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顏魯公書法》是董其昌創作的書法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顏魯公書法
- 作者:董其昌
- 創作年代:1635年
- 分類:書法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款識:新恩入典羽林軍,好及清朝幾策勛。淮海咽喉資挽粟,黃河壁馬見敲雲。即今吳甸驪駒御,恰值堯階瑞草芬。何以贈行雄劍在,匣中時動鬥牛文。花騘北首五雲隈,柱史承恩切上台。方簡禁軍天策府。重瞻宸袞栢梁台。名高繍斧風霜肅,績盡旗常日月開。四海交情今自見,直詞誰似孔融來。送唐漕台還朝二首。詔墨九重溫,文星執法尊。朱軒傳海國,絳帳啟橋門。水鏡名先著,風霜氣已吞。遙知拜慶日,桃李解酬恩。才子河東賦,仙官柱後文。人仍依斧,士附青雲。子舍乘騘路,天問選驥群。何須占劍氣,知動鬥牛分。楊琪園侍御巡方事竣,仍視學南畿,詩以為贈。乙亥新秋避暑山莊偶得宮箋,瑩潤宜墨,漫錄舊作四首。初欲仿顏魯公復間以二王筆意,兩家書法是為一家眷屬耳。八十一翁董其昌識。
鈐印:[董其昌印] [宗伯學士]
作者簡介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書法初師顏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世南,後又仿《黃庭經》鐘繇。以行楷稱名一代。又以善畫名,畫山水少學黃公望,中年師法董源、巨然。後集宋、元諸家之長。五十後自成一派即後人所謂“松江派”。與邢侗、米萬鐘、張端圖並稱“晚明四家”。有南董北米之稱。著有《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容台集》、《容台別集》,刻有《戲鴻堂帖》。
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玄宰之書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董氏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曾言:“吾書無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懶於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書,第率爾酬應耳。若使當其合處,便不能追蹤晉、魏,斷不在唐人後乘也。”
本幅即是難得之董氏楷書精品,用顏體錄其自作詩四首,通篇下筆恭謹,一絲不苟,中規入矩,結體端莊,章法嚴整,橫平豎直,但整篇並不拘謹,可見其一貫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的書風。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更為難得的是,書寫本幅時董翁已八十一歲高齡,所書卻點畫渾厚,筆法勁健,結體端穩開張,不見一處敗筆。思翁如此楷書佳作,可參照者,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立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翰林院箴》。
唐人書首推顏平原,宋四大家皆學其書,思翁綜貫百家,亦由此津逮以窺羲獻之寶。本幅思翁題雲“初欲仿顏魯公復間以二王筆意,兩家書法是為一家眷屬耳。”即是此意。清季康、乾二帝對董書尤為推許。康熙帝為董翁某書作所題長跋,或可正當本作評語:“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型,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