界說明中國、促中外民心相通的心路之旅。在大衛•弗格森的英國老家,對中國的未知、誤解甚至偏見並沒有完全飄散,關於中國的負面信息或不難找尋,但是想要得悉全面真實的中國,如墜迷霧。大衛•弗格森到中國後,作為媒體記者,他趕赴汶川地震前線,走進北京奧運會,參加上海世博會,行走中國城裡鄉下;作為圖書編輯,他參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英文版的翻譯與出版,從全局了解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作為紀實作家,他深入各地調研採風,寫下《從“廣東製造”到“廣東創造”》《生態北京:綠韻新城》《發現蘇州》等系列著作。
第三期:唐聞生 ·走近外交翻譯工作者的世界
播出時間:2023年7月18日
主要嘉賓:唐聞生
對話翻譯家、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原副主席唐聞生,重溫重要外交時刻,聆聽外交翻譯人員如何代表祖國、對話世界。外交翻譯工作者,是國家立場與主張的傳遞者,是跨文化交流溝通的重要橋樑。19世紀70年代初,唐聞生開始擔任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翻譯,參加了“桌球外交”、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等重要活動。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時刻,留下了唐聞生等外交翻譯人從容鎮定的身影、行雲流水的表達。
第四期:潘魯生·民間藝術
播出時間:2023年7月25日
主要嘉賓:潘魯生
對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一起感受大美民間藝術的質樸與絢爛。在民間藝術發展的低谷期,執著的民間藝術“拾荒者”潘魯生,帶領他的同事們一邊開展田野調查,一邊投身案頭研究。寒來暑往幾十年,他們行走于田野山川,奔波於城裡鄉下,為保存民間藝術努力著。21世紀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迎來新的春天。民間藝術贏得了從民間到官方、從學校到市場的重新審視和積極回應,一批批年輕人走進民間藝術的時空,各行各業主動擁抱民間藝術,全面保護、傳承、發展民間藝術的社會生態正在形成。
第五期:解讀中國哲學,展現儒學魅力
播出時間:2023年8月1日
主要嘉賓:張立文、楊朝明
對話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長張立文,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楊朝明,一起穿越千年時光,走近既古老又現代的儒學。談到東方哲學,張立文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中國哲學獨具特色,有自己的源頭、規則和理論派別,我們要講好自己的哲學故事。而談及中國哲學,儒學不可迴避,它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對中華文明進程影響深遠。某種意義上講,儒學為中華文化鋪上了鮮明的底色。儒學誕生於春秋末年,由孔子創建。孔子開私人講學之風,教授詩書禮樂,讓儒學廣為傳播,深遠影響後世。儒學自誕生起就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不斷吸納中華文化中各種有價值的思想學說,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因此,儒學的主張至今依然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第六期:傾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妙樂章
播出時間:2023年8月8日
主要嘉賓:張帆
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張帆一起行走在遼闊的大地上、翻開浩瀚的歷史畫卷,傾聽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妙樂章。漫長歲月中,多個遊牧民族都曾在鄂爾多斯地區繁衍生息。自秦漢起,鄂爾多斯這方風水寶地,也迎來了中原民族和農耕文化,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的進步。西漢時期,隨著先進的勞動技術和生產工具的引入,鄂爾多斯由此“沃野千里、谷稼殷積”,農耕業與畜牧業相輔相成,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水乳交融。在鄂爾多斯準格爾旗,至今依然流傳著一種特別的藝術——漫瀚調。它以蒙古族短調民歌為基礎,糅合陝北信天游、晉西北爬山歌式歌詞而形成,或高亢響亮,或柔情婉轉。同樣,民族融合也豐富了鄂爾多斯的美食。比如,一碗源自晉陝北的酸粥,至今依舊是來準格爾旗遊客的“打卡”美味。
第七期:我是遙遠來永久住深刻愛的廈門人
播出時間:2023年8月15日
主要嘉賓:潘維廉
對話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潘維廉,聆聽“老潘”內心的“不見外”,讀懂一份中國情緣向世界的深情告白。自1988年來中國至今,他已經在廈門生活了35年。潘維廉與廈門的緣分,始於一場對詩和遠方的嚮往。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上世紀80年代,他賣掉自己的公司,帶著妻兒舉家來到廈門。擁有瓦爾登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的他,成為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最早的MBA課程外籍教師之一。多年間,他的生活都受到許許多多中國朋友的關愛,讓他這位“老外”的心留在中國。潘維廉經常將在中國的見聞通過寄書信、寫文章的方式,介紹給朋友和國際社會,為了更好地向外國朋友介紹全中國的情況,潘維廉決定環遊全國。
第八期:老百姓看著樂就叫喜劇
播出時間:2023年8月22日
主要嘉賓:陳佩斯、陳大愚
拜訪中國喜劇藝術家陳佩斯,聽他分享對喜劇的感悟。從讓人開懷大笑的台前,到令人感慨萬千的幕後,站上舞台,演繹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與人生。出於對喜劇藝術的一顆初心和一片赤誠,陳佩斯在此領域耕耘幾十年。1979年,陳佩斯和父親陳強合作的《瞧這一家子》,是當年不可多得的喜劇電影,之後二人又推出的系列電影,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1984年起,陳佩斯與搭檔朱時茂在春晚舞台表演的《吃麵條》等小品,成為幾代人的共同回憶;1998年,陳佩斯再度投身喜劇話劇舞台,《託兒》《雷人晚餐》《戲台》《驚夢》等每部作品,都叫好又叫座。2012年起,陳佩斯創辦喜劇創演訓練營,之後10年都在堅持開班授課。他的兒子陳大愚就是首屆學員中的一個。陳佩斯曾說,自己做喜劇,陳大愚也做,再往後也許家裡還有人繼續做,薪火相傳。
第九期:見證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
播出時間:2023年8月29日
主要嘉賓:賈笑冰
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賈笑冰,一起登上了紅山之巔,在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尋古探源。位於遼寧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是紅山文化的重要見證,這裡發現了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等標誌性建築。而最新考古工作發現,在女神廟北側的山台上,還存在著對稱結構的“八字形”擋水牆、排水溝,以及斜坡狀連線通道,專家認為其有可能為女神廟的互補功能建築群。大規模建築工程,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和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是絕不可能完成的。賈笑冰曾這樣推測紅山先民“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紅山先民的領導者先是勘查山嶺,總體規劃建築群,再由專職人員根據山嶺地勢,提出細節方案,進行施工設計,最後由“各部門”的負責人,指派數量龐大的先民運土、搬石,具體施工建設。
第十期:聆聽千年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迴響
播出時間:2023年9月5日
主要嘉賓:姜波
對話山東大學教授、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姜波,一起相約刺桐之城泉州,聆聽海上絲綢之路往來千年的歷史迴響。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泉州城南的石湖村村口,至今留有始建於唐代的林鑾渡。泉州城東北方向,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洛陽橋跨江而立。橋兩側江闊水深,而石砌的橋身筆直寬闊,巋然不動,佇立近千年。洛陽橋並不獨美,它與安平橋、順濟橋等經典梁式石橋一起,構建了溝通港口、碼頭和腹地的交通體系,北通福州至中原,南跨晉江走潮汕。海上絲綢之路波濤萬里、四通八達,但連結的端點,必在城池。

參演嘉賓

文化發起人

嘉賓介紹
嘉賓海報
中國網總編輯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王曉輝

文化學者

嘉賓介紹
嘉賓海報
中國故宮博物院院長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王旭東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大衛
著名翻譯家、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原副主席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唐聞生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潘魯生
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長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張立文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楊朝明
北大歷史學系教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張帆(左一)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潘維廉
中國喜劇藝術家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陳佩斯
中國內地話劇男演員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陳大愚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賈笑冰
姜波
山東大學教授、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姜波

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者
結果
2023年12月12日
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23年第三季度優秀網路視聽作品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入選
2024年3月
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23年度優秀網路視聽作品推選活動優秀作品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
入選

播出信息

前期宣傳

2023年6月5日,節目宣布即將播出的信息;6月6日,節目正式定檔時間,於7月4日起每周二晚21:20在中國網、江蘇衛視同步播出;7月3日,發布首期宣傳片。

播出平台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首播日期
播出時間
完結日期
中國網、江蘇衛視同步首發,新浪微博、B站、百度百家、騰訊視頻
2023年7月4日
每周二21:10
2023年9月5日

收視率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CSM64城市網首播收視情況
期數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排名
收視份額%
第一期
2023年7月4日
0.448
5
2.06
第二期
2023年7月11日
0.615
3
2.82
第三期
2023年7月18日
0.636
2
2.94
第四期
2023年7月25日
0.577
2
2.63
第五期
2023年8月1日
0.444
5
2.08
第六期
2023年8月8日
0.623
1
2.87
第七期
2023年8月15日
0.585
3
2.65
第八期
2023年8月22日
0.647
2
2.98
第九期
2023年8月29日
0.423
5
1.97
第十期
2023年9月5日
0.658
3
3.25
  1.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2. 排名為周二晚間省級衛視晚間自辦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節目評價

《似是故人來第三季》在延續“實景走訪加深度對話”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社會熱點,回應大眾關切,從“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等熱點問題切入,通過主持人與專家學者交流互動,生動剖析中華文化內涵。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分享中華文物蘊藏的兼收並蓄、吐故納新的精神特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帶觀眾走進民間藝術的多彩世界;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潘維廉傾情講述自己的中國情緣。從真實可感的事物入手與嘉賓“拉家常”,營造出代入感和親切感,讓並不熟悉該領域的觀眾也能順暢地走進歷史,理解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該節目嘉賓從事文化工作數十載,他們的梳理與講述飽含深情,喚醒觀眾內在的文化情懷,激發人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自信。(《人民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