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弟奴

伍弟奴(1905年-1931年),福建省松谿縣花橋鄉人,松谿縣路下橋蘇區的主要創始人,松谿縣路下橋民眾會和“路下橋暴動”事件的主要領導人。在打土豪抗民團的鬥爭中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成為松谿縣西北地區的民眾領袖,在建(甌)松(溪)政(和)邊區48個村莊開闢了革命根據地。1931年9月19日,不幸被捕,被敵人用火燒死,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弟奴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松谿縣花橋鄉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1年9月19日
人物生平,紀念英雄,

人物生平

伍弟奴,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出生於松谿縣花橋鄉官後村,世代務農,家境清貧。由於長期在外伐木、放木排,結識不少思想進步的朋友。 1928年(民國17年)秋,參加崇安(現武夷山市)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的民眾會組織,並擔任民眾隊班長。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4月,受崇安蘇維埃政府的派遣,與葉林生等人返回松谿縣開闢革命根據地,在路下橋一帶秘密串連,宣傳革命道理。不到兩個月便建立了路下橋民眾會,號召民眾“抗官糧,抗捐稅,打倒土豪劣紳,大家起來當紅軍”。1929年6月19日,伍弟奴帶領17名民眾會會員,在松谿縣路下橋舉行武裝暴動,成立農民武裝,併到路下橋慶下村捉拿稅棍。1929年8月11日,又帶領七名會員,夜襲浦城縣水北街民團團總羅永福家,繳獲手槍一支。此次事件獲得了崇安蘇維埃政府的表揚,並獎勵步槍兩支。他率領的農民隊伍正式編成民眾隊,伍弟奴擔任排長,直屬崇安民眾局(後改紅軍局)領導,在松溪地區開展革命鬥爭。
英烈——伍弟奴英烈——伍弟奴
路下橋民眾會暴動,使松谿縣國民黨政府惶恐不安,派祖墩民團團總張楓庭於1929年10月3日帶隊到路下橋鎮壓。伍弟奴乘張楓庭站腳未定,率隊夜襲張楓庭的住處,砍傷兩個團丁,繳獲兩支步槍後,從容轉移。
伍弟奴銅像伍弟奴銅像
伍弟奴為了壯大隊伍,建立革命根據地,加強組織和宣傳工作,一年中在松(溪)、政(和)、浦(城)、水(吉)邊區發展民眾會員1000多人,並擴大了武裝力量。花橋鄉民團團總劉智有因受張楓庭的排擠,也率團丁20多人投奔民眾會。至此,民眾會武裝力量增至300多人。1930年3月,崇安紅軍團將路下橋武裝力量編為一個連,任命伍弟奴為連長,控制四縣邊境48個村。
1931年1月,國民黨軍一個團和松谿縣保全中隊共七百多名兵力,分兩路向路下橋進攻,民眾會被迫分散轉移隱蔽。在1931年3月間,伍弟奴因購買槍枝被屏南縣土匪劫持,險遭不測,脫險後,毫不氣餒,仍繼續領導革命鬥爭。1931年6月在崇安蘇區派員協助下,成立路下橋蘇維埃政府,伍弟奴任主席。同時成立婦女隊、兒童團等民眾團體,建立了紅色革命根據地。1931年年7月,國民黨保全團糾集反動民團武裝大刀會進攻路下橋革命根據地。1931年7月20日,伍弟奴率部在登山黃塘與大刀會的戰鬥中身負重傷。1931年7月22日,祖墩民團又聯合浦城縣和政和縣的邊境大刀會圍攻路下橋,燒毀路下橋、塘邊、中村、西溪四個村莊。民眾隊分散隱蔽,武裝鬥爭轉入低潮。1931年9月19日,伍弟奴傷勢稍愈,即與其妻何小妹等三人往崇安團部求援,途經浦城縣水北街渡頭村時,被反動地主武裝扣留,當地土豪認出了他,將他燒死,年僅27歲。

紀念英雄

1986年6月,中共松谿縣委員會、松谿縣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園內建立了路下橋民眾會暴動紀念亭,並在紀念碑上銘刻伍弟奴等先烈的革命功績。
1999年為紀念“路下橋民眾暴動”75周年,福建省、南平市老區、民政部門出資30餘萬元,社會各界捐資20萬元,在松谿縣路橋國小後山興建了松溪革命歷史紀念館,裡面置有伍弟奴銅像一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