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70周年紀念

企鵝70周年紀念

《企鵝70周年紀念》是201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鵝70周年紀念
  • 作者:(印度)泰戈爾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2161249
  • 類別:文學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套裝包含以下7冊: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英倫印象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墓中回憶錄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傲慢與偏見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泰戈爾詩選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卡夫卡隨筆集
企鵝70周年紀念套裝: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英倫印象》記錄了亨利·詹姆斯自1869年起近30年間遊歷英倫的印象,既有批評,也有讚賞,既講究濃筆重彩的描繪,又注重一絲不苟的紀實。書中處處可見作者對英國的喜愛以及他對英倫文化的認識和思考。
英國是亨利•詹姆斯選為第二故鄉的地方。本書中十幾篇遊記是他對自己在那裡生活了半個世紀、後成為它的公民的那個國家的美禮讚——他用文字帶我們到英國經歷春天的復活節,陰雨的仲夏,難得的秋陽和新年;走過倫敦、沃里克、北德文郡……參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參加沒有本科生參加的牛津大學畢業典禮,在霧中的泰晤士河畔漫步,在古樸的修道院和古城堡中沉思……因為這部作品,他被一些英國人稱為偉大的遊記作家。這本書不是旅遊手冊,可是它能夠幫助所有去過或沒去過英國的人認識倫敦的文化和文化的倫敦。
《墓中回憶錄》被奉為法國散文的典範,是夏多布里昂費數十年之功不斷增刪、不斷磨礪的精心之作,不僅描述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還記錄了他所處的變化巨大的時代,以及他對這個時代重要事件、人物的評價和對當時文學的看法,被他自己稱作“我生活的時代之史詩”。《墓中回憶錄》是夏多布里昂用文字為自己立的一座紀念碑。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初稿寫於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十幾年後,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1月28日出版。這部小說以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對他有偏見的伊莉莎白之間的感情糾葛,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婚姻觀,強調經濟利益對戀愛和婚姻的影響。小說情節富有喜劇性,語言機智幽默,是奧斯丁小說中受歡迎的一部。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曾說:“一百多年來,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趣味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丁經久不衰。”而簡·奧斯丁6部作品中受歡迎的便是《傲慢與偏見》,被無數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泰戈爾詩選》收錄了泰戈爾主要的四部詩集:《吉檀迦利》是以形象化的藝術手法表現詩人的宗教哲學思想;《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散文詩集;《園丁集》則採用象徵主義等手法,細膩而含蓄地表現出戀愛中的種種情緒;《飛鳥集》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收錄了契訶夫七篇作品:《散戲之後》(1892)、《侯爵夫人》(1889)、《伏洛卡》(1887)、《在故鄉》(1897)、《鄰居》(1892)、《無名氏的故事》(1893)、《沒意思的故事》(1889)。
《卡夫卡隨筆集》收錄了卡夫卡小說之外的隨筆創作,如寓言、箴言、日記、筆記、對話等。他的寓言包含了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重要的美學思想;筆記和日記更是他內心世界的自我剖白,或凝聚著深刻哲理,或吟嘆著苦惱和困惑。除寓言、箴言、筆記、日記外,本書還收錄了一些可被當作小小說看待的故事速寫。《變形記》《城堡》讓卡夫卡在中國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然而小說創作其實只占卡夫卡全部創作約三分之一的篇幅,更多的是他寫的各種隨筆。這部分創作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先驅者隱秘的內心世界。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提到戲劇,莎士比亞是繞不開的。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在中國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而他的四大悲劇則是他所有作品中的桂冠。這本《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收錄了他有代表性的四部悲劇:《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悲劇主人公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萊特為報父仇而發現時代“顛倒混亂”,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無力回天;奧瑟羅正直淳樸,嫉惡如仇,卻輕信奸人妄語,殺妻自戕,追求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只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涉血前進”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

作者簡介

《英倫印象》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19世紀繼霍桑、梅爾維爾之後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也是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大文豪。出生在紐約的亨利·詹姆斯長期旅居歐洲,對19世紀末美國和歐洲的上層生活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因此其作品中無一不涉及美國與歐洲在文化上的差異與衝突。著有長篇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鴿翼》《使節》《金缽記》,中短篇小說《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絲在擰緊》,此外也寫了許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他的創作對20世紀崛起的現代派及後現代派文學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亨利·詹姆斯被認為是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者之一,是20世紀小說意識流寫作技巧的先驅。
《墓中回憶錄 》
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拿破崙時期曾任駐羅馬使館秘書,波旁王朝復辟後成為貴族院議員,先後擔任駐瑞典和德國的外交官、駐英國大使,並出任過外交大臣。著有小說《阿達拉》《勒內》《基督教真諦》,長篇自傳《墓中回憶錄》等。
《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英國小說家,其作品主要關注18世紀末英國女性的婚姻生活,探討她們對良好的社會地位及經濟安全的追求。主要代表作是《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愛瑪》(1815)、《諾桑覺寺》(1818)和《勸導》(1818)。 簡·奧斯丁獲得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家和評論家們的熱烈稱讚,被譽為“接近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家”“真正偉大的英國小說家”“世界上重要的文學藝術家之一”“十八世紀精華薈萃的百花園中後也是絢麗的鮮花”,其作品在英國小說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和非凡價值。在BBC的“千年作家評選”活動中,奧斯丁緊隨莎士比亞之後,排名第二。
《泰戈爾詩選》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一生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另外還有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以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1913年,憑藉《吉檀迦利》成為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
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俄國19世紀末期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其作品以語言精練、準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代表作有《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第六病室》《套中人》《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等。
《卡夫卡隨筆集》
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生於捷克首府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大學畢業後在保險公司任職,用德語寫作,與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代表作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此外,卡夫卡對寓言、箴言、日記、筆記、對話等體裁均有涉及,這些文字在他的全部創作中占了約三分之二的篇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