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演講錄

仲呈祥演講錄

《仲呈祥演講錄》收入了仲呈祥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的演講文章。 仲呈祥是我國著名影視文藝理論家。他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影視文藝理論與實踐的統攝作用,並將歷史經驗與時下現象深度融合,主張文藝理論家應當運用“美學的歷史的”標準考察文藝作品、文藝創作者應當樹立“有思想的藝術與有藝術的思想相統一”的創作理念。 《仲呈祥演講錄》中仲呈祥對當下影視文藝現象進行冷峻思考,對理論界存在的一些認識如“唯收視率(票房)論”、“迎合觀眾論”、“消費歷史論”、“解構經典論”、“視聽奇觀論”、“躲避崇高論”、“懼怕高雅論”作了系統辨析。他的影視美學思考從一定視角為研究當代文藝思潮史提供鏡鑒,對於建設影視藝術理論,引領影視藝術創作具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仲呈祥演講錄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370頁
  • 開本:16
  • 作者:仲呈祥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36865X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仲呈祥是我國著名影視文藝理論家。他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影視文藝理論與實踐的統攝作用,並將歷史經驗與時下現象深度融合,主張文藝理論家應當運用“美學的歷史的”標準考察文藝作品、文藝創作者應當樹立“有思想的藝術與有藝術的思想相統一”的創作理念。《仲呈祥演講錄》收入了仲呈祥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的演講文章。

作者簡介

仲呈祥,1946年生於上海,長於成都,求學立業於北京。曾從師於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寨先生,治過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後從師於著名電影美學家鐘惦■先生,研究過中國電影美學;現主要從事影視藝術及評論研究。出版過《當代文字散論》、《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合著)、《“飛天”與“金雞”的魅力》、《新中國文藝紀事及主要著作年表》、《十評“飛天獎”》、《銀屏之旅》、《心靈歷程》、《藝苑問路》、《大學影視》等十餘種著作,獲獎數次。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總編輯,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電視》雜誌主編、研究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評議組成員,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廣播學院、上海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及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圖書目錄

“化人”“養心”自覺引領(代序)張金堯
2011:升為學科門類後的藝術學
必須堅持“美學的歷史的”文藝批評標準
電視藝術理論與美學建設隨想五題
對當下電視文藝批評的四點反思
高等美術院校是民族美術思維的先鋒陣地
關於當前影視創作的人文思考
關於加強文藝評論的若干思考
關於中國影視藝術創作現狀的美學斷想
堅守神聖的精神家園
堅守唯物史觀與辯證思維
警惕文藝媚俗化、功利化傾向
敬畏經典
科學發展觀與文藝批評斷想三題
論經典作品的電視劇改編之道
時代召喚實事求是的文藝批評
書法可以造就沉穩、睿智、深刻的文化修養
天津濱海新區特色文化建設斷想
調控人文生態的文化自覺
文化復興的理想與現實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藝術學升門類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原生態文化保護
文化自覺則人民自信人民自信則民族自強
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藝低俗化的哲學思考
優秀歌曲應該站在美學高度表現生活
再論鐘惦棐先生“西部電影”理論主張的現實意義
在浙江民族教育博物館的演講
執其兩端關注中間把握尺度兼容和諧
中國電影百年的斷想與反思
中國當前藝術學學科發展的若干問題
“真名士”與“大作家”
為《電視藝術的審美化生存》講幾句
保田即青山青山即保田
痛悼恩師朱寨
力倡電視人“讀點哲學”
馬老及其新作給我們的啟示
文化應該化人,藝術應該養心
為《走近電視劇》叫好
藝術家與評論家關係的典範
哲學管總風氣養人
“飛天獎”:近30年中國電視劇蓬勃發展的忠實記錄
《人文“王婆”》感言
從華君武的漫畫展說開去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氛圍說·寶塔喻·引領論
呼喚養心的文化閱讀
輝煌歷史激情展望
“王朝柱創作現象”啟示
略論收視率與收視質量
人類電視藝術創作史上的獨特景觀
深情寄語電視劇“國家隊”
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經驗
為時代立傳為歷史存真
文化自覺與電視劇產業
螢屏: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大眾精神食糧
影視文學斷想四題
又想起了錢學森與費孝通大師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
後記

文摘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藝術學升格為門類之後,設計學單獨成為了一級學科。5個一級學科,設計學是其中之一。在升門類的進程當中,曾經有一種方案是美術與設計學在一起,爭論過程中還出現過一種意見,就是把設計學拿到工學裡去,我當時作為學科組的一位召集人,持不贊成態度。理由是錢學森先生之所以是當代人類的第一流的科學家,而他在科學家中又高出其他科學家一大籌,高在什麼地方?就高在,他是一個站在21世紀人類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交匯的頂峰去思考人類面臨的嚴峻課題的大學問家。從這個意義上講,錢學森不僅是大科學家,而且是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在他晚年,他說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第一流科學家?這就是留給我們的“錢學森之問”。他又回答說:“我認為要讓學自然科學的人學點藝術。”他正是從哲學層面看見了人類創造性能力的生成和爆發是不能夠單一地依靠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同時要依靠人類的形象思維、情感思維才能完成。所以,他提出21世紀發展科學技術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藝術,要同時開啟人類的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
一般來說,人類的左腦是主智商的,是管科學思維、邏輯思維的;人類的右腦是主情商的,是發展形象思維和浪漫思維,是敢於假想的。而唯有敢於假想的人,才能夠使他左腦的抽象思維發揮到極致,從而爆發出創造性的見解,錢老就是站在這樣的高度看見了這個問題。大家也許知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每年要用重金聘請十幾個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藝術家,包括美術家、歌唱家、小提琴家、鋼琴家等,為什麼?據他們校領導說,養這些大藝術家,讓他們每學期輪流辦一次講座,讓所有學理工科的大學生去感受當今人類第一流的藝術是什麼樣的,學生的右腦得到了開發,這就夠了。可以看出,他們看得比較高,是站在左右腦一齊開發、智情商共同提升的高度去看問題。
錢學森說,人類審美的最高境界是哲學。也就是說,新的時代條件下,人類的設計不能是單一的經濟思維,而是應該自覺地注入審美思維、藝術思維、人文關懷,這樣才能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不然,科學技術單一地膨脹發展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我們在研究美術與設計的產學研結合的時候,關鍵在於要聚焦於提升人的精神素質、塑造人的高尚人格,不能離開這箇中心。如果一味強調經濟效益而失去文化的宗旨在於化人,把人的素質化高,讓高素質的人去保證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那就不對了。這才是科學發展觀。而不是倒過來,急功近利地拿文化去化錢,化GDP,結果以犧牲人的素質為代價,造成的後果就是低素質的人會把搞上去的經濟吃光、花光、消費光,這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由錢學森想到賈伯斯。賈伯斯是計算機設計家,他比同時代的任何計算機設計家高出一籌。賈伯斯的蘋果公司生產數量不比別人多,但占領了市場。什麼原因?因為賈伯斯在設計蘋果手機的時候,他不是單一的科學思維、經濟思維,他同時伴之以人文關懷、藝術思維在裡面,所以,蘋果手機在同類中一下子就被凸顯了出來,這款手機的誕生是順應了人類所處時代的召喚,所以,賈伯斯比同代的計算機設計家要高明很多。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說上帝三次掉蘋果,第一次蘋果掉到夏娃身上,結果讓人類成為了真正意義的人,有了傳宗接代;第二次讓蘋果掉到牛頓身上,使人類進入了機器時代;有人說,第三次就掉到賈伯斯身上,使人類進入了IT時代。可以佐證,賈伯斯之所以先進,就在於他的思維方式。在他晚年,他說,“我願意用我一生靠科學與技術換來的財富的總和,與蘇格拉底交換,跟蘇格拉底聊半天的天就夠了。”這說明,他是如此重視哲學思維的營養。例如前段時間跟靳尚誼先生聊天,我發現這些大家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都善於在自己所乾的這一行業中深入進去,對本體的研究很深,能夠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又能夠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靳先生專業已經很深了,有時候講文化問題時,完全是按文化哲學思維在行進,指出現在文化產業里有很多非文化現象,他一句話就點破了問題的要害。再如於潤洋先生,他去年寫的一本《悲情蕭邦》就是站在音樂哲學思維、音樂美學思維的高度去寫蕭邦的,讓我這個音盲讀得熱淚盈眶。他還有另一本著作——《西方音樂哲學導論》,我們讀後就會知道他的思維層面很高。
美術同樣是這個問題。為什麼當年蔡元培先生一進北大就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宗教是左右人靈魂與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的。當年美育主要的渠道是美術教育,當然也涵蓋音樂。在一些有智慧的先輩那裡,他們把美術不只看作一門術,而是看作一門學。不是只停留在技藝的層面,而是從道德層面、道技結合的層面去把握美術教育,這是一個特點。現在常見到有技無道、有道缺技,沒有承載實體的空道理很多。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成立以來,劉承萱董事長作為一個金融家,把金融與文化結合的時候辦了很多實體平台,就給文化人提供了一個施展才幹的陣地,但是,在這個陣地上該怎么乾?我的第一點體會,就是一定要以清醒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意識去從事文化建設。
什麼叫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這現在已經寫進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檔案了,三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合起來署名雲杉的文章,發表於《紅旗文稿》,連起來轉載於《新華文摘》。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站在哲學思維的高度統攬全局,看清楚美術與設計根本的問題,在高等學校里是育人,而不是賺錢,如果把掙錢放在第一位,事情就顛倒了。我有一個基本觀點,高等學校是民族思維的先鋒陣地,高等藝術院校是民族藝術思維的先鋒陣地,高等美術院校是民族美術思維的先鋒陣地。要考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水準,也就是哲學水準、藝術水準、美術水準,首先得考察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高等院校。因為在高等院校裡面,一方面聚集著這個民族在這個思維領域裡水平較高的代表性學者,另一方面是承擔著培養本民族思維領域裡的新人的神聖任務,如果高等學校都放棄了化人而急功近利地“育”錢,將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不僅是高教的悲哀,而且是民族未來的悲哀。P25-27

後記

近幾年來,我主要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組和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裡任職工作,常聽命於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和宣傳文化部門,去辦講座、談體會。我講課發言,不善用稿,總是深思熟慮,弄個簡要提綱,興之所至,盡情發揮。講罷,往往有報刊據速記整理出來發表。這次將這批令我惶惶然的演講文字集在一起,認真加以校正,名之曰《演講錄》示眾,意在尋求方家和讀者的指正。
我之所以還斗膽成集示眾,是因為多少還有點底氣——開口的信條是“說點真話,述點真情,求點真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年逾花甲,幹了40年文藝工作,不敢說有什麼經驗,教訓確真不少。堅守理論定力和價值取向,我以為是最重要的。文藝理論批評和演講萬萬不可今日說東、明日日西,追風趨時,喪失氣節,最後真不是個東西。我在這些演講和發言中一以貫之、甚至不厭重複的理論主張簡要說來便是費孝通先生的“16字經”“各關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和我自己的切身體悟“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崇敬的前輩學者、美術大師靳尚誼先生曾為我作了一幅素描,形神俱備,勝似於“我”。此次付梓,出版社建議並徵得靳先生同意,將其置於封面,為拙作增光添彩。對靳先生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又,我的恩師鐘惦柴、朱寨先生都仙逝了,想請他們為“序”點撥教誨我之願已無法實現。於是效法謝冕先生,請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我先前的博士生、如今的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金堯把他為《高校理論戰線》雜誌撰寫的一篇評價我的文章拉來作為“代序”,以作讀者指正本書的參考。書中個別演講中還注入了我的博士生戴毅華、陶,台、張新英等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謝。
仲呈祥
2013年2月

序言

摘要:仲呈祥是我國著名影視文藝理論家。他堅持哲學對影視文藝理論與實踐的統攝作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和歷史的”品評標準考察文藝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提出“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的理論主張,並將歷史經驗與時下現象深度融合,對當下影視文藝現象進行冷峻思考,對理論界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如“市場檢驗”論、“迎合觀眾”論、“三性統一”論、“躲避崇高”論、“文化革命”論作了系統辨析。他的影視美學思考對於豐富我國影視藝術理論、引領影視藝術創作具有重要意義。
仲呈祥,1946年出生於上海,弱冠時西遷成都。1964年參加工作,曾教過國小、中學。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同年,赴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文學研究所從師於朱寨先生,參加“六五”國家重點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寫作,治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5年,任鐘惦棐先生學術助手,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研究室主任。1990年,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電視》雜誌主編。2001年,任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兼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仲呈祥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文藝批評與文藝理論文章,但那時還基本上處於即時即刻的文藝感悟階段。他對文藝思潮深入地、作真正意義上的全景式考察還是在新時期,尤其是師從朱寨和鐘惦柒先生後,對中國當代文學思潮脈絡才有了系統梳理和立體觀照。1983年出版的《新中國文學紀事和重要著作年表》,就是他在那個時期對“十七年文學”梳理、甄別的成果,同時又成了現在研究“1949—1966”文學史不可多得的參考史料。此書彌足珍貴之處在於他將電影、電視劇、戲劇的紀事和評論著作歸入其中,不但是對這些新興文學形態的史料收集,也是對影視劇的文學屬性的直接回答,體現了他兼容的學術胸懷和宏闊的學術視域。當然,承認影視劇的文學性,並未否定影視劇特有的表達方式和敘事策略;特彆強調影視劇的文學性,只是針對當下影視劇技巧呈現有餘而文學表達不足現象確實普遍存在而言。這些觀點在他後來的理論文章中多有涉及。
自1979年至今,仲呈祥已在各種報刊發表論文近300篇;出版理論(評論)專著14部,分別是《新中國文學紀事和重要著作年表:1949—1966》、《當代文學散論》、《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合著)、《西南中青年作家論》、《創作的生活源泉》、《“飛天”與“金雞”的魅力》、《仲呈祥文藝評論二集》、《十評飛天獎》、《藝苑問路》、《銀屏之旅:仲呈祥論藝術》、《大學影視》、《藝苑問道:仲呈祥自選集》、《審美之旅:仲呈祥文藝評論選》、《中國電視劇歷史教程》(合著)等。
三十餘年來對文藝作品的鑑賞,對一些文藝思潮的思考,以及繁豐的學術成果,明確的學術主張,使仲呈祥在學界已然一家,他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大學等多所高校任過兼職教授。自上世紀末起,他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擔任博士生導師,並被聘為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委員、藝術系學術委員會主任。
仲呈祥堅持哲學對影視文藝創作、研究的統領作用,主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和歷史的”品評標準考察文藝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力倡“有思想的藝術與有藝術的思想”的和諧統一,提出“文化化人,藝術養心;重在引領,貴在自覺”的理論主張,認為21世紀是科學與藝術結緣互補的新世紀。他自覺將影視文藝理論“落地生根”,將歷史經驗與時下現象深度融合,對當下影視文藝現象進行冷峻思考,對理論界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作了系統而鮮明的辨析。
一、哲理之思:堅持辯證思維 文藝作品的創作和傳播,實踐者理應有一種系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指導;理論家們將從實踐中獲知的理論系統化並用以指導實踐,這一過程也應當有一種一以貫之的藝術哲學作為指導。仲呈祥在理論上始終強調哲學對諸多藝術門類的統領指導作用,在鑑賞作品的實踐中始終披上辯證法甲冑,從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他明確提出:“哲學管總,是人類的智慧學。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是科學的智慧學,也是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藝術美學和美育的思維靈魂。”在理論上,仲呈祥強調哲學對影視美學的貫穿性和穿透力,辯證地將哲學、文藝美學作為影視藝術美學的理論支撐。毫無疑問,影視藝術學作為藝術學一門分支,相較於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以及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等藝術,具有相對獨立性。但是,如果單靠所謂的符號學、現象學、影像技巧造就“影像奇觀”等,影視美學勢必割裂賴以生存的經過歷史積澱的哲理真知。一些批評家在與“樣板戲”的“三突出”原則告別後,進入了一種“駁雜主義”境地,而此種表現的深層次原因是哲理思維的鈍化、辯證思維的缺失。誠如仲呈祥所說“我從實踐中深知:欲通藝術學,文學是基礎;離開了宏闊的人文背景的滋養和主體健全審美神經的鍛造,弄藝術是難成氣候的。”“藝術美學和美育的一切創新,都根源於哲學思維方式的創新。”那么,文藝美學特別是影視藝術美學應有的思維方式是什麼?仲呈祥認為是辯證思維。他反對在哲理思維上陷入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單向思維,認為需要吸取借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天人合一”、“協和萬邦”、“執其兩端取法乎中”等兼容並包、辯證和諧的思維營養,從哲學層面上徹底摒棄那種簡單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單向思維方式,代之以科學發展觀所堅持的全面、辯證、發展的思維方式,從而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按美的規律和方式”進行藝術創作、鑑賞和批評。
作為新時期以來親歷各種文藝思潮的文藝理論家,面對繁多的理論學說,仲呈祥顯示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冷靜與定力。尤其是在影視藝術美學的構建上,有不少人提出了諸如符號學、現象學、結構主義、女權主義等諸多學說,並以此作為影視藝術的身份歸屬,仲呈祥在充分肯定這些學說的一定借鑑意義的同時,也痛貶其極端性,並推而廣之,將新時期以來的各種文藝理論的極端現象進行了梳理,並用“形上學猖獗”對這些理論進行駁斥。“從過去一度把藝術簡單地從屬於政治、以政治方式取代審美方式去把握世界的極端,走向把藝術籠統地從屬於經濟、以利潤方式取代審美方式去把握世界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流行過的‘題材決定論’的極端,走向淡化乃至抹殺主旋律的‘題材無差別論’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盛行的‘高大全’式的偽浪漫主義形象塑造的極端,又走向‘好人不好、壞人不壞’的‘非英雄主義’創作時尚;從過去一度泛濫的忽視審美化、藝術化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創作極端,走向把唯美主義、形式主義當作創作的最高美學追求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忽視客群視聽感官的愉悅快感的極端,走向誤把視聽感官生理上的快感當成精神上的美感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把‘人性’、‘人道主義’列為創作禁區的極端,走向生搬硬套資產階級人性論、甚至以呈現‘人性惡深度’為‘審醜’能事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排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極端,走向違背歷史唯物史觀、讚美帝王將相歷史作用和把才子佳人當成審美表現的主要對象的另一極端;從過去一度在歷史題材創作中混淆歷史思維與審美思維、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界限的極端,走向隨意解構歷史、戲說歷史、消費歷史、杜撰歷史的另一極端……忽左忽右,忽東忽西,這便是思維上造成‘無標準’或‘標準混亂’的哲學根源。”
仲呈祥運用辯證法對文藝創作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理論和現象進行了梳理。這種梳理涵蓋了文藝創作與批評的全過程,即文藝從屬的理念、發生階段的動機、構思階段的選材和物化階段的人物塑造,等等。而這些問題又是某一歷史階段突出的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因此,仲呈祥往往擅長以哲學思辨闡述文化藝術問題,將社會熱點與文藝理論共冶一爐,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
同時,仲呈祥還運用辯證法去檢驗一些重要理論,並對這些重要理論進行深入闡釋。其中,最為著名的闡釋是對費孝通的“文化自覺”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哲理升華。他認為,“文化建設者一旦陷入盲目,勢必誤人子弟;而文化領導者一旦陷入盲目,則勢必釀成災難。”所謂“各美其美”,就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要美自己最美的東西;所謂“美人之美”,就是要以開放的眼光,善於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其他地區的有利於本國、本地區民情的有用的東西為我所用;所謂“美美與共”就是立足於我們改革開放的現實土壤,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同世界的優秀文化交融、整合、創新,創造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文化;所謂“天下大同”就是“構建和諧社會””。仲呈祥的這種闡釋,既沿用了費孝通的“共美”觀點,同時又針對現實進行了辯證發揮。
二、品鑑之尺:堅持“美學和歷史的”標準
……
四、學術之源:轉益多師是吾師
仲呈祥“別裁偽體親風雅”,對影視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的縝密思考和明確回答,自有其學術之源。通觀仲呈祥文藝批評理論,不難發現他的學術源頭除了現實的觀察和體悟,還有其紮實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有三,一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典,二是浩瀚的民族傳統文論,三是來自於或私淑神交的先賢或親蒙庭訓的導師。
有系統理論的理論家,總會有自己的學術理論核心;其學術理論核心當然來自於對前輩相關理論的積澱和自己對現實的新的發現與思考;對前輩理論的繼承關鍵是對原典的研讀、明辨、精思、審問,並在此基礎上以實踐為參照進行豐富和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仲呈祥對馬克思主義原典的研讀可謂皓首窮經,熟悉程度令人折服,每當不同版本問世,他總是將前後版本比照,從而在不同版本間考察原典本意。
仲呈祥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來回答現實問題,除了嚴肅考證並正確引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原典外,還在浩瀚的中國古代文論中汲取營養。如他運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評價《長征》中的毛澤東、周恩來,運用柳宗元在《邕中柳中函作馬退山蘭亭記》中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來辨析接受主體的觀賞性差異,運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來寄語青年,並上升到內容與形式層面而成為可備一說的方法論,等等。他尤其擅長化用《文心雕龍》,於諸多文論的嚴肅論述中時有閃現而潤色生趣。
對於私淑神交的先賢或親蒙庭訓的導師,仲呈祥坦言,對自己早期學術思想影響最大的當屬魯迅先生。“通過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民族保持清醒的認識。必須懂得,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要自覺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同時,要像魯迅那樣,對社會、對時代、對祖國、對人民,富有責任感。從魯迅身、上感受最深的是,知識分子要說真話,求真理,訴真情,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在紛繁複雜的文藝現象和花樣翻新的藝術潮流面前,我時常告誡自己,要始終保持追求真理的精神,要在堅持科學的歷史觀和與時俱進的藝術觀的前提下,篤信自己的學術信仰。”
仲呈祥親蒙庭訓的導師均為大家,分別是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朱寨先生,被仲呈祥尊稱為恩師的我國著名電影美學家、評論家鐘惦棐先生,對其學術風格影響深遠的當代著名學者王元化先生。“引我入文學評論之門者,陳荒煤、朱寨師也;導我進電影研究殿堂者,鐘惦棐師也;而教我悟出‘思辨’、‘反思’之妙者,王元化師也”。他“轉益多師是吾師”,對各位導師的教益未曾敢忘。他說:“朱寨先生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老老實實做學問。鐘惦棐先生教我學會使用辯證法,從涵養民族精神上來思考電影文化活動,使客群的審美鑑賞修養朝著更高層次發展。在王元化先生那裡我學會了反思,王先生針對中國電影講的一段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他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產品(電影),如果像股市上的股票一樣,通過炒作來求得升值,那便是這個國家文化的悲哀’。”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認為,任何精神生產在生產自身的同時也在生產自己的消費對象。據此,精神生產的理論倘若出現偏差,那么生產出來的消費對象(客群)定會道德滑坡、素質低下,從而民族前途堪憂。仲呈祥運用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和歷史的”觀點,提出的“化人、養心的自覺引領”的理論,對於與某些理論家們提出的“雙輪革命與獨輪旋轉”論、“市場檢驗”論、“迎合觀眾”論、“三性統一”論、“躲避崇高”論等理論來說,無疑是一種決裂。倘以此指導實踐,較之上述其他理論,無疑能夠生產出更多的“以審美方式把握世界”的作品,生產出更多的求真、向善、愛美的消費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