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絲·羅斯福

伊迪絲·羅斯福

她是牛仔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青梅竹馬的女朋友,既聰明又美麗,但伴隨著成長而來的卻是分離,那個書呆子結婚了,新娘卻不是她,只有是西奧多的那個天使死於難產後,兩個倔犟的人才再度走到一起。她愛他,為他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為他撫養孤女,為他生下4個孩子,為他免除一切的煩惱,像照顧一個淘氣的大孩子一樣照顧著他,一路將他送上州長、總統的寶座,在白宮七年,花園裡有熊,池子裡有海豚,樓上用穿著旱冰鞋的大小羅斯福,西奧多·羅斯福認為其妻子是理想的白宮女主人, 凡沒有遵從妻子的建議, 事後他都感到後悔。她死後,媒體把這位總統夫人描述為“白宮裡最堅毅果敢、最富有活力的總統夫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迪絲·羅斯福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861年
  • 逝世日期:1948年
  • 職業:美國前第一夫人
簡介,生平,

簡介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第一夫人伊迪絲·羅斯福。在西奧多·羅斯福調停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戰爭時,伊迪絲功不可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伊迪絲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初戀情人,但是後來羅斯福卻移情別戀,娶了另一位姑娘艾麗斯為妻。結婚4年後,艾麗斯因病去世,伊迪絲才得以成為羅斯福的第二任妻子。年輕時,伊迪絲曾遊歷歐洲諸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名叫塞西爾·賴斯的年輕英國貴族,兩人書信往來頻繁,並建立了深厚友誼。當1885年12月伊迪絲和羅斯福在倫敦舉行婚禮時,賴斯還被邀請擔當羅斯福的伴郎。後來,賴斯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相繼在東京、柏林以及開羅等地工作。1903年,他以外交部一秘的身份被派往英國駐俄使館工作。
伊迪絲·羅斯福
1904年2月,日本和俄國為爭奪中國東北,爆發了戰爭。羅斯福希望看到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被削弱,但也擔心日本會威脅美國的在華利益。為此,他急切想獲取日俄兩國的情報,希望在兩國間進行斡旋並從中漁利。由於美國駐俄使館提供的情報有限,羅斯福常為此發愁。伊迪絲得知後,立即想到了在俄國工作的賴斯。她寫信給賴斯試探性地問他能否幫忙,令她意外的是,賴斯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她。但美國總統和英國外交官之間直接聯繫畢竟太過招搖,伊迪絲便提出讓賴斯以朋友的名義通過“鴻雁傳書”提供情報。由於英國的特殊地位以及賴斯在俄國的廣泛人脈關係,賴斯總能適時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情報。開始時,相關情報通常由伊迪絲轉遞給羅斯福和美國國務院。到了後來,伊迪絲的辦公室乾脆變成了國務院在白宮的秘密辦公室。整個日俄戰爭和後來的雙方談判時期,這條情報渠道一直都暢通無阻。

生平

伊迪絲 1861 年 8 月 6 日生於康乃狄克州的諾威奇。在她還是幼童的時候, 她的父母遷居到了紐約, 她父親查爾斯·卡羅在那兒主持著紐約貿易律師事務所。卡羅和羅斯福的家族均屬於紐約的上等階層, 兩家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童年的伊迪絲童年的伊迪絲
伊迪絲是西奧多的姐姐科琳·羅斯福的夥伴和朋友, 她和西奧多也是從孩提時代就相識並一塊長大的。他們一起遊戲,有著共同的興趣, 而且兩個人都是十足的讀書迷。他們從孩童長成了互相傾慕的少男少女。儘管由於上學他們天各一方, 但無法隔斷他們的愛情。
當他們中的一個隨父母遠行之時, 他們便互相寫長信。還在西奧多在哈佛山上中學的初期, 兩家人就把這兩個年輕人看做是一對情侶了。毫無疑問, 他們倆將會生活在一起。伊迪絲曾在西奧多在哈佛上學的第一年去看望過他, 而他自豪地把她介紹給同學們。“我從未見過她有這么漂亮”, 他在日記中寫道, “大家都讚嘆她的體態優雅。她的舉止正如她的面容那樣迷人。”
伊迪絲伊迪絲
當特迪 (西奧多的暱稱———譯者注) 進入第二學年的時候, 他們之間突然出現了產生裂痕的苗頭。因為觀點相左, 他們的爭吵越來越頻繁, 並且逐步升級。最後一次大吵之後, 他們便斷絕了關係。伊迪絲的名字從特迪的日記本中消失了。多年之後伊迪絲說, 西奧多曾向她提過婚約, 但她拒絕了, 尤其是她的父母認為她還年輕, 不宜過早結婚。
伊迪絲仍然與西奧多的姐姐科琳和安妮很要好。不久她獲悉, 西奧多又愛上了 17 歲的艾麗斯·李, 並打算和她結婚。伊迪絲對西奧多與艾麗斯即將結婚的訊息的反應人們不得而知。她被邀請參加婚禮並且也出席了, 儘管她肯定對西奧多和另外一位姑娘結婚態度冷漠。
在第一個女兒降生後不久, 艾麗斯便死於產褥熱, 西奧多為他深愛的妻子的亡故而痛苦萬分。從此以後, 他就開始迴避伊迪絲。當他住在紐約的時候, 為避免不期而遇, 他甚至請他姐姐安妮在伊迪絲來訪時事先告訴他。伊迪絲一方也同樣迴避著他。但是不言而喻, 置身於同一社交圈子裡的這兩個人是遲早要相遇的。1885 年秋天的一個下午, 這事終於發生了。伊迪絲未打招呼就去了安妮那裡, 在那兒碰到了西奧多。他們做了長談, 從此以後又開始經常見面。
伊迪絲是個漂亮而富有魅力的女人, 長著栗色的頭髮和褐色的眼睛。年輕人的情感又很快燃燒起來。1885 年 11 月, 他們悄悄地戀愛了。西奧多對這一步走得正確與否有些懷疑, 畢竟從他的前妻死亡至今才過去了一年半。他厭惡再次結婚的思想, 他認為再婚是男人軟弱的象徵。但不久他就克服了這種疑慮, 因為伊迪絲心甘情願耐心等待下去。
伊迪絲的父親死後, 她的家庭陷入了經濟困境。她與母親和妹妹一道遷居英國。當然, 動身之時她沒有把她的秘密戀情告訴任何人。同年, 西奧多也來到了倫敦, 1886 年 12 月 2 日, 他們在那裡舉行了平靜而又簡樸的婚禮。那時, 西奧多 28 歲, 伊迪絲 25 歲。婚禮在位於倫敦漢諾瓦廣場上的聖喬治教堂舉行。這一天, 倫敦濃霧迷漫, 以至於西奧多的姐姐在進入教堂時都沒有看見她哥哥站在聖壇邊。新婚夫婦一起在歐洲度過了四個月的蜜月, 他們週遊了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翌年春天, 他們回到了紐約, 並受到西奧多的姐姐、伊迪絲的女友安妮以及西奧多三歲的女兒艾麗絲的迎接。
羅斯福的第二次婚姻與第一次同樣幸福。對艾麗絲來說,伊迪絲是個好繼母。儘管小艾麗絲常去看望她生母的雙親, 但羅斯福還是請求伊迪絲不要在艾麗絲面前提起他亡故的前妻。伊迪絲是個矜持內向、沉默寡言、性情溫和的女人, 就這點來說, 與她的前任截然相反。特迪曾把他的第一個妻子叫做“寶貝”, 但他根本沒想過這樣稱呼伊迪絲。他叫她“伊迪”,她把他稱做“西奧多”。
他們搬進了位於奧斯特貝的新居住地, 他們以當地一位印第安酋長“薩加莫爾”來命名這座新居。那是一套有 26 間屋子的住房, 其中有 12 間臥室, 它們逐漸堆滿了男主人的狩獵戰利品 (羅斯福當時是一個狩獵迷)。羅斯福的家族迅速增大。
伊迪絲生了四個兒子 (西奧多、克米特、阿奇博爾德、昆廷)和一個女兒 (埃塞爾)。大兒子西奧多生於 1887 年 9 月 13 日,小兒子昆廷生於 1897 年 11 月 19 日。羅斯福為自己的孩子們感到自豪, 並在他們身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他想把大兒子培養成一個著名的運動員。伊迪絲徒勞無益地想使其丈夫明白, 這個孩子太孱弱, 應該量力而行地鍛鍊, 如果父親強求於他, 那他會堅持不住的。醫生們也勸說羅斯福說, 不能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忍受他力所不及的鍛鍊。羅斯福熱衷於 跟孩子們一起玩耍。他的一位朋 友有一次說道:“和羅斯福在一起, 總是感覺他只有七歲似的。”伊迪絲對待她丈夫也像是對待一個大孩子一樣。每當她駕車外出時, 她都要先親吻孩子們, 然後親吻著羅斯福的額頭並叮嚀: “我不在家的時候你要乖乖的。”
伊迪絲很了解她的丈夫, 對他並不憐憫有加。有一天, 羅斯福在馬廄里弄傷了前額。他血流滿面地跑進了房子。當伊迪絲看見後, 她平靜地說: “你應該到洗澡間去, 別跑到臥室,以免血滴到地毯上。”
伊迪絲不僅被認為是個關懷備至的母親, 而且還被看做是個忠貞不渝的妻子, 她在工作方面全力支持她的丈夫。羅斯福在華盛頓獲得統治地位時, 就由伊迪絲來主持操辦有許多位高權重的政治家們參加的招待會。她善於傾聽而又不介入他們關於政治話題的交談。她間或也發表對某個人的看法, 這一看法便很快在社會各階層中傳播開來, 比如她關於埃莉諾·羅斯福的看法是這樣的: “她是個不幸的普通女孩。她的嘴巴和牙齒預兆著她沒有大的前途⋯⋯但是醜小鴨還是可以變成天鵝的。”
伊迪絲真是不幸, 她丈夫 1898 年率領“莽騎兵”馳往古巴。她擔憂著他的安全。當他帶著勝利者的光環返回紐約的時候, 她簡直難以忍受向奧斯特貝官邸蜂擁而至的記者們。她為丈夫的赫赫盛名而感到欣慰, 但她不願意使她的家庭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從 1899 年到 1901 年, 羅斯福任紐約州的州長。伊迪絲不得不出席許多官方招待會。為了躲避令人疲勞的握手禮儀, 在這種招待會上她總在手裡握一束鮮花。
1900 年她的丈夫被提名競選威廉·麥金利的副總統時, 她只保持了有限的熱情。她認為, 人們想以此種方式把他推上“停車線”。羅斯福同意這種看法。但儘管如此, 他還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建議。共和黨人贏得選舉之後, 羅斯福當上了副總統, 他很快便確信, 這個職位不可能使他像曾希望的那樣在人民中間發揮政治影響。但卻充滿機遇, 與他同時代的一位美國知名政治家馬克·漢納曾評論說:“難道你們不明白嗎 ? 這瘋子與白宮之間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1901 年 9 月, 麥金利總統在布法羅被謀殺, 羅斯福的人生出現轉機。
羅斯福是與家人在阿迪朗達克山區逗留期間獲悉謀殺事件的。他立刻趕到了布法羅。1901 年 9 月 14 日, 埃迪絲收到了她丈夫的一封電報: “麥金利總統於午夜 2 點 15 分去世”。她收拾好行裝帶著孩子們回到了奧斯特貝的住宅。七天后, 羅斯福在布法羅宣誓就任美國第 26 任總統, 時年 42 歲, 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年輕的總統。緊接著, 伊迪絲接到她丈夫的請求, 讓她去華盛頓參加遇害總統的葬禮。當麥金利的遺孀離開白宮之時, 伊迪絲和她的孩子們以及寵物一起開始了入主白宮的生涯。
在羅斯福任總統期間, 白宮充滿生機, 甚至還有各種精彩的馬戲節目。花園中養著一個名叫“喬納森·愛德華茲”的熊和一隻名叫“法瑟·格雷迪”的像一匹小馬一樣的海豚。羅斯福的女兒艾麗絲———人們都稱她“公主”———頻繁地邀請主張男女平等的女流們。她的過分行為超乎常規, 激起了公眾的不滿。僅是吸菸這一舉動就招致了全美上層婦女的憤懣。她還在手提包里隨身帶著一條小蛇, 不時地拿出來驚嚇客人們。在一次婚禮上, 她甚至用一把借來的軍刀切蛋糕⋯⋯
在大小羅斯福們居住的白宮裡喧鬧非常: 孩子們穿著旱冰鞋在客廳和走廊到處奔跑; 總統夫婦也參加孩子們的玩耍和嬉戲。伊迪絲的一個兒子說: “在我媽媽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她肯定是個假小子。”白宮在當時與其說是國家首腦的官邸, 倒不如說是個馬戲團。被稱為“白宮裙帶”的親戚們也無所不在。每當白宮的招待會上總統必須親自接見的客人太多時, 他就指示奏樂的海軍樂隊演奏快節奏的樂曲, 以便跟著音樂的節奏很快地與所有客人一一握手。
作為第一夫人, 伊迪絲的社交活動非常繁多。她改變了白宮的許多禮儀。她組織音樂會和音樂喜劇來代替傳統的招待會, 並使這些曲目因此而成名。作家和科學家們也被羅斯福一家請進了白宮。公眾讚許有加地注視著這一切, 新聞界興奮地報導著他們的軼聞趣事。羅斯福一家受到記者們的格外青睞是毫不奇怪的, 白宮始終向他們敞開著大門, 並且總是有些許趣聞可資報導。
伊迪絲努力想把羅斯福女兒艾麗絲的婚禮辦成美國首都的大型社交活動。婚禮於 1906 年 2 月 17 日在白宮舉行。時年 22歲的艾麗絲與來自俄亥俄州的 36 歲禿頂國會議員尼古拉斯·朗沃思結為夫婦。有 680 位客人參加了婚禮招待會。許多外國代表給這對年輕伉儷敬獻了新婚贈禮。
伊迪絲對白宮進行了徹底的翻修, 她首先把維多利亞式家具從客廳里清除出去, 把底層的長廊用美國總統夫人們的畫像裝飾了起來, 也把自己的畫像掛了上去。還在她成為總統夫人之前, 她就收藏了許多價值不菲的瓷器。作為白宮的女主人,她在那裡舉辦了美國歷屆總統和家人以及其他著名人士使用過的瓷器展覽會。羅斯福認為其妻子是理想的白宮女主人, 這一點他多次公開強調。有個叫阿奇·巴特的白宮職員認為, “伊迪絲·羅斯福在白宮度過的七年之中沒有犯過一個錯誤。”
伊迪絲關愛備至地照料著她的丈夫, 努力減輕他的公務負擔。她逐漸開始從報紙上剪輯有關他的文章和評論。她把報紙文章中最有趣的章節勾畫出來。有個別人認為, 伊迪絲保護了她丈夫免受許多尷尬錯誤的滋擾。羅斯福有一次承認, 但凡沒有遵從妻子的建議, 事後他都感到後悔。伊迪絲對其丈夫總是非常隱秘、從不公開地施加著巨大的影響。在他工作過於艱辛的時候, 她會堅持讓他休息一下, 放鬆放鬆。要是他在白宮底層的辦公室里一直坐到深夜的話, 她就會用腳跺跺地板喊道:“西奧多 !”總統就回答說“好吧, 伊迪 !”然後停止工作並上樓休息。
伊迪絲·羅斯福
伊迪絲對待其職責非常嚴肅。她是合眾國的第一夫人, 有官方分配的自己的女秘書。伊莎貝拉·哈格納就擔任這個職位。她的年薪是 1400 美元。伊迪絲一周與內閣成員們會見一次,討論各種接待的禮賓問題。伊迪絲喜歡散步, 並且風雨無阻。每天清晨飯後她都同丈夫繞著白宮散步。除此之外, 她還喜愛騎馬。1911 年, 她在策馬飛奔的時候摔了下來, 幾乎丟了性命。
伊迪絲對西奧多的妹妹們心懷嫉妒, 並猜疑她們可能對其哥哥有著太大的影響。她指責他過於頻繁地同她們會面, 並且要求科琳和安妮在想見哥哥的時候, 必須與其他所有人一樣,請求得到她的允許。實際上, 羅斯福經常與他的妹妹們一起討論, 特別是同安妮討論許多事務。她們對伊迪絲既喜歡又反感。她若是不喜歡某個人, 她就會避免在白宮裡與之見面。當總統勸她說, 對於不喜歡的人就不去招呼人家, 這是很不得體的, 這時, 她便推說她頭痛而拒絕露面。在白宮會見荷蘭女王威廉明娜之後, 她對女王的描述是“蠢笨”。
對性自由她毫不寬容。她認為華盛頓是惟一的淫亂之地和罪惡之城。從許多單身家庭之中她感到了婚姻破裂的危險勢頭。有一次, 伊迪絲從邀請來客的名單上畫掉了一個婦女的名字, 因為人們傳說她與一位外交官有風流韻事。俄國親王波里斯做客白宮時, 伊迪絲拒絕迎接他, 因為在他到來之前, 她聽到他有“女人精”的名聲。
伊迪絲的最後一次招待會是 1908 年為其女兒埃塞爾組織的首次交際會。埃塞爾雖然還不滿 18 歲, 但她那故弄風雅的父母想讓他們的女兒在羅斯福任職期滿之前在白宮公開亮相。
1909 年 2 月, 在她丈夫的總統任期即將屆滿時, 伊迪絲表明了這樣一個觀點: 搬出白宮之後, 她的家庭生活終於可以不再受到公眾輿論的評頭論足了。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宣誓就職的前夕, 羅斯福一家把他們的繼任者請進了白宮。海倫·塔夫脫表明要更換全部白宮人員時,伊迪絲深感震驚。伊迪絲認為, 對所有服務人員不加以技能考核就一律解僱, 聽起來總是不那么好。兩位夫人的相互關係從剛一見面就緊張。
1909 年 3 月 3 日, 羅斯福全家離開了白宮, 19 天之後,西奧多參加了一個赴非洲狩獵旅行團。伊迪絲不同意這次旅行, 因為她認為太危險。11 個月以後她在喀土穆見到了她丈夫。她高興地確認羅斯福健康如常。夫婦兩人從喀土穆出發踏上了歐洲之旅。
在夫人的支持下, 羅斯福於 1912 年又重新謀求總統職位,不過這次他卻徒勞無功。在競選期間, 羅斯福在密耳瓦基成了謀殺行動的目標。在芝加哥發表競選演講時, 有人向他開了槍, 儘管如此, 羅斯福還是堅持做完了他的演說, 才被送進了醫院。伊迪絲是在紐約一家劇院裡看戲時得知這一訊息的。第二天, 她就趕到了芝加哥。她一到醫院就發現羅斯福不聽從醫生的勸告。他在病房裡還在接見民眾, 並以此方式來繼續進行競選活動。於是她在隔壁房間住下, 及時阻止了接見活動, 這樣, 醫生們才能對她丈夫全力進行治療。一個星期後,她帶著她丈夫回到了奧斯特貝的家裡。這一次, 伊迪絲對她丈夫競選失敗從心底感到高興, 她可以把他經常留在身邊了。順順利利地過了一年以後, 她又開始為她丈夫感到憂慮, 他在亞馬孫考察旅行中患病, 羸弱不堪地回到了家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羅斯福的四個兒子應徵入伍, 1918年 7 月, 伊迪絲得知她的小兒子———23 歲的昆廷———在歐洲戰場陣亡的噩耗時, 立刻昏厥了過去。從此之後, 她的時運便每況愈下了。緊接著她又遭受了命運的第二次打擊。1918 年 11 月 11 日, 就在簽訂停火協定的這一天, 羅斯福由於嚴重的風濕病住進了醫院。為過聖誕節, 他回到了家中。1919 年 1 月 5 日, 星期日下午, 伊迪絲讀一本書給她丈夫聽,當她離開房間的時候, 她丈夫說: “我不知道你是否清楚, 我是多么地喜歡薩加莫山。”幾個小時之後, 西奧多·羅斯福在睡夢中溘然長逝, 終年 60 歲。
伊迪絲和 西奧多夫妻伊迪絲和 西奧多夫妻
伊迪絲在丈夫死後週遊了歐洲、西伯利亞、拉丁美洲、非洲和遠東地區。她把此次遠遊稱作“老嫗歷險”。當她最後一次乘坐“沃爾加尼亞號”船遠遊時, 她已是 77 歲高齡了。她繼續住在奧斯特貝, 在慈善機構和教堂的善事活動中擔任要職。此外, 她還撰寫一部關於她的家庭的書 《卡羅的一家》。她同時還是全美婦女聯合會的成員。1932 年, 赫伯特·哈弗第二次謀求總統職位時, 是她在紐約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集會上隆重地介紹了他。
她照常主持在薩加莫山舉行的家庭聚會。兒孫們都來為她過生日。有時候, 她也在住處接待國內外的政要人物。她努力使自己隱於幕後, 並且躲避記者們的採訪。在政府禁酒期間, 她舉行示威性的酒會, 這倒並不是她喜歡飲酒, 而是為了抗議政府對公民自由的限制。
在伊迪絲的有生之年, 她又失去了昆廷之外的另外兩個兒子。克米特於 1943 年 6 月 4 日在阿拉斯加服兵役期間自然死亡。她的一直乾到將軍的大兒子西奧多於 1944 年 7 月 12 日在諾曼第死於突發性心臟病, 時年 56 歲。
伊迪絲支持共和黨, 更確切地說, 是支持共和黨的左翼。她和她丈夫在這一點上思想不一致。在談到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羅斯福時, 她譏諷地說: 這個人是我丈夫的一個遠房堂弟。在說這句話時, 她把“遠”字讀得很重。在 1936 年總統競選中, 她支持與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競爭的共和黨人艾爾弗雷德·蘭登。當來自俄亥俄州的塞納特把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與西奧多·羅斯福相提並論時,伊迪絲公開以尖銳的方式反對這種比較。她強調說, 她的丈夫使個人的權利得到強化, 而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的“新政”卻限制每個公民的自由, 使之完全服從於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她在薩加莫山的住所安家落戶。她像青年時代一樣大量地閱讀。她的大女兒埃塞爾和丈夫———伊迪絲的私人醫生理察·德比博士———經常陪伴在她身邊。1948 年 9 月 30 日, 伊迪絲·羅斯福死於奧斯特貝, 終年 87歲。她被葬於奧斯特貝她丈夫的身旁。在她身後, 留下了兩個孩子———阿奇和埃塞爾, 16 個孫子和 15 個曾孫以及41 .4 萬美元的財產。她生前曾表達過這樣的願望: 如果在我的墓碑上刻上“她為了別人的幸福而鞠躬盡瘁”的話, 我就含笑九泉了。事實上, 在她的墓碑上鐫刻著她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幾個星期之後, 在 1948 年 12 月, 《生活周刊》 的一篇社論把這位總統夫人描述為“白宮裡最堅毅果敢、最富有活力的總統夫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