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留資金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資本積累和增值,主要包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自留資金
- 對象:企業
- 性質:資本積累和增值
- 領域:經濟
企業自留資金的性質及其理論依據,企業自留資金的作用,設立企業自留資金的意義,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原則,企業自留資金與企業其他資金的區別,
企業自留資金的性質及其理論依據
企業自留資金歸誰所有?如果歸企業所有,用於生產發展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就自然歸企業所有了。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在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中,怎么出現了部分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這部分“歸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又是由企業的自留資金轉化而來的,而企業的自留資金,則是企業用歸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勞動創造出來的,它是企業與國家之間對企業盈利進行分配的結果。於是又產生了一個問題,通過分配,是否會出現兩種所有制的相互轉化?很顯然,這些問題,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在實踐中,如果企業里存在所有制不同的兩類生產資料,國家對其生產勞動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用這兩類生產資料進行生產勞動,對國家承擔的經濟責任不同,其生產經營方式也不同。這樣,企業就很難把用這兩類不同所有制的生產資料進行的生產勞動統一起來,就會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產生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也很難實現對全民所有制企業進行統一的計畫領導,國家也就喪失了利用計畫對國民經濟進行組織、協調和控制的重要的經濟職能,此其一。
其二,由於企業可以用自留資金去逐步改造生產資料,這樣一來,企業用自留資金形成的生產資料就會逐漸代替企業中的全民所有制的生產資料,企業就會在全民所有制的外殼下演化成集體所有制,於是,全民所有制的蛋殼裡孵化出了集體所有制的小雞,全民所有制的企業的性質發生了完全的變化。誠然,集體所有制企業的性質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但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在全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則是集體所有制企業所不能代替的。更何況這種演變的結果,就把全民的整體利益演化為集體的局部利益,社會主義經濟就失去了穩固的基礎。
其三,企業會對兩類不同所有制的生產資料產生厚此薄彼的現象。自留資金形成的生產資料,由於生之於企業,用之於企業,利之於企業和職工,企業就可能從自己的局部利益出發,給以關心和精心維護,最大地發揮其效用,相反,對於全民所有制的生產資料,就難免缺少關心和愛護的態度。其四,由於企業用自留資金形成的生產資料歸企業集體所有。自然就取得了用這些生產資料進行生產勞動所獲得的利潤的分配權,這就可能削弱國家對消費基金的控制,造成消費基金總額的失控,引起國民經濟中消費和積累比例失調的嚴重後果。
由上述理由可以得出結論:由企業自留資金轉化形成的企業固定資產仍歸國家所有。這一結論的理論依據還在於:
(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之間存在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國家作為全社會利益的代表者對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享有所有權,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對轉化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資金(包括企業的自留資金在內)的所有權。
(二)企業的自留資金來源於企業的勞動者的生產勞動所創造的盈利,但是,生產勞動的基本條件是由國家提供的。同時,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勞動,首先表現為社會勞動,直接歸屬於社會總勞動,勞動者可以通過按勞分配取得與自己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相應的勞動報酬,超越這個界限以外的任何勞動成果,任何個人或集體都無權占有。
(三)企業的自主發展權,只是企業取得的相對獨立自主經營權中的一部分,這裡的自主,仍舊是相對獨立條件下的自主,國家只是給企業以一定的資金支配權和使用權,所有權仍屬於國家。由上述分析,可以確定企業自留資金的性質:企業的自留資金是屬於國家所有的在企業盈利中留歸企業支配和使用的那一部分資金。
企業自留資金的作用
要考察企業自留資金的性質,首先要考察構成它的各個部分在企業自主發展中的作用。
從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方向來看,自留資金中屬於企業生產建設基金的那一部分,主要用於企業的內含擴大再生產,即用於企業的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等等。企業的發展是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實現的,企業的自主發展主要表現為在內含上的擴大。所以這部分資金對企業的自主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保證作用。屬於企業生產建設基金的另外一小部分資金,主要用於建造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如建造住宅和文化娛樂場所等等。
這部分資金並不進入企業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作為企業消費基金的組成部分的獎勵基金和福利基金,則用於增加職工個人的收入和改善職工的集體福利,進入消費領域,最終轉化為個人的消費資料,但這些資金對企業的自主發展,同樣起著極重要的促進作用。從企業自留資金構成的比例來看,用於生產發展的資金在其中占有較大比重,它的使用狀況,反映了企業自留資金使用的一個主要方面。
企業自留資金中屬於生產建設基金的那部分資金,一是用作企業的生產性投入,二是用作企業的非生產性投入。用作非生產性投入的資金,主要轉化為企業的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如住宅、食堂、俱樂部等設施。這部分資金一般與企業產品的增值無直接關係,在企業自留資金中,它只是屬於生產建設基金中的一小部分。用作生產發展的那部分資金,實現對生產資料的改造,轉化為企業生產性固定資產,參與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形成過程。由於它在企業自留資金中占較大比重,對企業生產資料的改造起著直接作用,對企業的自主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保證作用,因而它的性質,決定著企業自留資金的性質。考察它的歸屬,是我們研究企業自留資金性質的出發點。
設立企業自留資金的意義
企業的自留資金,既來源於國家和企業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對企業純收入的分配,那么當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確定以後,不同企業的自留資金必然會因為它們的純收入之間的差異而出現差別。由於國家和企業之間的經濟責任制的不斷完善,不同企業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越來越趨近於大致相同,以致使企業盈利的多少比較單純地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這樣,經營管理水平越高的企業盈利就越多,自留資金也就越多,企業改善生產條件的規模就越大,或者速度就越快,企業職工生活水平改善的幅度就越大,企業就能獲得有效的自主發展和較多的經濟利益。反之,對於那些管理不善的企業,得到的自留資金就少,改善勞動條件和提高職工生活水平就要受到限制。
總之,企業有無生財之道,就必然成為企業和職工得到多少的先決條件。這就有利於改變舊的管理條件下,不管企業經營好壞,都吃國家大鍋飯的弊病。從企業內部來看,由於企業獲得了自留資金,企業就有了活力。這個活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由自留資金中的生產發展基金得到了改造生產資料、改善勞動條件的物質保證,使它能夠在提高生產效率的條件下,以品種不斷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數量不斷增加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去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是物質上的活力,二是企業由自留資金中獲得了改善職工生活的有效手段,並且能夠通過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根據職工個人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的差別來調整職工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有效地破除職工不分乾好乾壞,都吃企業的“大鍋飯”的弊病。
這樣,隨著人的能動作用的發揮與物質技術手段的不斷完善,企業就會出現生機勃勃的發展局面。應該看到,企業擁有對自留資金的支配權和使用權,就有可能根據企業的整體經濟利益與職工局部的經濟利益,長遠的經濟利益與現實的經濟利益的關係,區分輕重緩急,自主地決定自留資金的支配方式和使用方向。
例如,企業可以自主地確定技術改造的重點,並且把生產發展基金和更新改造資金等捆在一起使用,以保證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的完成;企業可以自主地決定其內部獎金分配的方式,把獎勵基金和工資基金合在一起,形成各種形式的浮動工資,以實現企業內部分配製度的改革,等等。這說明,企業擁有自留資金自主權,就可以使企業對它的支配和使用具有較大靈活性。當然,這裡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仍然以國家的政策和法規的有關規定為前提,仍然要受到國家計畫的巨觀控制。但因為有了支配和使用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就使它能夠利用自留資金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急需的關鍵問題,從而使企業具有應變的能力。實行企業設立白留資金制是打破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的重要物質手段,是企業協調內部經濟利益關係的重要物質保證條件,是企業獲得動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可見,設立企業自留資金,既是工業經濟責任制實行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又是工業經濟責任製得以完善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企業要通過實行內部經濟責任制來增強企業的自我調節、自我改造、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自主經營中的靈活性和進取性,就必須十分重視和充分發揮企業自留資金在這些方面的作用。
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原則
社會主義企業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社會主義企業作為商品生產者的相對獨立性與社會主義計畫的統一性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所確定的總的根本性的原則,規定和制約著企業對自留資金的支配和使用,由此出發,企業對自留資金的支配和使用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在企業自留資金的提取上,應堅持先國家、後企業的原則。這一原則有兩層含義;
一是在分配程式上,必須堅持企業先上繳,後留利,即企業的自留資金,必須是上繳稅利後的盈利部分,二是自留資金的數量界限,只能是“國家得大頭,企業得中頭,職工個人得小頭”中的“中頭”。實行這一原則,是保證國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以責任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責任制的必然要求。堅持這一原則,以避免企業由本位利益出發,以截留利潤、抗稅、偷稅、漏稅等不正當手法,去損害國家利益。
第二,企業對自留資金的使用,必須堅持計畫原則。這一原則也有兩層含義,一是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必須納入國民經濟計畫體系,必須與國家巨觀的計畫協調,要把本企業的局部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要避免企業自主發展中的盲目性,注意作好使用自留資金的綜合平衡工作。二是要在自留資金內部各部分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把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企業必須考慮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把企業自留資金分為用於內含擴大再生產的企業生產發展基金,用於改善職工集體福利的福利基金,用於支付職工個人超額勞動報酬的獎勵基金和用以調劑其他資金餘缺及應變的後備基金;同時,還要根據國家有關的政策規定,保持自留資金內部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不能用一部分基金去擠占另一部分基金。自留資金使用的計畫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國家計畫經濟的統一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企業、職工個人三者利益的統一性的反映。
第三,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效果,必須堅持微觀經濟效益與巨觀經濟效益統一的原則。企業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所得的經濟效益,是微觀經濟效益。這個經濟效益,並不總是與社會範圍內的巨觀經濟效益相一致。如果企業從本位利益出發去使用自留資金,有可能會暫時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獲得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不把這個經濟效益統一於巨觀的經濟效益,就不能最終有效地實現企業的自主發展。例如,如果企業利用自留資金去盲目發展一些不為消費者歡迎的產品或者擴大這些產品的生產能力,或者去發展那些供應量已經或即將超過消費者的需求量的商品,或者去發展些脫離了消費者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商品,企業投入的這部分資金就不能完成其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的循環,它的運動就要終止在某一環節上,不能最後實現增值;同時,也將造成社會和勞動資源的浪費。這就意味著,企業自留資金中用於發展生產的那一部分資金,必須用來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或擴大適銷對路的產品的生產能力,與消費者的需求相統一。這也是衡量企業留利資金使用效果的最終標準。只有堅持上述原則,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有效地提高企業自留資金的使用效果,實現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三者利益的統一。
企業自留資金與企業其他資金的區別
就所有權來說,企業自留資金和國家通過財政撥款分配給企業使用的其它資金,例如企業的固定資金,定額流動資金等等,都歸國家所有,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兩者之間在其它方面仍然存在著差別,這主要是:
(1)資金來源不同。企業的自留資金直接來源於企業的盈利,是企業範圍內的聯合勞動創造出來的,企業其他資金來自於國家的財政撥款,是社會範圍內的聯合勞動創造出來的.
(2)對企業生產經營所起的作用不同,企業通過財政撥款所得到的各類資金,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保證,而企業的自留資金,則用於企業的自主發展.
(3)管理方式不同,國家通過財政撥款分配給企業的資金,企業在使用時一定要按規定交納占用這些資金的費用,而企業使用自留資金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可以不交納占用費用,對獎勵基金的使用,在一定的數量範圍內,也可以不交納費用(這個費用表現為超額獎金稅),而且在企業自留資金富餘閒置或暫時不用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把它作為向其它企業的投資去取得利潤,或者存入銀行去獲得利息.
(4)投入的生產過程不同,企業通過財政撥款所得到的資金,投入於企業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過程,而企業的白留資金,則主要投入於內含的擴大再生產過程.
(5)企業對兩類資金支配權和使用權的程度不同,對國家通過財政撥款分配給企業的資金,企業的支配權和使用權多由國家指令性的技術經濟指標來給以嚴格明確的規定.
例如,規定固定資金利用率,流動資金利潤率,等等,而對企業自留資金,企業則有較大的支配權和使用權,國家一般不去干預企業對自留資金的支配方式和使用辦法。例如,企業有權自己決定生產發展基金的投向,有權自己規定獎勵基金的分配辦法,等等。上述差別,決定了企業在管理、使用這些資金時必須有不同的原則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對國家通過財政撥款分配給企業的各類資金,其管理原則和使用方法國家均有明確的規定。但對企業自留資金,由於它是工業經濟責任制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其管理原則和方法的建立還正處於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