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稜市林業局代馬溝林場地址設在黑龍江省東部和吉林省東部最大的中心城市牡丹江,黑龍江 牡丹江 磨刀石鎮代馬溝,主要經營木材、營林等。
林場位於穆稜市西南,距市區8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9°56′44″—130°04′10″,北緯44°32′04″—44°39′46″。東鄰八面通林業局,西與磨刀石林場相連,南與穆稜林業局毗鄰,北與林口縣接壤。行政區域屬磨刀石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馬溝林場
- 位於:穆稜市西南
- 距市區:85公里
- 行政區域:磨刀石鎮
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狀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發展項目,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東坡,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690米,最高處為代馬溝北山,海拔757米。
水系:境內溪流較多,水源豐富;比較大的河流有3條,均屬松花江水系牡丹江支流,源於二道山的1條向南流入穆稜河;轉心湖河和紅林河向北流入板院河。河流總長50公里。轉心湖水庫位於代馬溝林場北部,面積6公頃,庫容2.5萬立方米。
氣候: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最高氣溫35.7℃,最低氣溫-36℃,無霜期95—105天。年降水550毫米,年日照時數2642小時左右,平均有效積溫2300℃。
土壤:地帶性土壤為暗棕壤,占施業區總面積的95%以上,山谷和河流兩岸有少量草甸土和沼澤土。暗棕壤的4個亞類在林場施業區內均有分布,以典型暗棕壤為主。土壤PH值5.5—8,微酸性土壤偏多。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有紅松、雲杉、冷杉、赤松、樟子松、落葉松、黃鳳梨、水曲柳、胡桃楸、柞樹、椴樹、楊樹,柳樹、白樺、黑樺、榆樹、楓樺、山槐、水冬瓜、色樹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鵑、龍芽蔥木、刺五加等,草本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中草藥有黨參、黃芪、滿山紅等;山野菜主要有薇菜、蕨菜、山茄子、四葉菜等;藤本類有山葡萄、軟棗子、五味子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鼠、香鼠、狐狸、獾、狼、兔、野豬、狍子、山雞、飛龍、野鴨、林蛙、蟾蜍等。
社會經濟狀況
林場在職職工137人,離退休職工49人,工程技術人員5人。下設木材加工廠、苗圃、多種經營段、林蛙養殖段各1處。固定資產126萬元,年產值134萬元,利潤40多萬元。施業區以農業人口為主,共有3個村,4個自然屯,6千多人口。林場緊靠哈綏鐵路、301國道,交通較為便利。林區公路、大車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公路網密度4.9米/公頃。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5492公頃,林業用地面積5328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3984公頃,森林總蓄積324460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214公頃,無林地1126公頃,苗圃4公頃。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3079公頃,森林總蓄積27404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7.3%和84.5%。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樹林面積945公頃,蓄積801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30.7%和29.2%;軟闊混交林面積954公頃,蓄積8337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31%和30.4%;山楊林面積647公頃,蓄積6991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1%和25.5%;白樺林面積217公頃,蓄積147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7%和5.4%;針闊混交林面積191公頃,蓄積1737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6.2%和6.3%;珍硬闊混交林面積112公頃,蓄積644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3.6%和2.4%;紅松林面積13公頃,蓄積207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5%和0.8%。人工林面積905公頃,蓄積5042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2.7%和15.5%。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面積741公頃,蓄積4467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1.9%和88.6%;紅松純林面積135公頃,蓄積506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4.9%和10%;樟子松純林面積22公頃,蓄積6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4%和1.4%;果樹經濟林面積7公頃,占人工林面積的0.8%。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1959年建場以來,累計生產木材21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5000立方米。封山育林4860公頃次,更新造林1715公頃,其中已鬱閉成林898公頃,撫育森林2890公頃次;每年育苗2公頃,產落葉松、紅松、樟子松、雲杉等成苗40萬株。
木材加工廠年產木片3000立方米,各種板材、鋸材100立方米,年創利潤10萬元。
農業基地面積100公頃,年產大豆100噸,玉米140噸;養羊300頭,養牛60頭,養魚2萬尾,養林蛙1萬隻;山野菜粗加工5噸,年採收黑木耳500公斤,釀酒10噸。年創利潤8萬元。
林場辦公室、籃球場、老年活動室等公共場所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民用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東風載重汽車1台, 2020 S防火吉普車1台,推土機1台,安裝了有線電視、電話、電腦等設備。
發展方向
1通過分類經營,最佳化了林場的產業結構,以追求最大生態效益作為營林生產的最終目的,同時兼顧經濟利益。
2以林場的資源為依託,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副產品、林副產品進行開發利用,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產體系。
3養殖、種植業採取靈活的經營模式,場辦、股份、私營相結合,既引進了資金,又增加了林場的收益。
發展項目
1、把林蛙養殖段建設成為集森林旅遊、度假、休閒、娛樂四位一體的森林生態小區。
2、把紅林工段建設成為種、養、加相結合的小工業園區,建成存欄100頭以上的標準化養牛廠。
3、建刺嫩芽經濟林基地,每年造林100畝,改造100畝,力爭在5年內建成千畝刺嫩芽經濟林。
4、利用林緣和林間空地每年栽植五味子50畝、山葡萄50畝、人參1000平方米。
5、個體養牛每年存欄100頭,養羊存欄300頭,養豬存欄100頭。
林場場長:畢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