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圖

伯牙鼓琴圖

《伯牙鼓琴圖》是元代畫家王振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伯牙鼓琴圖》是一幅典型的人物故事畫,其繪製的是春秋名士伯牙過漢陽在舟內鼓琴時路遇知音鐘子期的故事。畫中他們二人對坐,三侍者分立二人身後,各人神態不一,頗具神韻。該畫白描與渲染皴擦相結合,畫法簡潔而富於變化,並準確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特別是俞伯牙彈琴的專注和鐘子期聽琴的入神,都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該畫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繪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實為元代人物畫代表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牙鼓琴圖
  • 作者:王振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31.4厘米,橫92厘米
  • 材質:絹本
  • 創作年代:元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時代背景,題材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全卷全卷
《伯牙鼓琴圖》表現的是子期聽伯牙鼓琴的場面,畫上共有五人,左邊是伯牙,蓄長髯面目清秀,披衣敞懷,坐石上,膝上置琴雙手彈撫。身後一小童侍立。伯牙的對面是鐘子期,他也坐在一塊石上,頭微微低下身著長袍,雙手放在一起搓磨,右腿置左腿上,略抬起,似正在隨著伯牙琴聲的節拍輕輕搖動。身後也有二童侍立,一童雙手捧書卷,一童持如意。
此圖最右面略有殘缺,右上角一方印只剩左邊“圖書”二字。
圖卷左下署“王振朋”名款。鈐“賜孤雲處士章”。另鈐“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棠村”等收藏印多方。後紙有元馮子振、趙岩、張原湜等人題記。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南宋末年,蒙古人不斷南下擴張,推翻了漢人政權,建立了元朝,將大江南北的漢人置於其統治之下。元政權推行種族歧視政策,把南宋統治區的漢人稱作“南人”,並歸為社會最低一等。不僅如此,社會職業也被分成三六九等,儒生淪落到社會底層,與乞丐相近。元朝的種族與文化的雙重壓制政策,反而激發了漢族文人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揚,文人畫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歷史舞台。文人畫包含了更多儒生士人的審美觀念,重表現、求雅致、講意境。
《伯牙鼓琴圖》的創作年代正是文人畫初興之時,作品風格明顯有這種傾向。紙本白描加淡水墨,不設色,是當時流行的一種人物畫風。白描,古代繪畫技法的一種,即純用墨線勾勒而不染,原來只用於粉本創作,因風格素雅為文人所喜愛並逐漸發揚,北宋以後慢慢成為獨立的畫科。文人畫開創時期的畫家李公麟就是公認的白描大家。到了元代,用白描創作人物成一時之風,王振朋更是此中高手。其作品線條繁簡適度、圓轉流暢,配合精練的水墨渲染,使作品既有職業畫家的精準,又具文人的淡雅之氣。

題材背景

《呂氏春秋》卷十四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個故事歌頌了古代兩個知音知心朋友之間美好的友誼,為以後許多文人和畫家所稱道,成為詩文書畫的題材。王振朋的這幅畫就是根據這一古代故事而繪製的。

藝術鑑賞

形象

《伯牙鼓琴圖》所表現的伯牙長髯及胸,神情專注,左手按弦,右手彈撥,撫琴正進入高潮,他雙眉立起,嘴角緊閉,寬大的袍袖已經被高挽起至及肩處。而聽琴的鐘子期坐於下首,只見側面,身軀微向前傾,雙手微合置於膝上,凝神入定,已經完全沉醉在琴聲之中只有翹起的右足似乎在下意識中隨著節拍輕輕地律動。二人身後侍立的童子或專心靜聽,或若有所思,或神色茫然,表現出不同的修養對同一首樂曲的不同反映。畫面雖然沒有高山流水,卻留給觀者更為豐富的想像空間,體現出畫家在人物刻畫與情節烘托上的獨具匠心。在形象處理上,王振朋有意將樵夫鐘子期與名士俞伯牙都描繪成高人雅士。使作品更像是一幅文人之間的雅集唱和圖,從而更接近文人繪畫的審美情趣。

技法

在《伯牙鼓琴圖》中,作者使故事的表達方式趨於文人化。伯牙與子期的故事是用儒者與隱士間的賞曲雅會來表達,更是典型的文人方式。作品最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心理的描繪,伯牙的忘我投入、子期的陶醉凝神,細細體味,裊裊琴聲似就在耳邊迴蕩。除兩位主角之外,其他如侍立的童子、童子手捧的器皿、博山爐、根形爐架等,都散發著一種古雅的士人之氣。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畫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塊略加皴擦,這些豐富而簡潔的表現手法使畫面有變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顯單調。”

歷史傳承

根據畫上所鈐印章可知,此畫在元朝時曾為魯國大長公主祥歌刺吉(元仁宗之姐)收藏;清初收藏家梁清標也珍藏過;乾隆時,畫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芨·初編》、《圖繪寶鑑》等畫史。

重要展覽

2015年04月30日—06月29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建院90周年推出“春季書畫特展”上,《伯牙鼓琴圖》為展品之一。

作者簡介

王振鵬,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仁宗時期(1285—1320),元代畫家。擅長人物畫和宮廷界畫,畫風工致細密,用筆細勁,自成一體,深得元仁宗賞識。延祐年間(1314—1320)在宮內秘書監供職,被元仁宗賜號為“弧雲處士”,官至運千戶。傳世作品有《阿房官圖》《金明池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