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普水電站的壩堤總長度約為7760米。其中,主壩長約為1500米,水壩高196米,壩基寬130米,壩頂寬20米,採用混凝土加固。它的基礎工程所挖土石方達2200萬立方米。水電站廠房為壩後式,長940米,高91米,寬70米。在主壩右端的巴拉圭境內,緊接著主壩,修築有一條長770米,高50米的弧形大頭壩,接下去是長610米的泄洪道,泄洪道有17個閘孔,最大泄水量為6.2萬立方米/秒。在泄洪道的下邊,是防洪土壩。右側為泄水區。左側在巴西境內,為蓄水區。這裡有一條長2200米,高70米的蓄水石壩和一條輔助土壩。此是巴西和巴拉圭兩國政府的重要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普泰水電站
- 外文名:伊普泰水電站
- 壩基寬:130米,
- 壩頂寬:20米
稱謂由來,建設歷史,建築數據,歷史發展,基本內容,建成意義,
稱謂由來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巴拉那河主要支流。這條河隨著地表起伏,形成了許多跌水、急流和瀑布。由於常年水流滾滾,奔騰洶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伊普泰,原是巴拉圭河中一個小島的名字,在當地語裡,它代表了“水中的石頭會唱歌”。
建設歷史
1973年,巴西和巴拉圭兩國政府決定,從賽特凱達斯瀑布到伊瓜蘇河口市180公里的河段上興建伊泰普水電站。這一河段寬400米,水深45米,全段河道落差為120米,河床由玄武岩組成,是修建水電站的理想壩址。1975年10月動工。
建築數據
對環境影響
伊泰普水電站對於環境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下游的賽特凱達斯瀑布的消失。
1982年8月下旬,許多生態學家和大自然愛好者雲集這裡,模仿當地印第安人為他們的酋長舉行葬禮時採用的儀式“瓜魯普”,哀悼即將消逝的瀑布。9月下旬,時任巴西總統的菲格雷多也特意穿上黑色衣服前往告別,對瀑布行將消失表示哀悼。
其次,水庫共淹沒了大約18萬公頃的森林。
為減少瀑布消失帶來的生態不平衡,兩國政府在水庫一帶植樹造林,把野生動物遣送到附近新辟的保護區,使得伊普泰地區周邊的自然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歷史發展
1982年10月,水電站大壩的12個閘門同時關閉,開始蓄水。整個水庫長170公里,面積1460平方公里,總庫容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為190億立方米。
1983年開始發電,第一批先安裝三組發電機。
1988年,全部裝機完畢,共有20台機組,其中兩組作為備用,18台常年使用,每台機組容量為7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1260萬千萬,年發電量在570~710億度。伊泰普水庫則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庫。伊泰普水電站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
基本內容
在水電站完工前,巴西、巴拉圭兩國已經就水電站投產後的相關事宜做出了明文規定,即《伊泰普條約》。
根據《伊泰普條約》的規定,水電站投產後,電能由兩國平均分配,其中一方如有多餘電量,必須賣給另外一方。水電站用兩個頻率發電,巴西方面9台電機使用60赫茲,巴拉圭方面9台電機使用50赫茲。由於巴拉圭耗電量很少,多餘的電都賣給了巴西。
建成意義
伊泰普水電站的建成,大大促進了巴拉圭和巴西經濟的發展。水電站周圍地區呈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兩岸開闢了國家公園,興建了許多住宅、醫院、學校、商業中心、賓館、超級市場、娛樂中心等。水電站除了發電以外,還兼有防洪、航運、漁業、旅遊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