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賈玉銘的生平和思想的形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中西文化交流是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賈玉銘對異質文化的詮釋既傳承了世界軸心文明的原初思想,又充滿了中國本土化元素。賈玉銘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有借鑑意義,其所創經學詮釋模式也有現實意義,他以單純“信”的狀態廢棄了用”的欲望,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糾正了庸俗實用主義傾向,在當今也有消解極端思想衝擊社會秩序的作用。賈鈺銘的思想以大眾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點,以“信”廢“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塑造了“中國人理解世界”的文明對話模式。
作者簡介
王德龍,男,山東省莒縣人,201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淮北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講師,文學研究所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基督教文學與文獻研究,在《世界宗教文化》、《甘肅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學術史回顧
三 研究路徑、史料與概念說明
上篇
第一章 基督信仰的形成
第一節 家族信仰的傳承
一 出生地及時間略考
二 家族變遷
三 受洗
第二節 教會教育
一 入讀濰縣樂道院
二 進入登州文會館
三 經歷神跡,選擇神科
小結 偶遇、灌輸、神意——信仰建構的自然狀態
第二章 教會生活實踐
第一節 追求自立,倡導合一
一 奮興布道,牧養教會
二 愛教而自立
三 宗派聯盟,精神合一
第二節 追求屬靈,提倡靈修
一 創辦靈光報社
二 參與成立“信行救國十人團”
小結 封閉、單一、靈修——信仰生活的實踐方式
第三章 神學教育實踐
第一節 差會體制內的知識傳授
一 進入金陵神學院
二 主辦函授科並編寫教材
三 反對新神學
第二節 保守立場中的靈命培養
一 進入華北神學院
二 離開華北神學院
三 任金陵女子神學院院長
第三節 民間處境下的靈修生活
一 憑信心創立中國基督徒靈修學院
二 “以靈修功夫,代神學教育”
三 抗戰時期及戰後靈修學院的變遷
小結 釋經、神學、靈修——信仰者的宗教貢獻
第四章 巨變中的持守與調適
第一節 被動適應與消極調適
一 處理美國津貼問題
二 批判“超政治”觀點
第二節 有限參與“三自”運動
一 “三自”運動“源頭不濁”
第三節 “信”的困境
一 “孤獨”離世
二 自困與他用
小結 調適、參與、困境——信仰者的處境選擇
下篇
第五章 靈命神學的建構
第一節 教義神學在中國的文化困境
一 非儒
二 替道
三 排佛
第二節 靈命神學的形成
一 靈命
二 靈程
三 靈交
第三節 信仰忠誠:靈命神學處境化存在策略
小結 合道、非教、忠信——靈命神學處境化選擇
第六章 靈命神學的西學淵源
第一節 加爾文改革宗精神的影響
第二節 貴格會的“內在靈光”
第三節 普利茅斯弟兄會時代論及內里生命觀念
小結 長老會、貴格會、弟兄會——靈命神學的西方淵源
第七章 以“信”廢“用”:靈命神學的價值
第一節 廢政治之用
一 以“基督”為中心
二 前千禧年末世觀
第二節 廢經濟之用
一 十字架的愛
二 “化俗務為聖工”
第三節 廢文化之用
一 “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
二 “靈性理性化,理性靈性化”
三 “道成肉身,肉身成道”
小結 無功、無己、無名——靈命神學的現實意義
結語 以“信”理解世界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