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前庭功能障礙遺傳性耳聾基因的定位與克隆

伴前庭功能障礙遺傳性耳聾基因的定位與克隆

《伴前庭功能障礙遺傳性耳聾基因的定位與克隆》是依託中南大學,由賀楚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伴前庭功能障礙遺傳性耳聾基因的定位與克隆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賀楚峰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遺傳性耳聾是一種高遺傳異質性疾病,目前仍有相當數量耳聾基因位點有待定位與克隆。在耳聾基礎上合併獨特臨床表現的耳聾家系,往往可將其病因歸為某一個或某一類特殊耳聾基因的致病效應。本課題組收集到3個伴前庭功能障礙的遺傳性耳聾的大家系,在對家系進行已知與前庭功能相關的COCH基因、ESPN基因、MYO7A基因、POU3F4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線粒體DNA 12S rRNA基因等6個耳聾基因及目前最常見耳聾致病基因的突變檢測後均未發現致病突變,說明這些家系的致病基因極有可能為目前未知的耳聾基因。我們將利用全基因組掃描的方法對3個伴前庭功能障礙的遺傳性耳聾家系進行定位,定位新的耳聾位點,或將一個已知的位點區域縮小範圍,構建定位區間的遺傳圖譜、物理圖譜和轉錄圖譜;在基因定位的基礎上,通過基因表達分析法、表達序列標籤分析法等策略確定候選基因,進一步突變檢測,克隆新的耳聾致病基因。

結題摘要

遺傳性耳聾由於具有很高的遺傳異質性,導致其致病基因定位與克隆較為困難。收集合併獨特臨床表現的耳聾家系,在此基礎上實施基因定位與克隆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課題組針對收集到的多個伴前庭功能障礙的遺傳性耳聾的大家系,利用基因診斷晶片掃描、全基因組掃描、外顯子組測序等方法對這些家系進行研究,成功定位了兩個伴前庭功能障礙的遺傳性耳聾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區間,將一個家系的致病區間定位在chr1:P34.2-P34.3(D1S496;D1S3721)約8.2cM的區間,另一個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rs887392和rs9788之間約20cM的區間,進一步鑑定了該家系的一個可能致病基因——CEACAM16,初步揭示了伴前庭功能障礙的遺傳性耳聾的發病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