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慧

伊慧

2004年畢業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代繪畫工作室,獲學士學位,後留學法國土倫美術學院歸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理事、歐中文化藝術促進會理事、“亞洲藝術聯盟”中韓美術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女藝術家協會會長、中國當代意象寫實畫派成員、全國工委常務理事、國家民委中國民族畫院特聘畫家、2011年創立中國瀚墨世紀書畫院並任執行院長、現任中國藝術研究工委常務理事、現任中國徐悲鴻畫院美術創作院秘書長、現任中國十全十美女畫家聯盟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天津
  • 職業:畫家、雕塑家
  • 畢業院校:法國土倫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油畫、雕塑、珠寶設計
  • 代表作品:《愫香》、《蒹葭伊人》、《桃色假期》
擔任職務,辦展經歷,個展,聯展,所獲榮譽,主要作品,學術評價,

擔任職務

伊慧伊慧
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理事
歐中文化藝術促進會理事
“亞洲藝術聯盟”中韓美術交流協會理事
中國國際女藝術家協會會長
中國當代意象寫實畫派成員
全國工委常務理事
國家民委中國民族畫院特聘畫家
2011年創立中國瀚墨世紀書畫院並任執行院長
現任中國藝術研究工委常務理事
現任中國徐悲鴻畫院美術創作院秘書長
現任中國十全十美女畫家聯盟會理事

辦展經歷

2004年 舉辦“律動的生命”首次個人畫展天津美術學院) 2006年《青液》、《紅綻櫻桃含白雪》參加中國當代女藝術家“秀色可餐”聯展。(北京·798) 2005年《蒹葭》系列入選“全國38位優秀女畫家題名展”。(北京) 2006年作品《龕中日記》、《單戀花》入選“第二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 參加 “中國氣質”當代藝術家6人聯展。(北京·你畫廊) 2006年策劃“劇場”中國當代藝術家十人邀請展。(北京·不同空間) 2006年主持設計並製作大型城市景觀環境雕塑二十餘件。(中國·蘇州工業園區) 2007年“綻放的自我時代”個展。(北京畫家村畫廊) 2007年《沉魚》榮獲“第三屆陽光杯全國書畫攝影詩文大賽”青年組一等獎。(中國·南京) 2007年《琶音湖畔》參加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家作品聯展。(台灣) 2007年舉辦“綻放年代”伊慧個展。(北京三月畫廊) 2007年《一千個綻放的理理由》。
伊慧雕塑作品:初塵伊慧雕塑作品:初塵

個展

2004年舉辦“律動的生命”首次個人畫展 (天津美術學院)
伊慧油畫作品《佛示》伊慧油畫作品《佛示》
2005年舉辦“綻放年代”個展(德國慕尼黑)
2006年舉辦“響色回憶”個展(法國巴黎)
2007年舉辦“綻放的自我時代”個展(北京畫家村畫廊)
2007年舉辦“The blossoming selfhood”當代藝術展(荷蘭)
2007年舉辦“伊慧·調情”伊慧個展(中國·F5藝術空間)
2008年舉辦“荼糜花事”伊慧個展(芝加哥)
2008年舉辦“觸·妝”伊慧個展(波士頓)
2008年舉辦“伊慧·荼糜花事”(中國·798盛世喜神美術館)
2008年舉辦“為伊憔悴”伊慧個展(紐約)
2009年舉辦“The Flower Story”伊慧個展(瑞士)
2009年舉辦“月色”伊慧水墨新作展(日本)
2010年舉辦“荼靡花事”伊慧油畫個展(英國)
2011年舉辦“金春意茂”主題畫展(中國·金茂府
2011年舉辦“生若夏花”主題畫展(中國·國粹苑

聯展

2002年油畫作品《天降神兵》入選“建軍七十五周年全軍美展”(北京軍事博物館)
2005年作品《蒹葭》系列入選“全國38位優秀女畫家題名展”(北京)
2006年作品《青液》、《紅綻櫻桃含白雪》參加中國當代女藝術家“秀色可餐”聯展(北京·798藝群女屋畫廊)
2006年作品《龕中日記》、《單戀花》入選“第二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參加“中國氣質”中國當代藝術家聯展(北京·你畫廊)
2007年作品《琶音湖畔》參加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家作品聯展(台灣)
2007年參加“正在進行時”中國當代實力派藝術家邀請展(紐約藝術空間)
2007年入選“首屆中國70後當代藝術家邀請展”(德國)
2007年參加“中國當代意象寫實畫派”藝術家邀請展(深圳大芬美術館)
2008年 參加“印象”當代藝術家邀請展(中國·F5藝術空間)
2008年參加“環鐵時代,年輕一代”藝術家聯展(北京·環鐵時代ART美術館)
2008年參加“欣·三八”中國當代女藝術家邀請展(北京·798盛世喜神美術館)
2008年參加“首屆五四國際年輕藝術節”(中國·北京)
2008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中國·牆美術館)
2008年參加“不同語言”當代藝術家聯展(北京酒廠國際藝術園·不同空間)
2008年參加“第三屆多倫青年美術大展”(中國·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8年參加“光化門-天安門”韓中當代藝術溝通交流展(中國·galleryT&G)
2008年參加“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深圳星河丹堤藝術中心)
2008年參加“0880”中國當代80後新銳藝術家邀請展(798幻藝術空間)
2009年參加“十全十美”中國當代十大傑出女藝術家聯展(中國國防大學展覽館)
2009年參加60後----80後“時差”當代藝術家邀請展(798林大藝術中心)
2009年舉辦“荼糜花事”伊慧彩墨新作展(北京不同空間美術館)
2010年參加“遊山玩水”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北京·趙緒成藝術館)
2010年參加“第七屆中韓國際藝術交流展”(中國·梧州)
2010年參加“水月風花——當代女性藝術四人展”(中國·廈門)
2010年參加第四屆中國“十全十美”女藝術家邀請展(中國·趙緒成藝術館)
2011年參加“大愛之光——當代中國油畫名家救助貧困母親作品展暨慈善拍賣會” (中國·時代美術館)
2011年參加“第八屆中韓國際藝術交流展”(韓國·忠州)
2012年參加“龍騰盛世——2012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北京·后街美術館)
2012年雕塑作品《那年,我的部隊我的兵》入選“建軍八十五周年全軍美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近幾年主持設計並製作大型公共景觀藝術雕塑百餘件,且被國內外各大城市永久收藏

所獲榮譽

2006年榮獲“北京清大華文書畫院全國書畫家弘揚‘仁、義、禮、智、信’邀請展”優秀獎
2007年伊慧創作油畫作品“沉魚”榮獲“第三屆陽光杯全國書畫攝影詩文大賽”青年組一等獎
2005年榮獲“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海內外書畫家邀請展”優秀獎
2006年榮獲第二屆“唐詩·宋詞·元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特被授予“二十一世紀著名書畫家”光榮稱號
2006年榮獲“首屆輝煌中國美術作品大賽”金獎
2005年參加“毛澤東全國詩詞書畫大賽”榮獲金獎
2007年雕塑作品《律動的生命》榮獲由澳大利亞雕塑學會舉辦“DARLING PARK雕塑展”優秀獎
2008年雕塑作品《初塵》入選法國巴黎秋季沙龍展並授予“泰勒大獎”
2009年榮獲《當代中國美術》優秀獎
2009年油畫作品《露濃花瘦》參加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畫展繪畫比賽榮獲一等獎
2010年油畫作品《蒹葭伊人》獲得了法國全國美術協會國際美術沙龍大展夏爾·科泰繪畫大獎
2010年油畫作品《照無眠》參加美國切爾西國際美術競賽展榮獲金獎
2011年油畫作品《空鏡子》系列 參加紐約世界藝術大展榮獲最佳藝術獎
2011年水墨作品《愫香NO.9》被選入“日本美術院第96回院展”,並成為授獎作品
2011年雕塑作品《評彈》榮獲由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英國現代雕塑”展銀獎
主要收藏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市政廳、俄羅斯大使館、加拿大大使館、芝加哥大雨集團公司、中國釣魚台國賓館、瑞士信貸銀行、瑞士投資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北京中南海、聯合國兒童基金、美國大使館、巴西大使館、法國大使館、阿姆斯特丹近代藝術館、IBE公司、LG公司、IBM公司、中國慈善總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部分作品被美國、瑞士、日本、法國、葡萄牙、義大利、德國、西班牙、台灣、印度、香港和新加坡等私人收藏。

主要作品

《愫香》伊慧油畫專輯2004、《清露晨流2001-2005》伊慧油畫專輯、《花間詞》2006年全國郵政明信片專輯、《龕中日記》2005年全國郵政明信片專輯、《綻放的自我時代——The blossoming selfhood》伊慧專輯、《伊慧·調情——作品專輯2007》、《響色回憶》伊慧專輯2008(Yihui Flirtation)、《中國當代藝術2003、2004年》《中國文化報》、《美術報》、《美術》、《中國書畫報》、《美術嚮導》、《紐約藝術》、《美術文獻》、《美術天地》、《世界華人油畫經典》、《中國藝術市場》、《藝術狀態》、《第七十五屆全軍美展全集》、《財富與收藏》、《中國美術家報》、《油畫藝術報》、《藝術市場》、《地產與藝術》、《中國文人書畫學術作品選集》、《毛澤東詩詞全國書畫大賽優秀作品選集》、《當代中國儒學書畫家作品集》、《名家北京》、《東方畫壇》、《中國畫界》、《美術內參》、《中國油畫市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2007》、《中國當代藝術家工作室2007》、《中國油畫收藏》、《畫廊》、《中國繪畫年鑑 2007》、《當代書畫家報》、《藝術時代》、《中國藝術家》、《藝術經典》、《藝術咨訊》、《周末畫報》、《當代藝術》、《藝術新聞》、《名家墨韻》、《北方美術》、《東方藝術·財經》、《國家美術》、《幻想藝術》、《新視覺》、《畫界》、《中國當代藝術文獻2008》、《美術之友》、《人民政協報》、《北京晚報》、《新京報》、《京華時報》、《人民文摘》、《中國證券報》、《中國當代油畫名家作品精選》、《中國當代畫廊年鑑》、《星藝術》、《北京月訊》、《青年視覺》、《安25ANS》、《瑞麗》、《全球通》、《城市檔案》、《中國潮》、《藝術空間》、《錢經》、《CECI姐妹》、《淑媛》、《座駕CAR》、《新勢力》、《時尚健康》、《繆斯藝術》、《藝周刊》、《中國當代繪畫年鑑》、《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文獻》、《大前程》、《藝周刊》、《看畫廊》、《首都國際機場廣告》、《T4空港時尚》、《藝術+》、《東方傳媒》、《美術觀察》、《人民畫報》、《紐約時報》、《北京商報—中國當代藝術周刊》、《藝術天成》、《中國婦女》、《藝術北京指南》、《HI藝術》、《藝術世界》、《現代青年》、《紐約時代周刊》、《鳳凰周刊》、《北京青年報》、《中國信息報》、《男人風尚》、《愛尚生活》、《小康·財智》、《現代青年》、《致愛神》、《職業》、《全球酒店》、《精品購物指南》、《中國藝術博覽》、《GOOD好主婦》、《建造師》、《2010當代藝術家》、《瑞麗 伊人風尚》、《中國消費指南》、《藝術銀行》、《藝術時間報》、《商界時尚》、《環球生活》、《大學生》、《詩歌月刊》、《赤子》、《東方藝林》、《中國珠寶首飾》、《城市建設》等。
《龕中日記》2005年全國郵政明信片專輯《龕中日記》2005年全國郵政明信片專輯

學術評價

蘭馨慧智 蒹葭伊人
——品讀伊慧的女性繪畫 伊慧,一個蘭馨慧智的女性藝術家。她獨立、張揚,樂觀、開朗,直率、潑辣,風趣、幽默,無所顧忌,爭強好勝,有時還要加上點調皮任性,古靈刁鑽。和伊慧聊天,是件愉悅的事,可以開敞心扉,神侃暢談,她很少掩飾個人的喜、怒、哀、樂,興致高漲時,眉飛色舞,五官、肢體都在傳達著她的心緒。
觀看伊慧的作品如同和她面對面的聊天,同樣是件令人賞心悅目的事。與當下的一些作品相比,伊慧的作品沒有空洞的哲學理念,平面化平塗的圖示語彙和符號,也不過度追求視覺上的強悍衝擊力,更難找到某種“深度結構”。她的作品極少高深莫測的隱喻,也不需要太多的意義闡釋。筆下描繪的是她個人的生活,女人的夢,是女性心扉的直白袒露。她偏愛傾訴心情,營造意境,迷戀繪畫性,追求筆觸和機理的表現,當然,有些作品不乏裝飾性。她偏愛黃、綠、紫、肉紅等穠妍瑰麗的色彩,作品瀰漫著溫馨浪漫的基調,而憂鬱的灰,淡淡的粉,深邃迷離的紫,也被一併裹攜在一起。僅從畫面上那迷人的色調,詩意化的意境,觀者的心便可得到放鬆。
作為一位當代女性藝術家,伊慧更了解女性自身。雖然眾多的“女權主義者”、女性畫家也曾宣稱要顛覆男權社會的潛規則。但,毋庸諱言,女性無法消褪造物主在創世之初就在她們肉體和靈魂上賦予的原始DNA、荷爾蒙分泌等的影響;也無法迴避性別在其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上的羈絆。伊慧是不是“女權主義者”我不清楚,但至少在她的作品中沒有男/女在性別/身份/文化等權利上刻意抗爭的表露。當然,這並不排除她以女性的視角對女性自身及“男權社會”的思考,只不過作品中沒有火辣的皮鞭與帶刺荊棘的拷問、鞭撻罷了。在我看來,過度地渲染“女權主義”,無疑是對“男權社會”的無奈;而女性不敢表白自己的欲求,才恰恰是“女性藝術”自身的硬傷。
作為“80後”出生的女性,伊慧不虛偽矯飾,也從不粉飾個人情緒化的患得患失,更不是“憤青”。她不拒絕情感、物慾、縱樂的誘惑,也不遮蔽女性特有的敏感、愛幻想、喜歡憧憬和小情小調。她是一隻不諱猖狂,飽啜芬芳,酣醉了的蜂,貪婪的恣嘗著生活所賜予的一切,追求著身、心對感情和生活的多樣欲求;在繁華的都市中嗡嚶著她的小嗓,讚美著那別樣的花釀。她的作品裡彌散著的都是女性內心深處對情、對愛的美好憧憬和渴慕;對安逸、閒散、恬適生活的眷戀。
然而,這一切不能說她僅只停留在對直覺、知覺淺層的感性表達。在這些感性表象下面,沁滲、潛隱的是她對社會、生活情境的理性反思;體現的是女性對自我的個人關懷,是女性渴望被愛,希冀幸福的心聲與心跡表白。從她的《蒹葭》、《愫香》、《龕中日記》、《泡沫情人》系列作品以及最 近展出的“荼糜花事”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窺見,這些彰顯女性敏感特質的作品,從另一個側面也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默默回應和嬌滴滴的宣洩,折射著女性自身的價值存在。
她的作品具有抒情詩般的“易讀性”,並不晦澀難懂。伊慧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從其《蒹葭》和《愫香》系列中,可以看出她多多少少地受到90年代曾在天津美院任教的蔡錦女士在表現題材和油畫技法方面的影響。蔡錦的《美人蕉》系列作品曾引起畫壇和學界的關注。伊慧也喜歡以花花草草作為表現對象,但她所表現的花草好像沒有理論家對蔡錦的《美人蕉》系列作品的闡釋[1]那么深刻,她對所選題材沒有那么深邃的哲理思考,也沒有太多的隱喻和暗示,著意更多的是作品中唯美的物象,多變的物形、絢爛的色彩、線條的構成,以及筆觸、肌理的耐看性。我想這和伊慧的個人閱歷和追求有關。
藝術是夢,也是生活,是生活的夢工廠。伊慧也追夢、尋夢,她曾追尋弗勒伊德詮釋的“Libido”(利比多)以及與生殖崇拜有關的,原始衝動的夢,如《奔向桃花島》系列中對花卉的性器官化描繪。但她更多的還是尋覓詩詞意象中的夢境。如徐志摩《再別康橋》、《詩經·蒹葭》中那唯美詩意的尋夢。她載滿一船的星輝,向心靈更深處漫溯,在朦朧的月光下,星輝斑斕里,在飄渺的璦靆中放歌。在詩意的夢境中,她既“在場”,又旁觀。
“在場”是作品中不乏她淬取生活中自己的身影,如《蒹葭》、《龕中日記》、《泡沫情人》以及新近展出的“荼糜花事”等系列作品中清純曼妙的少女形象,這些少女的原型大概就來自她本人,她不排斥自戀、喜歡“秀”自己,這種自戀不是病態的,也沒有誘發男性對女性軀體偷窺欲和性幻想的膚淺,雖然形象並非完全具象。《空鏡子》系列作品中的少女在那膩膩的,甜甜的筆觸和色調里含蘊著絲絲的迷離與幽怨,泄露了她對青春逝去的無奈與悵惘;《籠彤雲》的期冀,《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柔情似水的焦急企盼,《香消玉殞》與《露濃花瘦》對愛情生活的獻祭。而在空間漂浮的人物形象給人一種如真似夢的虛幻感。
在其作品中,我們還常常能見到飛舞的蝴蝶、蜻蜓,朦朧的月,閃爍的星星抑或是螢火蟲,還有豎琴等物象的點綴。這些周遭的景物,或許得自她親歷的生活經驗和直覺感悟,是日常所見、所憶、所悟,但而更多的則可能來自她的所幻所想,所思所夢。在她以少女形象作為表現主體的作品中,如“荼糜花事”系列作品中的《情書》、《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等,往往有著枝枝蔓蔓縈繞纏結的藤蔓類植物。這些藤蔓與畫中人的情感世界糾纏在一起。她就沉溺在對愛、對情的痴迷與陶醉中,用那藤、那蔓編織著莫名其妙、繞指纏心、溫香縈繞、不可名狀的情愫。快樂喜悅、激情陶醉、彷徨迷惘、失望無奈、痛苦不安、神經質等情思就如同那藤、那蔓,剪不斷理還亂,令人牽腸掛肚、百轉迴腸。而她對刻骨銘心情感碎片的重溫,對愛、對情、對逝去時光的陶醉與留戀、困惑與悵惘,所有的嬌吟低嘆、悽惻入骨,自言自語般的傾訴,令你不得不俯首聆聽。
詩詞的意象是發散的,站在《情書》下,我們恰似聽到《荷葉杯》這闕小詞:“盼斷嫦娥佳信,更盡。小玉忽驚人,門外傳來一紙新。真么真?真么真!”中期盼與意外驚喜相碰撞時的意象和心境。
旁觀,是她汲取文學作品的意象,折射他人的夢。伊慧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藏家和客群群的青睞,我想不僅是因為這些作品體現了她個人的生存狀態,安慰著自己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她在承認性別差異客觀存在的同時,以女性特有的感知方式,充滿睿智的情感策略,用看似自說自話的囈語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瞬間永恆凝固;轉述了有同樣精神和情感渴望者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訴求;觸動、撫慰著諸多觀者的心。她耽迷於營造自己的夢——她的藝術之夢、生活之夢。在夢中,她祭獻她翅羽上美麗的金粉。無論“在場”還是旁觀,都是那么溫馨靜謐。
細細品讀、玩味伊慧的新作,“荼糜花事”中的系列作品與《蒹葭》、《愫香》等相比已經有所變化,不再過多強調線、色、形等的構成,筆觸也少了些曾經讓人耐看的稚拙、生澀的味道,而多了些輕鬆率意,主題也更趨向於敘事。
荼糜,在歷代文人筆下多所吟詠。宋代王淇有:“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糜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2]的詠嘆,蘇軾也有:“荼糜不爭春,寂寞開最晚。”[3]荼糜過後,花季終結。荼糜的意象與蒹葭一樣,給人留下諸多的闡釋空間。詩人筆下對荼糜的詠嘆,多寓意一些美好事物的終結或已成過去,同時也預示著新的美好事物的即將開始。“荼糜花事”可能也預示著伊慧個人風格的漸趨成熟和對新的表現方式嘗試的開始吧……
文/王健(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著名批評家)
[1]島子《蔡錦“美人蕉”的性別身份》,見《藝術界》1999年03期
[2]宋王淇《暮春遊小園》
[3]宋蘇軾《荼蘼花菩薩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