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崇仁(1880—?),宇壽卿,回族。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南京考入江南陸師學堂步兵科,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卒業。後任駐南京新軍第九鎮(師)步兵十七協(旅)三十三標(團)一營的隊官(連長)、三十三標第一營管帶。
基本介紹
- 本名:伍崇仁
- 字號:宇壽卿
- 出生時間:1880
人物簡介,血戰南京,
人物簡介
新軍第九鎮第三十三標時駐南京,擔任標統的是趙聲,擔任管帶官的有冷遹、柏烈武、伍崇仁、楊韻珂、江來甫等人。孫中山派吳暘谷到南京組織同盟會,柏文蔚的岳王會南京分會集體加入同盟會,趙聲、林之夏、冷遹、林述慶、伍崇仁、孫麟、韓金聲、何遂、楊韻珂等人以次加入。
辛亥武昌首義後,伍崇仁參與策動新軍九鎮起義的計畫,曾親自陪同盟會南京負責人柏文蔚去襪陵關說服九鎮統制(師長)徐紹楨反清起義。並於辛亥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911年11月8日),以三十三標代標統兼一營管帶(營長)指揮攻打雨花台。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寧軍編為陸軍第1師,林之夏(後高佐國)任師長,高佐國、伍崇仁分任步兵第1、第2旅旅長。南北議和之後,部隊整編,改任第三師第六旅旅長。
二次革命期間,任北伐第一軍(軍長柏文蔚)第三師(師長冷遹)第六旅旅長。轉戰浦口、徐蚌間,7月,袁軍方面,馮國璋、李純部已從湖北攻入江西,倪嗣沖部則由安徽亳縣攻入津浦路要地蚌埠,形成了南北對南京的夾擊之勢。此時南京尚未受到任何威脅,黃興、章梓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竟聞風而逃,一面還電告冷遹,要冷遹相機逐步南撤。冷遹接電後,竟又將指揮權交與手下旅長伍崇仁,自己先回南京。伍崇仁接替指揮後,見上司皆已逃避,且後援不濟,無心戀戰,亦只得撤軍回寧。當伍崇仁率部南撤時,倪嗣沖的軍隊懾於冷部餘威,竟未敢攔擊。伍得以退守浦口,移駐鳳陽。
後回浙江,任周鳳岐浙三師第五旅第十團團長。北伐軍入浙前夕,第十團駐在南星橋,應士紳之請,伍崇仁團長派兵入城維持城區秩序保護中國銀行等處,倖免散兵騷亂、搶劫。升第五旅旅長。
1926年12月20日,浙軍第3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軍長周鳳歧,參謀長伍文淵。下轄第1師、第2師。 以原該師第五旅旅長伍崇仁為第一師師長、第六旅旅長斯烈為第二師師長。該軍成立後隸屬東路軍參加北伐。 1927 年2 月,第一師師長伍崇仁去職,師長由軍參謀長伍文淵繼任。
血戰南京
1911年11月,江浙聯軍總司令徐紹楨在鎮江設立司令部; 以陶俊保為參謀部長; 史光久、于右任、范光啟、伍崇仁等人為顧問; 孫毓筠為軍事參議; 陳懋修、吳忠信、馬良、鄭贊丞等人分任經理、執法、交通等部部長; 並在上海設立了總兵站; 做好各項準備; 隨時進攻南京。
張勛部署在雨花台的守兵以重炮轟擊,因射技低劣,炮彈多落在牛首山附近,除先遣騎兵隊長陣亡外,我們官佐士兵毫無損失。三十三標標統伍崇仁(原第一營管帶提升)率部猛擊雨花台,地勢險峻,敵彈如雨,屢攻不下。伍崇仁召集江來甫、楊韻珂、張郅昌三個管帶緊急決定:一、二兩營由伍標統率領從正面仰攻,第三營率男女敢死隊員一部由張郅昌管帶率領向紫金山背後攻打南端,一部由督隊官(副營長)彭笑潮從紫金山山峰攻打天堡城東側,規定在夜十二時開始行動,並令各營管帶將表對準,限拂曉後完成任務。是夜大雨如注,天佑革命黨人,正是夜襲的大好機會。從正面開始仰攻,兩支隊伍冒雨從紫金山背後猛擊,炮聲震耳,可是在深夜大雨滂沱之際,多不命中。炸彈聲、機槍聲、衝殺聲,從山谷中迴響,此起彼伏,格鬥達五小時,仍然相持不下,雙方浴血爭奪,傷亡均極慘重。天將拂曉,雨勢更大。革命軍已接近敵陣,重炮失效。又用密集火力,前後夾擊,煙霧瀰漫,實行肉搏,終將敵統領王有宏擊斃。浙鎮兩軍勝利地占領了天堡城,雨花台亦同時為蘇軍占領。敵人死亡極重,生者都被俘。楊韻珂管帶不幸身中數彈陣亡,後來孫中山先生下令將天堡城改為“韻珂城”,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