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簽定的《中俄北京條約》,使俄國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獲益最大的國家。他簽定的俄土《聖斯特凡諾條約》使巴爾幹半島各民族紛紛脫離土耳其獨立,簽定之日成為當代保加利亞的國慶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格那提也夫
- 外文名:ИиколайПавловичИгнатьев
- 出生日期:1832年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08年7月3日
簡介,生平,
簡介
尼古拉·帕夫洛維奇·伊格那提也夫ИиколайПавловичИгнатьев(1832年1月29日---1908年7月3日)俄羅斯帝國伯爵,步兵上將,外交家和政治家,後期泛斯拉夫主義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中國史書上也翻譯為尼果賴·伊格那季耶夫、伊格納季耶夫、伊格那提耶夫、伊格那提業福、伊格那替葉福、伊格那捷夫、伊格納切夫、伊格納底夫。伊格那提也夫是《辭海》中採用的中文譯名。
生平
伊格那提也夫1832年出生在聖彼得堡。父親帕維爾·伊格那提也夫是侍從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上校軍官,由於在1825年支持沙皇鎮壓十二月黨人,深得尼古拉一世的信任。尼古拉·伊格那提也夫17歲就加入了沙皇近衛部隊,後被專門培養送到俄軍總參學院深造,1851年畢業後在愛沙尼亞波羅的海陸戰隊服役,後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
1856年一心想著為沙皇建立功勳的伊格那提也夫進入了外交界開始外交生涯,伊格那提也夫到了倫敦,擔任外交部駐英國的武官。他參與了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外交活動,並且到法國巴黎參加了《巴黎和約》的外交談判。和約簽定後俄國喪失了在黑海水域的重大利益,雙頭鷹俄國的擴張開始轉向東方的亞洲。回到倫敦後伊格那提也夫加緊收集英國的軍事、經濟等各種情報。在英國武器展覽會上偷竊武器彈藥(一種新式步槍子彈)被抓住,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下令把他召回。1857年回國後,伊格那提也夫上校向沙皇匯報了英國在亞洲的擴張政策,提出應該考察中亞的阿姆河流域以及阿富汗,研究通往印度的途徑。“在亞洲與英國人展開具有某些成功可能的鬥爭”。“必須占領阿姆河,沿阿姆河開闢航運,威脅大英帝國”。1858~1859年俄國決定派出3個使團,分赴呼羅珊、希瓦和布哈拉、中國喀什噶爾。伊格那提也夫領導希瓦和布哈拉使團。1858年率領的一支較大規模的使團到達希瓦汗國。希瓦穆罕默德汗同意不再煽動鄰近的哈薩克人和土庫曼人反對俄國,但是把使團成員扣押作為人質軟禁,過了一段時間才有機會逃脫。俄國使團往布哈拉汗國進發,布哈拉埃米爾納斯爾·阿拉赫·巴哈杜爾同意俄國船在阿姆河布哈拉段航行,同意加強兩國貿易,締結友好合作協定。1859年回國後伊格那提也夫晉升少將並接受了一項新的任務,到北京出任駐華公使。
1859年6月27日伊格那提也夫抵達北京。當時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在行進中,俄國力求至少在中國獲得與英、法等國同等的侵略權益。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在1858年5月28日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當時的駐華全權代表普提雅廷在1858年6月13日,搶在美、英、法之前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天津條約》。伊格那提也夫抵達北京後,在開始談判當天就叫囂“俄國較之其他任何強國更易於隨時隨地給中國以有力打擊”。然後提出了續增條約,重點是確認《璦琿條約》的合法性,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璦琿條約》規定的兩國共管之地全部劃歸俄國。遭到肅順的嚴厲駁斥,肅順把伊格那提也夫拿出的《璦琿條約》文本仍在桌上,說“這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伊格那提也夫氣急敗壞談判中斷。隨後伊格那提也夫因冒犯鹹豐帝被勒令離開北京到恰克圖去,但他沒有走。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在大沽口外集結準備登入作戰,俄國艦隊也在天津海面集中。伊格那提也夫在對京津兩地情況做了大量調查後,乘俄船南下。6月15日到了上海,向聯軍提供了北塘未設防的“極為有利的情報”。一個月後,他又率俄國艦隊到了北塘為聯軍引路和助戰,8月1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入,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接著大沽口、天津、通州相繼淪陷。八里橋之戰,清軍精銳部隊全軍覆沒。聯軍就要開始攻打北京城,伊格那提也夫再次向聯軍提供了北京城的詳細情報和地圖。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10月16日伊格那提也夫進京,恭親王奕請他出面調停。伊格那提也夫答應調停,乘機再提續增條約,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25日《中法北京條約》簽定,英法聯軍由於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暫時滿足,分別撤出北京。伊格那提也夫稱作為中間人調解了中國和英、法的戰爭,作為酬勞,逼迫清政府接受俄國的苛刻條件。清政府終於屈服,1860年11月14日恭親王奕和伊格那提也夫簽定了《中俄北京條約》即《中俄續增條約》。該條約確定了當代中俄兩國的東部邊界,中國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俄國還取得了新疆和外蒙古的一些特權,為下一步《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的簽定埋下了伏筆。 這一年伊格那提也夫28歲,由於沒有流血使俄國取得重大利益,伊格那提也夫受到了穆拉維約夫的高度讚揚。他寫信給俄國外交大臣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公爵,向他祝賀俄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極力推薦伊格那提也夫這樣的人才。
1861年伊格那提也夫回國後被派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出席阿布杜勒阿齊茲素丹的登基大典,回國後就被任命為俄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在擔任亞洲司司長期間,伊格那提也夫成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積極主張俄國征服中亞,打擊和牽制住英國,分散英國在歐洲的注意力,既可以為南下印度做準備,又可以為俄國重返歐洲做準備。亞歷山大二世採納了主戰派的建議在1863年年底下達了征服中亞的動員令。1864年正式擔任駐伊斯坦堡大使,他和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公爵的歐洲協調外交政策不同,他受泛斯拉夫主義影響,希望解放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基督教斯拉夫人。伊格那提也夫的外交政策主要的短期目標是修改《巴黎和約》,撇開歐洲大國,直接和土耳其談判。中期目標是俄國控制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充分利用巴爾幹各族反對土耳其統治的反抗鬥爭來瓦解土耳其。長期目標是實現泛斯拉夫主義政治理想,建立以沙皇為首的所有斯拉夫人的聯合。在土耳其他和所有的斯拉夫人談他們獨立的事情,引導所有信奉東正教的基督徒心向著沙皇俄國。他不斷慫恿沙皇政府採取行動。1866年巴爾幹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伊格那提也夫要求政府馬上採取行動,把所有斯拉夫民族聯合到“俄國之鷹的卵翼之下”。他授命同土耳其談判,要求廢除黑海中立條約,迫使歐洲各國接受既成事實。他建議俄政府不能停止在中亞的行動,這將迫使英國讓步。普法戰爭使歐洲強國在對俄關於黑海問題上意見不一致。1871年2月12日列強在倫敦簽定了《倫敦公約》,修改了《巴黎和約》的部分內容,俄國重新取得在黑海擁有艦隊和要塞的權利。1875年開始巴爾幹地區的各族人民展開新的一輪民族獨立運動。沙皇政府打著“拯救土耳其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積極介入。伊格那提也夫力主塞爾維亞人自治,從而引起了塞爾維亞對土耳其的戰爭(1876-1877),他又力促保加利亞人進行反土耳其的叛亂(1876),他在1877年二,三月間連續訪問了柏林、倫敦、巴黎、和維也納,爭取列強保持中立,列強達成倫敦議定書,但是土耳其拒絕簽字。沙皇俄國便於1877年4月24日正式對土宣戰,第十次俄土戰爭爆發。結果俄國獲勝,伊格那提也夫收買了素丹的女婿,土耳其軍隊的重要指揮者之一,大大方便了俄軍的進攻。1877年12月伊格那提也夫獲得伯爵爵位。1878年3月3日,俄土雙方在離伊斯坦堡只有12公里的俄軍駐地聖斯特凡諾簽訂條約。伊格那提也夫作為俄國代表簽定了此條約,《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了土耳其承認門的內哥羅的獨立;塞爾維亞完全獨立;俄國獲得比薩拉比亞西南部以及阿達罕、卡爾斯、巴統、巴雅西特;建立親俄的大保加利亞公國,這一天成為保加利亞的國慶節。歐洲列強對這個條約反映強烈,伊格那提也夫向奧匈帝國外長安德拉西伯爵解釋這個條約的時候卻遭到無情的拒絕,接著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發難,德國首相奧托·俾斯麥又不願幫忙。沙皇政府已經無力再戰,只好同意參加柏林會議,結果被迫簽定《柏林條約》對伊格那提也夫簽定的《聖斯特凡諾條約》做出重大修正。大保加利亞變成了小保加利亞,土耳其海峽仍然不對俄國軍艦開放。俄羅斯在巴爾幹的影響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發展海軍力量的企圖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亞戰爭中割讓出去的領土。伊格那提也夫的外交計畫遭受沉重打擊,他結束了外交生涯,宣布辭職。
1879年,伊格那提也夫臨時擔任過一段時間下諾夫哥羅德總督。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他重新獲得信任。先後任命他為國務大臣,內務部大臣。在擔任國務大臣和內務部大臣時期,他對前任在1861年廢除農奴制度後制定的幾個改革計畫進行了進一步深入實施。主要有新工藝的使用,折扣回購付款,農民的土地和遷徙,地方政府的自治,飲酒產生的問題等等。內務部大臣時期在1881年8月26日頒布了對付革命的非常治安條例,這一條例一直執行到1917年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滅亡才被取消。1882年5月3日頒布“緊急的安全局勢暫行規定”,堅決鎮壓騷亂分子,聽任屠殺猶太人的慘案發生。1882年因建議重建縉紳會議導致沙皇權力被削弱而引起亞歷山大三世的不快而被迫辭職。此後,擔任改革中亞俄羅斯領地的政府委員會主席,1887年晉升步兵上將,1888年任俄羅斯工業和貿易促進協會會長,還擔任過泛斯拉夫主義者組織的斯拉夫慈善協會的主席等職務,但再未出任過有實權的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