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六

伏六

黃河在合陽縣境東緣自北向南而流,徐水發源於梁山東腋,先流向東南,繼而折向東,在岔峪村注入黃河黃河徐水的夾角處形成一道,叫做伏六,相傳是當年伏羲八卦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伏六
  • 地理位置合陽縣岔峪村
  • 開放時間:全年
  • 門票價格:免費
故事來歷,發展,

故事來歷

民間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伏六這塊地方住的是伏羲氏的部落。這一塊地方實在是好啊,它靠著黃河和徐水,不但取水方便,還可以從河裡打魚;塬畔的溝澗里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果子,人們不愁吃的。有一天,男人們正在河邊打魚,有人一抬頭,猛地瞅見從很遠的黃河波濤中“忽——”地鑽出一匹馬,抖抖身上的水珠,就沿黃河岸向南飛奔而來。離人們近了些,這才看清這馬不是一般的馬,它身上一豁子紅,一豁子黃。大傢伙兒明白了,這是一匹龍馬!人們歡呼著,想把它捉住,左堵右截,把龍馬擋在了今天的東雷村南和北伏蒙村北之間的那條溝里,所以後來這條溝就叫“龍馬溝”。那溝尾今天已經伸到了大伏六村南,當初可沒有那么長。龍馬見人們擋得沒路可走,奮力一躍,就順溝坡奔上了塬,那溝坡人們後來叫它“馬道坡”。東、中雷村人把龍馬溝北邊的溝嘴叫“營馬嘴”,北伏蒙村的人則把溝南邊的溝嘴叫“靈馬嘴”,其實都是時間一長把音念轉了,應該叫“龍馬嘴”才對。再說這龍馬跑上塬後,畢竟抵不住人多,還是被捉住了。人們請來了伏羲。伏羲端詳了一會這匹五顏六色的馬,心裡悟出了什麼,高興地說:“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龍馬呀!”後來他根據馬身上各種顏色的不同位置,畫出了八卦,這就是後來書上說的“河出圖”的故事。伏羲想到了部落里的人出去採集野果或打獵時常常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用這八卦來代表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教給大家辨別方向的方法。他拾起一根樹棍,在地上畫了一個槓槓,說:“你們記著,這叫陽爻。”又畫了兩個短槓,連在一起和那個長槓一樣長,說:“這叫陰爻。我們把三個不同的爻摞在一起,可以擺成八種樣子,就把它叫成八卦,再用這八卦代表八個方向。只要記清早晨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方,再把八卦代表的方向記清楚,就不用擔心迷路了!”後來周文王根據伏羲畫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周易》中稱卦中的陰爻為六,人們為了紀念伏羲,就把這塊地方叫做“伏六”。伏六地區的十三個村莊,村名都與伏羲畫八卦的故事有關。離伏羲畫八卦的地方最近的兩個村莊分別稱為“大伏六”和“小伏六”;傳說伏羲是雷神的兒子,便把大伏六東邊的三個村莊按方位叫做“東雷”、“中雷”和“西雷”;大伏六東南的兩個村莊叫“北伏蒙”和“南伏蒙”,意思是蒙受了伏羲的恩德;順著這個意思又把大伏六村西的三個村莊叫做“東蒙”、“中蒙”和“西蒙”。再從“陰陽兩爻”中取了“陽”字,從“八卦”中取了“坤”字,從六十四卦中取了“井”字,把離大伏六村稍遠的三個村莊分別起名為“和陽”、“坤龍”和“靈井”。民間為了好記,還把這十三個村莊名編成順口溜:“大小伏六,南北伏蒙,三雷三蒙,和陽靈井坤龍。”

發展

伏六人傑地靈。清代著名詩人,被著名文學評論家王漁洋(士禎)讚譽為“關中三李,不如一康”的康乃心(太乙)就葬埋在小伏六村北,此處離他的故鄉合陽縣城後地巷二十五里,之所以跑這么遠的路選擇墓地,就是看中了小伏六這塊“龍穴”。小伏六村在解放後辦的民校堅持數年,為提高民眾文化水平發揮了很大作用,被稱為“鐵民校”,1960年村支書作為代表曾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和陽村是宋代慧眼識才薦“三蘇”的雷簡夫和明末清初女詩人雷敬(史夫人)的故里。該村名醫頗多,雷鳴霄(1895—1978)醫術高明,人稱“雷半仙”;史明臣(1885—1958)、史聯尊父子以及秦志堅、秦相生亦都身懷絕技,名噪一方;合陽東鄉教育家史效丹(1880—1943)、史克力(1918—1974)獻身教育,桃李滿天下;靈井村馬子云先生(1903—1986)在北京琉璃廠當學徒,刻苦鑽研,成為著名的碑帖專家,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委員。這些人物燦若明星,為伏六大地增添了光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