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璇(古代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任璇(約1745-?)字次樞,號龍溪,別號問花居士,清朝貴州普安人。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少負才情,抱著"經世致用"的理想,熱衷於科舉功名。

基本介紹

  • 本名:任璇
  • 別稱:別號問花居
  • 字號:字次樞,號龍溪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約1745年
人物簡介,具體介紹,

人物簡介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舉人。曾任廣東永安知縣,有建官倉納米,免除農民折收銀兩之苦,又災年開倉賑濟,使一縣饑民賴以存活等政績。一任後回里,以塾師為生,過著清苦的生活。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創作了戲曲《梅花緣》。其他著作還有《五經經解》、《排律指南》、《鳳梧軒詩集》等,多散佚。

具體介紹

迄今為止,貴陽存世最古的劇本當推任璇的《梅花緣》傳奇。任璇(約1745-?),字次樞,號龍溪,別號問花居士,清朝貴州普安人。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少負才情,抱著"經世致用"的理想,熱衷於科舉功名。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戊申科舉人。曾任廣東永安知縣,有建官倉納米,免除農民折收銀兩之苦,又災年開倉賑濟,使一縣饑民賴以存活等政績。一任後回里,以塾師為生,過著清苦的生活。《普安直隸廳志·人物誌·循吏傳》說他有《五經經解》、《排律指南》、《鳳梧軒詩集》傳世。 《梅花緣》傳奇共四卷,二十九出,另加標目和後序。署名“問花居士”,這是任璇的別號。《梅花緣》傳奇創作的時間約在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以前。刊行於嘉慶七年(一八零二年)。刻本前有黔南人任珏崖的“序”。 《梅花緣》傳奇以唐代曹鄴的《梅妃傳》等傳奇小說為藍本,描寫太守之女方素梅愛慕坐館先生王廷睿,二人私定終身。王廷睿赴京趕考被山賊所擒。方母誤聞王廷睿已死而逼方素梅改盟表兄。方素梅不從,自縊而死,臨終前留自畫像以待王廷睿。王廷睿高中“會元”,官升禮部侍郎,仍鐘情於方素梅。神仙助方素梅還魂,與王廷睿夫妻團圓。 《梅花緣》傳奇是繼承我國戲曲優良傳統而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佳作。它通過方素梅因“情”而死,還魂成婚的愛情故事,熱情謳歌了她們為反抗封建禮教、譴責科舉功名、追求自由民主而進行抗爭的精神。方素梅是集《牡丹亭》之杜麗娘和《西廂記》之崔鶯鶯二者之長而塑造成的戲劇形象,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藝術效果。王廷睿的形象則體現出對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的否定,是“真情說”對“道德心性”的否定。《梅花緣》傳奇誕生在乾隆王朝三令五申禁演雜劇的社會背景下,這充分說明任璇是一位具有自由民主思想的劇作家。 任璇的《梅花緣傳奇·後序》是一篇以“賦”體寫成的戲劇批評作品。此前的戲劇批評作品都是以詩詞體寫成的,故而此篇具有文體創新的意義。全文被輯入民國時期修撰的《貴州通志·藝文志》中。在這篇《後序》中,任璇提出了“不賦人而賦物,不言性而言情”的藝術觀點。所謂“不賦人而賦物”是說《梅花緣》傳奇並不是為真人真事而作,而是為客觀存在的人慾、自然之性而作。因此,劇中人無關緊要“在可今可古之間”,劇中事也無關緊要“在若有若無之際”,劇作不過是借它來表達作者的“真性情”罷了。其中的“性”和“情”是一組相互對立的範疇。“性”就是北宋以來,程頤、朱熹等道學家所維護的“道德心性”在文藝上的反映。它主張描寫寡人慾的“性”。“情”則是明代以來陳亮李贄、紫柏和尚、湯顯祖等啟蒙主義先驅者所追求的“真性情”在文藝上的反映。他們反對朱熹的“天理”、“道心”,提出唯物主義的“真情”、“人慾”。在文藝上高舉人文主義的旗幟,主張描寫“自然之性”、“真性情”。在此基礎上,任璇提出“不言性而言情”的觀點,與時人“表揚節義,攸關風化”的主張針鋒相對,標示了貴州戲劇批評文學在理論上所達到的時代高度。 任璇的《梅花緣傳奇·後序》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意義,對戲劇理論中的人文主義建設有一定的貢獻,是清代中期貴州戲劇批評文學中的代表作,在貴州戲劇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