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定義,前沿學科,研究領域,研究規範,研究著作,
定義
一般情況下,仿生管理學又叫管理仿生學或企業仿生學。
仿生管理學:是一門管理學與仿生學等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是從生物學的視角出發研究社會組織的管理問題,以模仿、借鑑、類推、創新等手段,旨在組織建構的和諧與組織運營的高效;其落腳於管理學,將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和理論,或嫁接或融入或整合,直至轉化到管理學的概念、原理和理論中,從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新的理論。
管理仿生學:是模擬生命系統的管理規律為改進或建立人為管理系統的管理層次、結構、目標、策略與多樣性提供方法和原理的科學。
企業仿生學:企業仿生學的定義是,它是研究企業生物型機制並模仿生物原理進行企業結構與功能設計從而實現企業健康發展的新型管理科學。
前沿學科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仿生學的研究方法能在管理領域中套用,認為生命系統內蘊藏著管理的精髓。
隨著信息技術向格線和智慧型化方向發展以及神經發育生物學的進展,向智慧型化與認識仿生學以及可持續經濟仿生學、管理仿生學等方向發展。
研究領域
仿生管理學的研究將視角投向整個現實生物界的全部實際現象,關注、剖析,從而揭示、闡述一切對管理學有啟發借鑑意義的生物界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以及與環境的關係和進化法則。對此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生物構件(如感覺系統、骨骼系統);2.生物個體(如螞蟻、獼猴);3.生物群體(如羊群、雁陣)。
仿生管理學研究可大致分為四個基本領域:
3.關於管理的現象效應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生物個體或群體現象特徵的研究,發現生物體的本能、潛能、適應、發展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現象效應的管理仿生學理論。
4.關於管理的實現法則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各類生物現象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及與環境的關係的綜合研究,發現生物體的自然、類群、反應、學習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實現法則的管理仿生學理論。
研究規範
仿生管理學研究,是通過對生物的生命現象、組織結構、反應機理的不斷拓展與深人的考慮、分析、探究,以及有目的的實驗,來提煉出具有管理學意義的認知與理解,構想與觀點,從而進一步上升,形成管理學方面的理論。無疑,要使這些理論可信可靠、有效有用,其依據必應是科學的,其研究的路徑必應是規範的。
為保證仿生管理學研究的科學性。以及獲得的理論成果能夠被納入到規範的管理學理論體系之中。研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範。
1.研究視角與內容的規範。仿生管理學是一門以管理學為“體”。仿生學為“鏡”。並集眾多相關學科之“用”的綜合性學科。因而需要在研究的視角上加以規範,使研究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明確的仿生管理領域,而不限制地發散;需要在研究的內容上加以規範,使研究內容基本組織在管理學的核心結構上。而不無序地混亂。
2.研究途徑與方式的規範。從一定的意義上講。仿生學研究是一種考察歸納型研究。而管理學研究是一種總結演繹型研究。兩者在研究途徑與方式上有著較明顯的差異。為此在仿生學研究與管理學研究的整合中。要強調整體論,採用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即把觀察、抽象、模擬、實驗、個案、剖析等統一規範起來。並儘可能地運用運籌學、控制論、系統分析和建模技術等新理論和新方法。此外,還需要注意過程推進的規範和方法運用的規範。
3.研究工具與手段的規範。仿生管理學可看成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共同孕育的一門新學科。因而其研究的工具與手段也應是自然科學的工具與手段同人文社會科學的工具與手段的整合,如儀器與量表、數據與統計、假設與思辨、推導與預案等;同時,應根據仿生管理學的學科特點開發新的工具,創造新的手段。
4.研究規劃與評估的規範。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研究,無疑在事前的規劃和事後的評估中,均要強調規範性。規劃要專業、科學、合理、適宜,評估要有據有規、要客觀要實際。從而保證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快速、健康發展。
研究著作
《公司長壽的學問-新顏物流仿生管理實驗報告》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顏濱
《管理仿生學》企業管理出版社 作者:劉福林
《公司DNA-來自生物的啟示》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肯.巴斯金
《企業生命的秘密:兼論與社會科學有關的話題》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唐海濱
《基於企業基因視角的企業演化機制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鋼
《生態位、因子互動與企業演化》 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錢暉
《企業新生命--金融海嘯後企業復甦之路的瓶頸突破》 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湛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