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爾出征記

伊戈爾出征記

《伊戈爾出征記》12世紀末吉羅斯文學作品。諾夫哥羅德·塞維爾大會(1185)伊戈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對波洛伏奇人的遠征(1185)後不久,一位佚名作者根據記憶猶新的史實寫成。關於《出征記》的愛國主義思想,馬克思指出“這部史詩的要點是號召俄羅斯王公們在一大幫真正的蒙古軍的進犯面前團結起來。《出征記》是一部抒情敘事作品,證明11-12世紀羅斯已有高度的文化藝術。B.A.茹科夫斯基,K.Д.巴爾蒙特,H.A.扎博洛茨基等詩人,都把《出征記》改寫成詩歌。A.П.波羅廷依據《出征記》的情節創作了歌劇《伊戈爾公》。

基本介紹

  • 書名:《伊戈爾出征記》
  • 又名:《伊戈爾遠征記》
  • 作者佚名
  • 譯者李錫胤
  • ISBN:7100036151
  • 頁數:182頁
  • 定價:11.0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第1版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另譯《伊戈爾遠征記》,俄羅斯古代英雄史詩 。成書於1185~1187年,著者不詳。全詩由序詩、中心部分和結尾組成,以12世紀羅斯王公伊戈爾一次失敗的遠征為史實依據。《伊戈爾遠征記》是一部反映遊牧民族戰鬥的文學作品,史詩成書的時代,正是俄羅斯大地上公國林立,相互攻擊、殘殺的時代。主人公伊戈爾為消除公國的外患——盤據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遠征軍進行征伐。在伊戈爾身上,兼有著為自己民族抗禦外敵的英雄氣概和追求個人榮譽、輕率行動的性格特徵。伊戈爾的遠征失敗了,他先是成了敵人的階下囚,後來終於逃回了祖國。史詩最後借基輔大公之口道出了這部作品的要旨:團結起來,為祖國和民族,為伊戈爾的失敗復仇。作品在敘述英雄業績時充溢著愛國主義精神和濃郁的抒情氣氛。在作者筆下,俄羅斯大地上的山川風物都具有靈性。作品大量使用了象徵、比喻等修辭手法,顯示出對於民歌的繼承關係,對後代詩人產生了巨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