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耶·沃杜瓦

伊利耶·沃杜瓦

伊利耶·沃杜瓦(Ilie Văduva;1934年7月21日,阿尼諾阿薩,— 1998年,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經濟學家、國務活動家。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部長、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部部長、羅共中央總書記暨共和國總統顧問兼總統府部長級國務秘書。

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榮譽,

人物傳記

1934年7月21日生於戈爾日縣阿尼諾阿薩,1950年——1954年就讀於特爾古日烏中等財經職業學校,1954年——1958年就讀於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財政、信貸和會計學院。1958年——1961年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會計系助教。1961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年—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1961年——1968年在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1949年—1965年稱羅馬尼亞勞動青年聯盟)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工作。1968年——1970年赴瑞士進修經濟信息學專業。1971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70年——1973年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會計系“自動化數據處理組織和設計”專業講師,同時擔任布加勒斯特大學中心黨委委員和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黨委副書記。1973年——1976年任布加勒斯特市黨委辦公廳主任和市黨委宣傳部副部長。1976年——1979年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財政、信貸和會計學院院長、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黨委書記、經濟研究學院副院長。1978年11月起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會計系教授。1980年1月——1985年11月任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院長,同時擔任布加勒斯特大學中心黨委委員和布加勒斯特市黨委委員。
1979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候補委員。1984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85年3月29日在羅馬尼亞第九屆大國民議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副主席。1985年11月11日——1986年8月26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部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
伊利耶·沃杜瓦是第一夫人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的政治門生和心腹寵臣,憑藉這層關係,1985年11月,毫無外交經驗的沃杜瓦取代資深外交家斯特凡·安德烈,被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總統任命為羅馬尼亞外長,當時正值羅馬尼亞與美國之間緊張關係加劇,美國頻頻譴責齊奧塞斯庫政權侵犯人權。但是沃杜瓦並不擅長國際政治事務,在任期間效率低下、毫無建樹,1986年8月26日被解除外長職務,由伊萬·托圖接任。
1986年8月26日——1988年6月1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部部長。1988年5月21日發生黑海沿岸蘇利納港存放化學廢料事件,造成環保醜聞和公憤,1988年6月17日在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會議上,伊利耶·沃杜瓦被譴責“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濫用權力,目光短淺和缺乏責任心地批准與列支敦斯登-KIMIKA公司簽訂的契約,導致蘇利納自由港存儲了大量化學廢料”,被解除了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部部長的職務。但僅僅數月之後便得以復出,1988年12月被任命為羅共中央總書記顧問和共和國總統顧問兼總統府部長級國務秘書。1989年11月在羅共“十四大”上仍當選為中央委員。
伊利耶·沃杜瓦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八、九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3月9日——1985年3月17日當選為布加勒斯特市多羅班提第26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5年3月17日——1989年12月22日當選為布加勒斯特市多羅班提第25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4月1日起任大國民議會外交政策和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大國民議會各國議會聯盟羅馬尼亞議員團主席。
1989年12月22日齊奧塞斯庫政權倒台後,伊利耶·沃杜瓦一度被逮捕,1998年病逝於布加勒斯特,卒年64歲。
沃杜瓦與謝瓦爾德納澤簽署《蘇聯-羅馬尼亞文化和科技合作協定》沃杜瓦與謝瓦爾德納澤簽署《蘇聯-羅馬尼亞文化和科技合作協定》

榮譽

伊利耶·沃杜瓦曾被授予三級勞動勳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五級勳章、二級“科學功勳”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