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伊特

伏伊特

伏伊特 ,1908年1月31日卒於慕尼黑。伏伊特是受利比希的吸引而著迷於化學的另一人(韋勒是他的另一位老師)。起初他有志於從事醫學事業,且於1854年獲得醫學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伊特
  • 外文名:Voit,Karl von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巴伐利亞州安貝格
  • 出生日期:1831年10月31日
  • 職業:生理學家
簡歷,特色想法,堅持不懈,

簡歷

後來,伏伊特轉而關心人體的化學方面,尤其是各種食物攝入人體被吸收後的化學轉歸。他是生物化學這一分科的創始人。直到他那時代,例如化學家們,包括利比希本人,都認為各種食物只能供給一種特定功能的能量;例如,蛋白質是肌肉活動的特定能量來源。

特色想法

1861年伏伊特指出,不是這樣,因為當乾體力活時,人體內蛋白質的分解率不增加。 1865年他已能發展出一些實驗方案,證明了食物不是和氧直接化合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它們經過一系列的反應,於反應過程中不斷地形成不穩定的中間產物。最後的產物疑地是二氧化碳和水,然而得到這最終產生物的過程確實是複雜的。這就是生物化學家們提出的中間代謝這一概念,從那個世紀以來,生物化學的大部分工作是緩慢而不厭其煩地弄清各種鏈鎖反應的細節。一些詳細的工作是由伏伊特完成了。例如,我們知道,大約在伏伊特前30年,貝納爾發現了澱粉樣物質一一糖元,是由葡萄糖分子縮合而成的。

堅持不懈

1891年伏伊特證明哺乳動物不僅把食物中的葡萄糖貯備為糖元,而且在它們食物中不給葡萄糖而代之以蔗糖、果糖或麥芽糖(三種其它樣的糖)時,也能貯備為糖元。 這樣合乎邏輯的結論就是,哺乳動物能將蔗糖、果糖和麥芽糖轉變為葡萄糖。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伏伊特根據利比希的一個建議,開展了對氮的吸收和排泄的研究。當蛋白質分解時,便產生廢料尿素,而自尿中排出。將排出的尿素中的氮和攝入的蛋白質中的氮進行比較,伏伊特可以看出氮的平衡狀態。就是說能夠看出人體內是貯存了氮,還是虧損了氮,或是進出保持平衡。他用含有一種特定的蛋白質的食物進行研究,這種蛋白質是食物中唯一含氮成分的。用這種食物餵動物就會造成氮的負平衡;排出的氮多於攝入的氮。這種特定的蛋白質明顯地不能用以形成組織,而只是分解供能,其氮的部分就被排出了。這部分氮再加上由於構成組織里所含蛋白的正常形成和分解所消耗的氮,就產生了負值。從長遠看,用這種為唯一氮來源的蛋白質給動物,它們必然消瘦而且死亡。伏伊特指出動物膠就是這種“不完全蛋白質”之一。這種研究方式最後導致了必需胺基酸的發現,以及半個世紀後羅斯的卓越工作。在某種意義上,伏伊特把人體作為一個單位來進行研究,由於佩滕科弗的協助,他設計了一個量熱器,大得足夠容納一個人(以前這種儀器只能用於較小的動物)。這種方法能夠仔細地測量從本所消耗的氧,排出的二氧化碳與產生的熱量。從1866年至1873年他已能研究人在不同情況下整體或全面的代謝率。因此,人在休息時的代謝率,或基礎代謝率(BMR),這樣第一次能夠被測定了。後來證實這在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方面有價值的。伏伊特的學生魯布內繼續研究這種量熱法,使之達到了驚人的準確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