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男,1911年生於貴州黃平縣。1956年6月1日創建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擔任第一任院長。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工作的30多年中,帶領中國兒藝一班人致力於中國兒童戲劇藝術的探索與創新,推出了《馬蘭花》《以革命的名義》等優秀兒童戲劇作品,為中國兒藝的建立與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繁榮新中國兒童戲劇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虹
- 國籍:中國
- 籍貫:貴州黃平
- 出生日期:1911年
- 主要成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任院長
1925年任虹14歲在貴陽先後就讀私立國小和省立男子師範學校預備班。1932年任虹在杭州一中轉讀初二期間,親聆口琴元老王慶勛的指導,加入中華口琴隊。1933年下半年任虹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蘇石林等名師分別學聲樂、小號和鋼琴。在此期間任虹參加左聯進步音樂活動,在上海螞蟻劇團公演的《月亮上升》里客串帶唱的流浪者角色。另外他還組建了上海光明口琴隊,作為著名口琴家他多年在該口琴隊擔任指揮。1934年任虹受聘為德國和來口琴廠的天津口琴教員。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變後,任虹隨母回到貴陽,先後在幾個中學擔任音樂教員。在“九一八“事變前,任虹在黨的外圍組織“築光音樂研究會”擔任指導,開展形式多樣深受民眾歡迎的抗戰音樂及讀書會活動。1938年5月任虹在貴州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至1940年任虹接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聘請與賀綠汀等音樂家一起籌辦育才學校,他擔任音樂組指導員。
1940年5月1日任虹到達延安,在5月4日五四青年節的《青年大會唱》晚會上,任虹有幸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面前為大家表演了口琴獨奏。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時,毛主席親切地握著任虹的手說:“你就是那個吹口琴的任虹嗎?”任虹驚喜萬分,他沒想到時隔兩年,毛主席還能記得他,從此總有一股強勁的動力,一直推動著任虹在民眾音樂教育上奮進不息。至1945年秋,任虹在延安魯藝工作團、音樂系和音樂研究室,先後擔任過演出科長、教員和研究員,為培養音樂人才盡心盡智盡力。1943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後,任虹深入生活勇於實踐,他組織新秧歌舞,他掌板鼓用打擊樂的方式參加新秧歌劇和新歌劇《白毛女》的演出,另外他又為《擁軍花鼓》《二滿洲》《送子入關》《劉介梅忘本回頭》等配曲、作曲。任虹在聞名的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被選為“特等紡織能手”,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為加強東北解放區的工作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1945年10月任虹和夫人羅正一起奉命調離魯藝與延安青年藝術劇院的一批幹部隨中央青委蔣南翔的“五四大隊”去東北開展青年工作。於1946年2月初隊伍到達吉林海龍縣,東北局宣傳部決定建立“東北文藝工作第二團”,由宣傳部直接領導,任虹被任命為團長。在創建東北文工二團和在艱苦戰鬥條件下發展並培育一支特別年輕革命文藝隊伍中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2月,團中央經中央同意下令調東北文工二團到北京,1949年4月16日東北文工二團正式改由團中央領導的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廖承志兼任院長,任虹為副院長。
新中國成立後,自1952年春起,任虹除擔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副院長,他還在附屬“青藝”的“中國少年兒童劇團”擔任團長職務。1956年6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簡稱“中國兒藝”)正式成立,任虹擔任院長和黨總支書記。任虹同志在“中國兒藝”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在任虹精心組織和指導下,“中國兒藝”創作演出了一批像《馬蘭花》《以革命的名義》《報童》那樣經得起長時間考驗的優秀劇目,這些劇目已伴隨一代代少年兒童茁壯成長。任虹特別注重在青少年中發現人才,他更注重規範、系統、全面地培養各類藝術人才。功夫不負有心人,任虹為黨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兒童戲劇表演藝術家、優秀的劇作家、導演藝術家、器樂演奏家、舞台美術家、戲劇音樂家和戲劇活動家,這些藝術家們為中國兒童戲劇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兒藝”1956年成立之前,任虹在1952年和1955年曾兩次作為中國戲劇家代表團副團長出訪蘇聯、羅馬尼亞、民主德國、波蘭、蒙古人民共和國、冰島等國家,為世界文化藝術交流做出了貢獻。1987年6月任虹離休後,他以返老還童的激情參加文化部老幹部合唱團,他是團中年齡最大的團員。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堅持參加每一次排練和演出,獲得〝老有所為〝獎。八十年代後,任虹同志為振興中國口琴音樂藝術發展和開展國際口琴文化交流,他提出 “口琴同仁大團結,口琴工業大發展,口琴事業大繁榮”的奮鬥口號,他為成立中國音協口琴分會和北京口琴會,為把國外先進的半音階口琴技藝引進國內,任虹嘔心瀝血、身體力行,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奉獻。
建國以來任虹相繼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社會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對外文化協會的理事、中國音協口琴分會會長、北京口琴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