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弼時故居
- 地點:江西省永新縣
簡介,歷史,
簡介
在任弼時中學內,有一棟四連三進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原系永新縣考試院的主體建築,土地革命時期任弼時同志曾在此辦公並居住。為紀念任弼時同志,1985年,經王震同志(時任國家副主席)提議,江西省委決定將原永新中學更名為任弼時中學,舊址命名為任弼時同志故居。舊居樓上陳列了“任弼時生平事跡展覽”,以100餘幅照片及部分文物生動地再現了任弼時為革命戰鬥的一生。樓上正廳有任弼時半身塑像以及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高度讚揚任弼時革命精神的題詞。
歷史
1928年6月23日龍源口大捷後,紅軍第三次占領永新縣城,6月26日,毛澤東同志在此召開了紅軍連以上幹部會議,地方武裝負責人以及永新地方黨組織負責人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著重研究部署了分兵發動民眾,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等問題。
1932年2月1日,.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中共湘贛省委召開了湘贛獨立一、三師誓師大會。大會上,王震宣布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湘贛軍區,由張啟龍為軍區總指揮,李天柱為副總指揮,甘泗淇為政治委員,戈勇為參謀長(後叛變),陳韶為政治部主任。總指揮部駐此辦公。同時,紅四分校、軍區政治部機關也在這裡辦公。
1933年6月,中央派任弼時到湘贛根據地擔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開始了他在永新一年又兩個月的戰鬥生活。
為了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動員和組織湘贛根據地軍民粉碎敵人的“圍剿”,1933年11月21日,任弼時主持召開了中共湘贛省第三次黨代會,全面部署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
由於當時全面貫徹中央“單純防禦、短促突擊”的“左”傾錯誤的軍事路線,永新反“圍剿”處處受挫,紅六軍團不但沒能保衛蘇區,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任弼時率領省級機關被迫轉移到坳南牛田,他自己駐悟道草舍。紅六軍團也於1934年7月4日進駐牛田村,由於蘇區範圍縮小和被分割,迫使紅六軍團不得不突圍西進。7月23日,任弼時根據中央的精神開始了西征的準備:組織了紅六軍團最高指揮機關——軍政委員會,自任主席,領導突圍西征行動;成立新的湘贛省黨、政、軍領導機構,領導湘贛根據地的游擊鬥爭;擴大紅軍力量,當時吸收了9758人加入紅軍。
1934年8月7日下午3時,紅旗獵獵,軍號聲聲,在蘇區人民的依依惜別聲中,任弼時帶領紅六軍團,告別了永新,告別了蘇區人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經過長征北上抗日,並最終隨同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解放。
1932年2月1日,.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中共湘贛省委召開了湘贛獨立一、三師誓師大會。大會上,王震宣布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湘贛軍區,由張啟龍為軍區總指揮,李天柱為副總指揮,甘泗淇為政治委員,戈勇為參謀長(後叛變),陳韶為政治部主任。總指揮部駐此辦公。同時,紅四分校、軍區政治部機關也在這裡辦公。
1933年6月,中央派任弼時到湘贛根據地擔任中共湘贛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開始了他在永新一年又兩個月的戰鬥生活。
為了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動員和組織湘贛根據地軍民粉碎敵人的“圍剿”,1933年11月21日,任弼時主持召開了中共湘贛省第三次黨代會,全面部署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
由於當時全面貫徹中央“單純防禦、短促突擊”的“左”傾錯誤的軍事路線,永新反“圍剿”處處受挫,紅六軍團不但沒能保衛蘇區,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任弼時率領省級機關被迫轉移到坳南牛田,他自己駐悟道草舍。紅六軍團也於1934年7月4日進駐牛田村,由於蘇區範圍縮小和被分割,迫使紅六軍團不得不突圍西進。7月23日,任弼時根據中央的精神開始了西征的準備:組織了紅六軍團最高指揮機關——軍政委員會,自任主席,領導突圍西征行動;成立新的湘贛省黨、政、軍領導機構,領導湘贛根據地的游擊鬥爭;擴大紅軍力量,當時吸收了9758人加入紅軍。
1934年8月7日下午3時,紅旗獵獵,軍號聲聲,在蘇區人民的依依惜別聲中,任弼時帶領紅六軍團,告別了永新,告別了蘇區人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經過長征北上抗日,並最終隨同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