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思翁筆意》是王季遷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思翁筆意
- 作者:王季遷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40×142cm
《仿思翁筆意》是王季遷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仿思翁筆意》是王季遷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作品簡介款識:仿思翁,董思翁筆墨甚率而氣骨最沉,學者從潤字求索尚隔一塵。庚辰中秋前一日寫賀義儒先生六秩雙壽。洞庭王季遷。鈐印:紀千(白文)王季遷印(白文)作者簡介王季遷(1907...
《仿東坡筆意》是張大千創作的繪畫作品。作品簡介 題識:仿東坡筆法,甲戌四月,大千張爰。 鈐印:張爰、元 題跋:此張大千先生三十六歲妙筆,自雲仿東坡,東坡已不可求矣。縱橫淋漓而矩法謹嚴,可見大千先生青壯時功底之不凡,識者珍之。乙酉夏月,蕭平觀識。鈐印:蕭平之 鑑藏印:翁三十七歲生日得此 作品...
筆墨圓潤清逸,與晚作之一意蒼辣者稍有異致。自雲上溯北苑夏山,實仍同子久之渾厚華滋也。無怪乃祖譽為並得痴翁之神形者,觀賞興嘆。一九九四年三月,東海徐邦達謹題於京寓。鈐印:徐邦達印 題簽:清王原祁仿子久擬兆苑山水神品絹本。民國二十六年重裝,□□□舊藏。鈐印:積翠園珍存 作者簡介 王原祁(1642-...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詩讚之:萬里行程萬卷書,精思博學復奚如?蠶絲蜂蜜誠良喻,歲月功深化境初。文學家、書法大師郭沫若: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著名大書法家、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草聖遺法在此翁。中國書協主席沈鵬: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國畫大家亞明:林散之是屬於世界的...
他曾有多幅仿王蒙之作,如他54歲時所作的《仿王蒙山水》軸,從取景、構圖到筆法、墨色,均深得王蒙神髓:59歲所作的《仿王蒙山水》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在自題中日:“乙酉夏閏,偶過朱邸,讀王叔明畫,愛玩不能去。其上董思翁為題曰……余甚愛文敏之論,服叔明之畫,因稚翁宋八先生命寫叔明山水...
橫67.6厘米 收藏:南京博物院藏 款識:溪山秋霽,丙戌十月寓城西浣花草堂仿石田翁筆意,張宏。鈐印:張宏(白文)、君度氏(白文)。山塘短棹圖 作者:張宏 年代:明代 規格:軸,紙本,縱61.8厘米,橫30厘米 收藏:南京博物院藏 款識:丙戌花朝寫似公清詞丈,張宏。鈐印:張宏(白文)、君度氏(白文)。
題仿萬壑松風丹思三十幅之一 題仿范華原三十幅之一 畫設色高房山三十幅之一 仿松雪、大年筆意 題畫仿王叔明長卷 題仿大痴手卷 題仿淡墨雲林 題仿梅道人長卷 題學思翁仿子久法 題仿趙大年推篷四頁之一 題仿董巨筆 題仿小米筆 仿大痴設色秋山 題仿梅道人 仿設色小米 仿大痴秋山 仿梅道人 仿大痴水墨長卷 畫...
款識:仿伯時筆意。唐寅。印文:六如居士(白文)、南京解元(白文)題跋:△唐伯虎視文征仲為先輩,其獄中上書征仲,骯髒淋漓,為忘年交。又征仲不應寧藩之召,伯虎應之,而佯狂以歸。風裁亦復相似,世傳祝京兆,唐六如皆任誕不羈,當未知其大節耳。印文:陳磐生(白文)△黃堂華閣麗三台。飾羽修翎亦...
紫翁出素冊屬雨生子冶與余各作四幀,用三圖筆意寫獅林復社以紀佳話。仿倪迂翁簡筆參以幼文石法,免成四幀。然筆墨草率不足,供方家一笑耳。時道光癸卯新秋叔美錢杜觀並書跋。 印文:松壺(朱文)、錢杜之印(白文)、叔美(朱文)、壺公(白文)△如海高僧結獅林詩畫社,當時倪高士、朱澤民、徐...
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謚叫文敏,因稱董文敏。萬曆七年(公元1589年)舉進士,歷任編修,湖廣副使、太常寺卿,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辭官,以太子太保銜養老於家鄉。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鑑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善畫山水,遠師董源、巨然...
1639年)嫁董其昌四子董祖京,故王董兩家四世交誼,有通家之好。從董其昌的題跋,也可以看出董氏對王時敏的讚譽。王時敏晚年回憶董其昌為其畫作題跋的情景時,不由感慨說:“猶憶思翁宗伯每見余作,必讚嘆題識,謬辱‘蒼秀高華,奪幟古人’之稱。此固通家長者,委屈獎成盛心,余實不堪自問也。”重要展覽 ...
此圖共12頁,每幅隸書杜詩二句,後幅頁又自跋雲:“見其所寫景物,瑰麗高寒,歷歷在眼,恍若身游其間,輒思寄興盤礴。適旭鹹甥以巨冊屬畫,寒窗偶暇,遂拈景聯佳句,點染成圖,顧以肺腸枯涸,俗賴填塞,於作者意愜飛動之致,略未得其毫末。詩中字字有畫,而畫中筆筆無詩,漫借強題,鈍置浣花翁不少,慚愧!西廬...
因仿此意為撰《歧路燈》一冊田父所樂觀,閨閣所願聞。子朱子曰:善者可以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友人皆謂於綱常彝倫間,煞有發明。蓋閱三十歲以迨於今而始成書。前半筆意綿密,中以舟車海內,輟筆者二十年。後半筆意不逮前茅,識者諒我桑榆可也。李綠園以“載道”的嚴肅態度來創作,至50歲時...
思翁如此楷書佳作,可參照者,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立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翰林院箴》。唐人書首推顏平原,宋四大家皆學其書,思翁綜貫百家,亦由此津逮以窺羲獻之寶。本幅思翁題雲“初欲仿顏魯公復間以二王筆意,兩家書法是為一家眷屬耳。”即是此意。清季康、乾二帝對董書尤為推許...
因其推崇蘇軾,故其行書亦師承坡翁筆意。難能可貴的是,其筆法能自出新意,形成端莊淳樸,凝重厚實的自家書風。他常臨習懷素"自敘帖",可到亂真境地。 在吳寬的傳世書作中,以"種竹詩卷"最著名。這件精品力作,書於弘治七年(1497),其時,書家年近花甲。這一行書長卷縱二十八點二厘米,橫五百八十二點六...
③坡翁即蘇東坡 ④沈家兄弟即沈度、沈粲 第29首 是讚美張照張文敏的,說他的風格像趙孟瞑趙文敏)作品鑑賞 絕句三十首,依次評品鼎鼓銘文、鐘繇、王羲之、褚遂良、王獻之、黃庭經、瘞鶴銘、靈飛小楷、米芾、歐陽詢、張旭、懷素、孫過庭、李邕、古碑、顏真卿、柳公權、楊凝式、蔡襄、蘇軾、趙佶、趙孟睥沈度、沈粲...
仿梅道人筆意山水圖 清明牧牛圖 瑤島春酣圖 《山水冊》十開之三 《山水冊》十開之四 《山水冊》十開之七 秋山行旅圖 艚篷出峽圖 疏桐圖 山水圖 樵黃鶴翁筆意山水圖 杖菊圖 蘭竹圖 枯樹系馬圖 松山隱居圖 嶺南平遠圖 四君子圖 桐下紡紗圖 仿王元章《西溪春影圖》《山水》兩幀之一 《山水》兩幀...
董其昌臨帖精品冊,該冊共十二開,是其臨寫晉唐名帖的精品。先後臨習二王、張旭、懷素、楊凝式等帖。書寫風格多樣,筆勢隨之變化或縱或斂,十分到位。作者簡介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謚叫文敏,因稱董文敏。萬曆...
1942年,創作作品《寫李空同詩意》《沒骨山水》《蕭疏淡遠》《擬李檀園筆意》等。1943年,在《中和月刊》發表《垢道人佚事》《垢道人遺著》。1944年,在《中和月刊》發表《畫家佚事》;創作作品《擬董巨二米大意》《閒閒草堂》《山水扇面》等。1945年,創作作品《黃河冰封圖》《歸獵》《靈岩》《南橋》《桂林...
劉澤源(1862年~1923年),冊名士端,字訪渠,別署懿翁、淮南布衣,室名“誦抑軒”,故又號誦抑,安徽合肥人。晚清太學生、翰林院待詔,合肥李府總管。幼年曾師事沈石坪,畢生精力獨注於書藝,以布衣遨遊公卿間,獲觀舊拓碑帖與名家墨跡甚廣,所藏亦富。民國時,被國務總理段祺瑞、龔心湛聘任為國務院高等顧問...
《仿惲南田花卉冊》是汪褆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作品簡介 題識:1.臨甌香館本。鈐印:春濤 2.仿東園客畫法。汪褆。鈐印:漁涇釣徒 3.尚帶清秋玉露香。鈐印:汪氏春濤 4.橅南田翁粉本。漁涇釣徒褆。鈐印:漁涇釣徒 5.山谷句。鈐印:漁涇釣徒 6.仿白雲外兄筆意。漁涇釣徒汪褆。鈐印:漁涇釣徒...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謚叫文敏,因稱董文敏。作者簡介 萬曆七年(公元1589年)舉進士,歷任編修,湖廣副使、太常寺卿,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辭官,以太子太保銜養老於家鄉。他...
仿陳眉公 半窗晴翠 江山臥遊圖一角 春江帆影 寒江夜雨 元白居士戲筆 衡山翁有此本 山水 擬元人筆意 山水擬元人法 擬元人小景 王維詩意山水 丁亥冬日擬元人法 擬雪個筆 松亭圖 旭日東升 山水書法扇面 臨石濤山水並書題畫詩 風裙月佩紫霞紳 戊子春竹石圖 仿米家山並臨苕溪圖 荷 臨思翁山水 以米家筆...
李瑞清:楊景度為由唐入宋一大樞紐,韭花帖筆筆斂鋒入紙,蘭亭法也,思翁以景度津逮平原,化其頓挫之跡,然終身不出範圍。(《清道人遺集》)軼事典故 裝瘋避禍 楊凝式的父親楊涉在唐朝末年官至宰相。朱溫奪取李唐帝位時,楊涉負責向朱溫送交天子印信。早在楊涉剛當宰相的時候便對兒子哭訴道:“在這亂世當中,我...
"重陽日,用黃大痴法為桂翁方家創作《晴嵐浮翠圖》長卷。畫之精工細密,造妙入微又筆筆見骨。皺、擦、點、染不失法度,超逸拔俗,氣脈貫通,雲煙滿紙,氣象萬千。卷中豆大小行草凡384字,一氣呵成,無一懈筆,點畫頓挫,使轉毫釐畢現,此文言簡而妙意環生,讀之唯恐其盡,為一千多年山水畫之簡史。卷首...
李新鎖,男,1948年1月生於山西省原平市,副教授,畢業於天津茂林書法學院,現為中國現代青年硬筆書法協會理事,北京黃河書畫院副院長。人物生平 李新鎖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中華書法協會會員、新加坡共和國神州藝術院高級榮譽院士,中國現代青年硬筆書法協會理事。廿餘年臨池不輟,致力於名家名貼揣摩筆意博採...
而在另一幅《擬倪迂沈周法》上陸儼少則又題曰:“ 醜曰白石翁學倪元鎮,其師趙同魯在旁輒日: 又過矣,又過矣。余 此幀乃合兩家意為之,恐不免過矣之誚也。”陸儼少對沈周學倪瓚被批為太過深以為慎,他並不強求一下改變自己下筆委婉的天性,但他對於筆性勁健的沈周仍相當關注,曾合倪瓚和沈周兩家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