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德閣

令德閣

令德閣,又稱令德堂、令德書院,現被改為山西大學堂。位於山西太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令德閣
  • 地理位置:山西太原
  • 創建人:張之洞
  • 創建時間:清光緒九年(1883)
基本介紹
清光緒九年(1883)山西巡撫張之洞創建。張之洞繼任山西巡撫後,針對山西“士氣衰微而廢其學”、“此時為苦人才不足”的情況,與學使王學莊商議,並會銜入奏,請於太原府署西偏明代晉藩寶賢堂舊址別建精廬,仿阮元學海堂、詁經精舍例,設“令德堂”書院。後因王學莊定憂去官,張之洞又與新任學使呂鳳歧悉心規劃,在橋頭街覓屋開辦(今太原市兒童公園),即為當時并州之鄉試貢院所在。 學堂創立之初,聘請王軒為首任山長,張子鑄、楊篤、楊深秀為協理。1884年,張之洞飭冀寧道詳議令德堂章程六條四十二目(載光緒《晉政輯要》卷23,《禮制。學校六》),舉凡延請主講,編立功課,修繕雜支,書籍購置,課卷日記定式刊印,監院教諭,書役齋夫,巡更雜役之責,均議立章程,“以期歷久可行”。其生員由提學使從全省各府、州、縣選拔。首批共40名,後擴至50人,陸續增至70人,“其後通省人才多出於此”。每人月供給公費銀4兩,其中上捨生(貢生)為8兩。以經史、考據、詞卷等科目教士。戊戌變法期間,令德堂肄業生增至120人,院長屠守仁進行教學改制,添設政治事務、農工物產、地理兵事、天算博藝等經濟日課四門,學生任選一門,以便“廣覽眾參”。要求學生仿照王應麟困學紀聞》、顧炎武日知錄》體裁,每天寫日記一二條,定為“日課”。每月完成1本,交協理審閱,評定等級,按等給獎。經史是必修科目,每月“默經”1次,不得少於500字,每月作“策論”1次。據載,1885年乙酉鄉試,有文能運用許氏《說文》及史學詞章具有根底者皆屬令德堂肄業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