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rèn xìng)是指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謂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的性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性
- 外文名:willful
- 拼音:rèn xìng
- 解釋:聽憑秉性行事
出處
引證解釋
《後漢書·楊終傳》:“ 終 與 廖 (馬廖)交善,以書戒之曰:‘……黃門郎年幼,血氣方盛,既無長君退讓之風,而要結輕狡無行之客,縱而莫誨,視成任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他(指隋煬帝)是一個極驕極貪的人,以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夠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為,剝削不顧民眾的死活,浪費只求本人的快意。”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吾兒王雱﹞對我哭訴其苦,道:‘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
《紅樓夢》第一一七回:“他兩個還不知道 寶玉 自會那和尚以後,他是欲斷塵緣,一則在王夫人跟前不敢任性,已與 寳釵 襲人 等皆不大款洽了。”
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朴園:(忽然嚴厲地)喝了它,不要任性,當著這么大的孩子。” (周朴園堅持繁漪精神有疾,逼其在大兒子面前喝藥。)
梁斌《播火記》十五:“ 霜泗 說:‘伶俐倒是伶俐,就是太任性!要仨不能倆,要紅的不能給白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