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編制進程
該標準的起草受到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在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的指導和推動下,起草組充分吸收來自質量管理、企業信用等不同專業領域有能力、經驗和研究工作基礎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於2011年4月成立了標準起草工作組。
該標準起草組根據質量信用工作現狀和實際需求,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質量信用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明確標準定位、套用對象和適用範圍。同時,通過開展多次地方座談會和企業調研工作,吸收和借鑑了地方質檢部門和企業管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經過認真分析和研討,確立了初步的標準框架。
在該標準框架確定的基礎上,起草組成員充分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風險控制及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技術研究》中《基於社會責任的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技術研究》的研究成果,結合ISO 26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和企業自身的管理體系特點,經過反覆推敲,多次召開不同規模的標準研討會(2011年6至12月)逐漸確定了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完成標準草案。
2011年10月13日,國家標準計畫《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20110208-T-424)下達,項目周期24個月,由TC470(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顯示,該計畫已完成網上公示、起草、徵求意見、審查、批准、發布工作。
該標準起草組在完成標準草案的基礎上,於2012年多次召開了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標準研討會,徵詢了質量管理、社會徵信、質量監管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主管部門的意見,對該標準進行了大量研討,反覆修改、完善和提升,經中標院為主對意見的匯總和整理,完成了標準草案討論稿(第8稿)。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高度重視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的編制工作,總局質量司領導針對標準草案文本提出了很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特別是2013年6至9月,國家質檢總局試點組織了面向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7個行業協會的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發布工作,共收到來自27 個省級行政單位和4個行業協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防偽行業協會、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的343篇《企業質量信用報告》,按照總局質量司要求,完成了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組織評審工作,編制了《2013年度優秀企業質量信用報告集》。通過充分總結和凝練此次企業質量信用報告試點組織經驗,為本標準的研製提供了實踐套用參考,經過對標準內容和細節的進一步研討和修改完善,於2013年11月形成了該標準
徵求意見稿。
2016年1月1日,國家標準《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GB/T 31870-2015)實施。
制定依據
國家標準《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GB/T 31870-2015)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大信(北京)信用評價中心有限公司、青島海爾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安徽華電線纜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華藝衛浴實業有限公司、東營市黃河三角洲標準技術服務中心、山東亨圓銅業有限公司、山東迪賽機電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屹電源科技有限公司、馬鞍山經緯迴轉支承有限公司、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安徽珂欣繭業有限公司、
安徽省標準化研究院、
陝西省質量技術評審中心、吉林省標準化研究院、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周莉、林竹盛、杜鵑、任賢全、李振良、李明、雷鳴、肖劍鳴、丁言飛、耿健超、劉海峰、巴玉國、葉如意、江洲、李向華、宋荷靚、谷玉梅、蔣淑戀、王書君、耿天霖、王波、鄭楠、孫良泉、孫瑩、劉志強。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範圍 | |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術語和定義 | |
---|
4基本原則 | |
---|
5報告內容 | |
---|
6報告發布 | |
---|
參考文獻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GB/T 31870-2015)規定了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的基本原則、報告內容以及相關要求。《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GB/T 31870-2015)適用於為製造型企業編寫並發布質量信用報告提供指南,其他類型企業可參照使用。
引用檔案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企業質量信用報告編寫指南》(GB/T 31870-2015)有利於企業系統防範質量失信風險,減少產品質量事故,促進企業質量信用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和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該標準是引導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建立質量誠信自律機制的重要措施,也是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對企業履行質量責任情況進行監督的有效方式,有利於推動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有利於企業規範全員、全過程質量責任體系,提高企業的質量誠信意識和質量法制意識,增強企業質量保證能力;有利於企業主動向社會、消費者公開產品質量狀況和質量承諾信息,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