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實瑪利人
- 外文名:Ishmaelites
Nabataeans)有了固定居所,但仍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粗野性格。雅各之子約瑟的哥哥們曾遇到一夥從基列經商運貨去埃及的以實瑪利人,便把約瑟賣給他們(創37:25一28)。《詩篇》第88章6節把此族與以東人、摩押人及夏甲人並提,泛指阿拉伯北部的遊牧民族。當今的阿拉伯人還效法穆罕默德,稱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裔。
【以實瑪利主義】(Ishmaelism)聖經典故。出自《創世記》第16章11、12節。比喻那些與社會為敵或與同夥為敵的人,有時也比喻生物之間的互相爭鬥。出處 猶太人的始祖亞伯蘭(後改名亞伯拉罕)的妻子撒萊(後改名撒拉)起初不生育,就勸亞伯蘭收她的使女夏甲為妾。夏甲懷孕後因小看撒萊而受到虐待。她不堪其苦,逃...
以實瑪利·本·以利沙,巴勒斯坦猶太教律法學者。居於希伯倫北部的阿齊茲村。曾師從耶霍舒阿·本·哈南葉、以利厄宰爾·本·希爾卡努斯,並由納洪亞·本·哈蓋奈(Nahunya'ben ha-Qanah)授以邏輯的注釋方法。後與阿吉巴·本·約瑟夫齊名。解釋律法不拘泥於詞義,對宗教習俗持靈活態度,講求變通。將通稱希勒爾的7條...
ishmaelite,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以實瑪利人;被逐出者”。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Ishmaelite /ˈɪʃmeɪəˌlaɪt/ 1.N a supposed descendant of Ishmael; a member of a desert people of Old Testament times 以實瑪利人; 被認為是以實瑪利的後裔,舊約時代居於...
小說以悲劇告終,在經過三天三夜的追捕後,所有船員(除講述者以實瑪利)同歸於盡、葬身大海。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白鯨》對現代主義小說和後現代主義小說產生了重大影響。內容簡介 捕鯨船“裴廊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
【拿巴田人】(Nabataeans)《舊約》族名。屬閃族,居住在巴勒斯坦東南部,曾與以東人雜處(瑪1:1-5)。公元1世紀約瑟弗斯時代,此族人很多,散居在紅海與伯拉河之間的遼闊地帶。哲羅姆(即耶柔米,公元340-420年)認為此族即尼拜約的以實瑪利人,在以東人內戰時曾是亞述的聯邦,後被亞述王西拿基立征服,但不久又...
但《古蘭經》描述以掃心地險惡,認為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以撒的同父異母哥哥以實瑪利。以東人將他們的土地取名“西洱”。聖經上有時會用以掃這個名字來表示以掃的後裔,及其後裔居住的地方。人物經歷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她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孩子在她腹中彼此相爭,她就...
但又覺得對骨肉胞弟下不了毒手,就以20舍客勒銀子把他賣給過路的以實瑪利人。以實瑪利人把他帶到埃及。約瑟的哥哥們宰了一隻公山羊,把那件彩衣染上血,打發人送給父親看。父親見到愛子的血衣,以為約瑟已被野獸吃掉,便撕裂外衣,腰間圍上麻布,為兒子悲哀了多日。後來在西方語言中,“約瑟的彩衣”意謂“榮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