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國音樂發展歷程的100件樂器與舞蹈》是2013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表中國音樂發展歷程的100件樂器與舞蹈
- 出版時間:2013年
-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 ISBN:9787807666462
《代表中國音樂發展歷程的100件樂器與舞蹈》是2013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代表中國音樂發展歷程的100件樂器與舞蹈》是2013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發展歷史 上古音樂 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可能已經可以燒制陶塤,挖制骨哨。(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溯源於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專家們進行過實驗,發現仍然能使用該骨笛演奏音樂,能發出七聲音階。但中國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聲音階。...
隨著社會的發展,鼓的套用範圍更加廣泛,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喜慶集會、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鼓的結構比較簡單,是由鼓皮和鼓身兩部分組成。鼓皮是鼓的發音體,通常是用動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經過敲擊或拍打使之振動而發聲的。中國鼓類樂器的品種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
在奴隸社會中,音樂文化曾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時宮廷的樂舞,從參加演出的舞隊行列、編懸樂器的編制、樂隊和歌隊的人數等來看,其規模是相當盛大的。所演出的樂舞作品,也多屬宏偉而複雜的巨構。以周代著名的樂舞《武》為例,就其表演情節的豐富和節奏層次的多變來看,都已達到相當發展的程度。我們從《詩經》中...
1983年8月,雁柱箜篌設計者之一張琨應陝西省古典樂團之邀,為該團大型音樂舞蹈節目《仿唐樂舞》設計了仿唐雁柱小箜篌,由瀋陽音樂學院工廠製作,使樂器與舞台場景造型、氣質協調統一,反映出唐代樂舞盛況和唐都風韻。這架小箜篌,由於琴柱細微,外觀和“形如半邊木梳”的角形箜篌惟妙惟肖。通高130厘米、寬70厘米,...
歌舞音樂,伴隨著民間舞蹈的歌唱和器樂演奏。說唱音樂,說唱藝術是說(白)、唱(腔)、表(作)三位一體的藝術。也稱曲藝 戲曲音樂,戲曲是演員在舞台上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裝扮角色(劇中人物)表演故事,以情、理、藝,動人、教人、娛人的戲劇藝術。民族樂器,早在兩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種...
之所以在國內出現古典音樂的這兩個並不準確的“別稱”或者說“代名詞”,我只能遺憾的說,一些媒體和“學者”對古典音樂的推崇只停留在一個十分形式化的層次上,他們並沒有真正對古典音樂有系統的、深刻的理解,以至於弄巧成拙,反而讓更多的人感覺到了自己與古典音樂之間遙遠的距離,成為一個誤區。發展歷程 中國...
不僅體現了洛陽先秦三代青銅樂器發展的脈絡和重大成就,顯示了洛陽地區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湖北隨州發掘的曾侯乙墓中的青銅樂器,為青銅樂器的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考古資料。樂器分類 古代樂器,按用途可分為兩類:祭祀、宴會、舉行典禮時使用和軍隊中使用。從現存的古鐘和句鑃上的銘文:“以樂父兄...
過去人們只能從魏、晉、南北朝以前的壁畫、石刻中,間接地看到我國古代的排簫,而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2400多年前春秋時代的排簫實物,這不僅引起國內外音樂界的讚嘆,而且也為研究我國古代音樂和樂器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盛唐時期,我國的排簫東傳日本,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仍珍藏著我國唐代的兩...
此琴為20世紀50年代初蒙古人民共和國音樂代表團訪華時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它是中蒙兩國人民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製作名家 張純華 1922年生於山西定襄,祖上為官宦人家,到父親時家道衰落,充任鄉間教師,母亦識文斷字。幼年時母、父、祖母先後去世,9歲入村國民國小...
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規模龐大結構嚴謹,雖早已失傳,但從有關的記述和詩人、文學家所作的描寫揣測,這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音樂歌舞大曲。宋代形成獨立歌舞劇體系,到明清時,歌舞趨向於特定故事情節的表演,演變成戲曲。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舞蹈和音樂一直緊密相聯繫,這是我國的“樂舞”發展的歷史事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