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茹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成都梓又古琴館首席執課教師,成都古琴文化學會會長,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專業大賽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茹
  • 別名戴茹
  • 職業:四川成都梓又古琴館首席執課教師
  •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 廣陵散
個人簡介,教學成果,演出活動,學術成果,

個人簡介

代茹(2009年後更名為:戴茹),  1988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次年拜蜀派古琴第六代傳人曾成偉先生為師,習琴10年後,遊學於琴界,受到各大派別名師指點,特別受到李祥霆先生、龔一先生、成公亮先生、吳文光先生的悉心指導,受益匪淺,對自我風格的形成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助效應。
2002年和2004年兩次獲全國古琴大賽青年專業組銅獎,2005年首次出版《高山.流水》《廣陵散》古琴演奏專輯。2009年成功舉辦《蜀派薪傳》古琴獨奏音樂會並出版發行現場演奏同名音視頻專輯受到業界推崇和讚譽,開闢了古琴樂音會形式的新紀元。2012年再由中唱深圳公司推出最新獨奏專輯《離騷》《大胡笳》高品質、高保真錄音碟,進一步拓開古琴音效的空間。同時,在全國各地、社會各階層開展了廣泛的普及交流活動,如專場音樂會、古琴傳統文化公益講座講座、新年音樂會等,為古琴的傳播與普及不予餘力。為此全國知名琴學理論大家--唐中六先生給出了高度讚譽:“敢向時代橋頭立,滄海一粟也永恆”
代茹

教學成果

1. 2007年舉辦戴茹揚琴教學匯報音樂會。
2. 2011年舉辦《彩雲之聲》--戴茹教授揚琴教學音樂會。
3. 2011年舉辦《博古通今》--戴茹教授揚琴教學音樂會。
4. 2011年舉辦“萬良琦碩士生畢業音樂會”---戴茹教授揚琴教學音樂會
5. 2011年舉辦“琴海翱翔”——王瓊碩士生畢業音樂會戴茹教授揚琴教學音樂會。
6. 2011年舉辦戴茹教授教學音樂會系列之王瓊碩士畢業音樂會。
7. 2012年舉辦戴茹教授揚琴教學音樂會系列之顧雨蕾音樂會—“雛鳳初啼”。
8. 2012年舉辦戴茹教授教學音樂會系列之江利研究生畢業音樂會。

演出活動

戴茹1992年川音畢業留校任教至今。戴茹注重教學、交流、科研的結合,教授揚琴、古琴學生百餘人。2005年起,在成、渝兩地各大高校開展了《中國古琴藝術》普及講座十幾場。1998年出訪澳大利亞,擔任該次訪問期間的各類音樂會及公開教學中的揚琴、古琴的獨奏及講解。同年,擔任了由新時代音像公司出版的〈中國民族器樂〉系列專輯中揚琴單元的演奏及講解,該片被國家教委推薦為中國小民族音樂普及教材。
2000年攜八名琴生舉辦了《唐宋遺風》師生音樂會及琴生畫展;
2002年,在嬌子音樂廳舉辦的《陽關三疊》琴箏演奏會.
2005年,成都錦里大戲台的琴簫演奏會。
2006年3月,參加蒙頂皇茶萬里祭孔表演。分別在蒙頂山的啟動儀式和成都站百花公園大型文藝演出中表演。
2006年6月11日,在成都市圖書館舉辦古琴音樂會,演出形式有獨奏、琴簫合奏,齊奏,弦歌、弦舞、吟誦.2006年10月,參加邛崍2006國際古琴藝術節.21日,參加開幕式表演,齊奏《關山月》.22日,參加“琴瑟校園行”活動,表演舞伴弦歌《佳人曲》,23日,中外古琴大師演奏會上,戴茹演奏了《大胡笳》。24日,古琴藝術節到成都,在杜甫草堂舉行“草堂聽琴”中外古琴大師古琴音樂會。琴歌奏唱《關山月》作為開場節目登台亮相。
2006年12月29日,赴北京參加賀中國古琴申遺成功三周年“流派紛呈——名家義演音樂會”(地點:全國政協大禮堂),表演開場節目,琴歌《鳳求凰》和《佳人曲》.
2007年5月在成都驕子音樂廳參加蜀琴新韻成都琴人琴社古琴音樂會,演奏了《烏夜啼》。
2007年8月在杭州參加第二界“幽蘭·陽春”古琴藝術節,並舉辦了一場梓又琴韻古琴音樂會。
2009年4月11日在嬌子音樂廳舉辦《蜀派薪傳---戴茹古琴獨奏音樂會》,這是一場國內首次把古琴獨奏與多媒體聲畫相結合的音樂會。
2010年12月參加“蜀派古琴學會成立大會”並演奏《廣陵散》
2011年1月1日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參演《中國古琴學會2011新年音樂會》並獨奏古琴曲《莊周夢蝶》
2011年1月23日在武漢琴台音樂廳參演《中國古琴學會2011新年音樂會》並獨奏古琴曲《烏夜啼》
2011年3月9日《看天下·成都尚川》雜誌對戴茹教授進行了專訪報導
2011年4月24日 參加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在儀式上琴歌奏唱戴茹教授配樂配器《歸去來辭》。
2011年5月 《紅木視界》雜誌對戴茹教授的古琴教學進行了採訪報導。
2011年5月22日 赴常熟參加第三屆中國古琴藝術節暨“《松弦館琴譜》鉤沉”首發式。戴茹教授作為與會代表被第四位點名進行打譜研究的發言,5月23日上午,在常熟市評彈藝術館舉行了“松弦館琴譜鉤成”打譜演奏會。戴茹教授以飄逸而不失蒼古、溫婉而不失壯美的演奏風格再現了《松弦館琴譜》之“莊周夢蝶”豐富、大氣、豁達、飄逸的音樂魅力。戴茹教授就東西方音樂特性的異與同進行了比較,並從中國音樂的常態----標題音樂入手,對打譜進行最初的案頭工作。傳統的古琴音樂不單是聲響或音響的,在多數的樂曲中都會出現標題或者題解,這或多或少的都為打譜者指明了樂曲的方向及音樂的樂曲內涵,或是音樂應該表達的潛在的核心內容。一切的手段都因為這一核心服務。具體工作可分為:  一:解題(定音樂核心,音樂內涵及音樂風格)  二:音準(定旋律、調性及音程間的趨向性,簡言之,也就是旋律的個性,特性)  三:節奏(定律動,找出鮮明自身特點的節奏動機數個,有機的安排在可以安排的地方,使樂曲節奏保持靈活的統一)  四:結構(定樂曲整體結構,其中包括速度安排,力度安排,高潮安排,及樂句、樂段間的相互呼應關係)  綜上所述,有了這四點,基本上可以完成樂曲的初步打譜,實際情況還是要在不斷的演奏中趨於完善。
2011年5月24日 赴揚州市揚州音樂廳參加“首屆中國揚州琴藝峰會開幕音樂會”。
2011年5月30日上午 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館大雅堂參加“第三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古琴藝術大展開幕式”演出,參加開幕式第一曲《流水》合奏及開幕式最後一曲古琴與小樂隊《陽關曲》古琴領奏表演。
2011年5月30日下午 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館蘭草園參加非遺節《天聞閣琴譜》打譜演奏會,在會議上演奏經戴茹教授打譜的特殊版本《佩蘭》。
2011年6月2日下午 在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金沙劇場非遺節參加《古韻金沙動清音》音樂會。在音樂會上彈奏戴茹打譜《莊周夢蝶》。
2011年6月5日 在成都市三聖鄉許燎源博物館舉行《古琴收藏價值與鑑賞》文化講座。
2011年7月5日 在四川音樂學院聶耳音樂廳舉辦《雛鳳清鳴--戴茹教授古琴教學音樂會》。在音樂會上領奏由戴茹教授編配的琴曲《流水》、《春風》、《廣陵散》。並編曲配樂《歸去來辭》、《幽蘭操》、《梅花三弄》、《梧葉舞秋風》。指導戴茹教授的學生趙虹、杜莉娜進行古琴教學匯報演出。
2011年10月15日,受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之邀,戴茹教授趕赴廣州,參加由廣州城市職業學院主辦,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學院、廣東古琴研究會廣州分會承辦的“碧天秋思——全國中青年琴家音樂會”。
2011年10月22日戴茹教授參演“金悅灣”品鑑會--“得水藏風·洞悉乾坤”。
2011年12月27日,戴茹教授赴煙臺出演“中國古琴學會新年音樂會”。音樂在煙臺大劇院舉行。戴茹教授在音樂會上彈奏《離騷》,大鼓伴奏:李承業。
2012年4月9日,由 中共常熟市委、常熟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牡丹行旅遊合作聯盟聯合舉辦的,第21屆中國(常熟)尚湖牡丹花會於3月25日——5月5日在尚湖隆重舉行。一場賞花樂事在萬眾期盼中翩翩而來。戴茹教授應常熟市政府之邀來到了現場做特邀嘉賓。
2012年9月28日,在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成功舉辦“月影闌珊”壬辰年中秋古琴賞析會。
2012年9月應邀參加“2012龍跡琴韻中秋雅聚”(成都最大規模、最高規格漢服復古中秋傳統文化活動)
2012年10月12日,應邀赴貴陽市參加首屆中國貴陽古琴藝術節暨2013年全國古琴打譜會預案研討會。  2012年11月3日,戴茹教授應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學院之邀,攜梓又古琴館師生、成都古琴文化學會成員參加(出演)“太和雅韻”——中國古琴音樂。戴茹教授在音樂會上領奏《春風》,大鼓伴奏:李承業。
2012年12月1日,應張家港沙洲琴社之邀,戴茹教授赴沙洲參加在張家港市星海劇場舉辦的“七弦雅韻”沙洲琴社成立暨古琴名家音樂會。
2012年12月15日,在成都圖書館成功舉辦“古琴公益講座(成都古琴文化學會系列活動)”,戴茹教授擔任主講。
2012年2月3日,在四川音樂學院聶耳音樂廳,舉辦“琴誦”傳統文化傳習會;本次音樂會以古琴為主題,詩詞吟誦、書畫為主要組成元素,參演人員均是梓又古琴館的優秀少兒、青少年學員以及業界優秀書畫學員!
2013年3月24日,在成都金沙劇場舉行“七色光芒耀七弦琴誦·傳統文化傳習會”,本次音樂會由成都古琴文化學會主辦,成都梓又古琴館,成都禮德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承辦,陳岳叔叔國學誦讀班、成都藝博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雙流安康家園協辦;四川電視台全天報導、新聞現場均對此次音樂會進行了報導。
2013年3月25日,成都日報(天下成都)刊登了對戴茹教授的專題訪問報導。
2013年3月28日,戴老師受成都電視台之邀,參加了2013年成都電視台清明節MV的拍攝。此MV於清明節當日於成都電視台播出。
2013年6月15日,應邀參加“2013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高新區鐵像寺水街開幕式”,在開幕式的最後獨奏了琴曲《廣陵散》。
2013年6月23日,戴老師攜梓又古琴館師生應邀參演 ”2013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閉幕儀式“ 在儀式與四川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先生及其帶領的青城派弟子共同演繹了中國聞名世界的古琴曲《流水》,並獲得了此次儀式的最高表演獎! 成都日報6月24日刊登了此次活動的圖文報導!
2013年6月29日,在成都漢和書院舉辦古琴公益講座,戴茹教授擔任主講。
2013年7月5日,在四川音樂學院聶耳音樂廳舉辦“花開並蒂”戴茹教授附中教學音樂會;在此次高水準的音樂會上,戴茹老師的兩位優秀學員分別上台進行了古琴與揚琴獨奏;戴茹老師親自擔當此次音樂會的主持人,闡述了這些年總結的教學理念與人生感悟。
2013年8月,戴茹教授接受了來自四川省情雜誌的專訪;刊登於四川省情雜誌(2013.8 第139期) 人文呈現專欄。
2013年9月6日,戴茹老師受邀從成都前往濟南參加“全國古琴藝術保護成果雅集品賞會” 本次品賞會包括兩場全國古琴名家的精彩展演,來自全國的八大古琴流派傳承人、著名斫琴師員等共80人參加,一一呈現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虞山琴派、廣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浙派、諸城派、嶺南派、蜀派等八大流派的不同藝術特色。
2013年9月8日,戴茹教授受邀參加都江堰祭孔文廟古琴音樂會,本次音樂會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全國各地名家紛紛親臨現場。

學術成果

一、論文
1. 演奏法與音色之關係(節版)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唯以煞;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把音按一定的結構關係演奏出來,就叫音樂。“樂”是由音組成,而音則由聲相呼應和變化而來。音樂的本源在人心對外界事物的感應,所以感到哀傷的心,將發出焦躁急促的聲音。感到歡樂的心,將發出寬敞和緩的聲音,┉┉;這是一段對先秦典籍《樂記.樂本篇》的粗淺直譯,但也是本章節要討論的演奏法核心之一。常指演奏法是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如雙手關節怎么合理運動,怎樣合理髮力等等。是的,這是最常規、在常見的、最基礎的演奏法的闡述方式。是關於“技”的方法論,但並不能代表完整的演奏法!而完整的演奏法因該是“技進乎道”!
“心感於物而後動”“技進乎道而天成”是當今演奏法中常被忽略的一面。然“心感於物而後動”“技進乎道而天成”是同一事物的兩極。前者是音之始,後者是樂之終。一切“聲”都是由於人心有感於外物而形成的,受到“喜、怒、哀、樂、敬、愛”等各種不同的情緒感染髮出的“聲”各不相同。在“技進乎道而天成”的境界上音樂又還原成自然之聲、天籟之音。猶如廖佳的環球旅行並非是簡單的從起點到起點行程。在這兩者之間的路應該怎么走——心、意、耳、氣是其路徑,也正是演奏法的另一境界,姑且暫定名為精神層面演奏法。換言之:修練內功。
2. 揚琴基訓之練要(節版)
摘要:揚琴基訓應從運動概念、運動角度、運動線條幾方面著手,以音色為目的,才能做到揚琴基訓中應達到的目標並解決相關問題。
關鍵字:揚琴基訓;運動概念;運動角度;運動線條;擊弦速度
揚琴是從海外傳人我國的,從當初的外來樂器到如今具有獨奏藝術表現力的民族樂器,其演奏技術的發展不可謂不快。單音、雙音、輪音、連竹、復調、琶音等等技巧種類繁多,因此需要系統的、準確的技術能力來支撐音樂的發展,適應時代的審美要求。為了更好的、更深的發掘揚琴的藝術潛力,豐富揚琴的藝術表現力,就需要準確地、系統地進行演奏技術的基本訓練,簡而言之——基訓。
揚琴的演奏是由琴筧擊打琴弦發音而成,“碰撞”(即擊弦發音)是一種運動形式,怎樣科學、合理的產生“碰撞”,就是揚琴演奏的“敲門磚”,也正是本文的核心議題。既然是運動就應該樹立正確的運動概念:即運動核心、運動方式、發力源及訓練方法。
3. 古譜今解——蜀派琴曲《醉漁晚唱》古譜中的音樂性探(節版)
摘要:本文從蜀派古琴代表曲目《醉漁晚唱》的特色技法中解構與探尋清代蜀中琴譜——《天聞閣琴譜》之《醉漁晚唱》減字譜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與音樂性。通過對琴曲源流、技法等方面的梳理,使蜀派古琴藝術特點更為清晰地展示於今。
關鍵字:音樂性;天聞閣琴譜;醉漁晚唱
1876年《天聞閣琴譜》問世,標誌著遠在隋代便有記載的“蜀派古琴”正式登堂入室,從演奏風格、演奏曲譜、演奏傳承三方面完成了一個流派的確立。
《天聞閣琴譜》最為知名的樂曲為《流水》,俗稱“七十二滾拂流水”;因曲中的獨特演奏技法、形神體系而備受各地琴家推崇。至今,成為眾多琴家的必修之曲。而《醉漁晚唱》則是《天聞閣琴譜》眾多琴曲譜中不十分起眼的中型樂曲(僅為六段),但樂曲的旋法走向、技法運用卻又為蜀派古琴藝術增色不少,從而使蜀派古琴演奏風格、技法、表現力得到縱深性的擴展。從《流水》描繪類比到《醉漁晚唱》借景抒情、借物明志,蜀派琴曲顯示出博遠深厚的審美價值。然而,這所有的審美價值必須從音響中獲得。因此,古譜中的音樂性的挖掘與探索便是“依譜鼓曲”的至關重要的環節。縱觀經常聽到、曝光率較高的樂曲,如:《流水》《梅花三弄》《瀟湘水雲》等無一不是音樂形象鮮明、旋律線條清晰、句式結構明確的琴曲。這就是樂曲音樂性的挖掘的成功典範。
4. 唯音樂不可作偽(節版)
“唯音樂不可作偽”這句話在初初接觸音樂時便聽前輩們每每提及,當時不解其意,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從前的聲音依然清晰,雖說還是沒去搞清楚此句出於何典,可句中之意卻能體會一二。
首先應該重提一個早已不是問題的問題:什麼是音樂?
音樂作為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時刻陪伴著我們!在生活中如影隨形,時時刻刻充實在我們左右,無論你是否願意、是否在意它都在大街小巷、群山峻岭、江河湖海間肆意蕩漾。它猶如空氣、水一般在無意之間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流行的、古典的、高雅的、通俗的、民間的、民族的琳琳種種目不暇接,從鋼琴王子到超級女生,從國樂大師到十二樂坊,各路人馬匯集一堂使出渾身解數搶占著各自能搶占的市場,盤算著將利潤最大化,使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或是超值的回報!音樂在市場經濟中不可避免得成為了消費品。可這並不是音樂的初衷和本相。
探究音樂的初衷和本相恐怕要從音樂的起源開始。音樂源於什麼?在史學界仍無定論;西德人類社會經濟學者卡爾.布赫在著作《勞動與節奏》(1896)中將音樂的起源歸結為遠古時期的人類為統一集體勞動時的動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簡而言之“音樂起源於勞動。”(迄今為止,持這一觀點的不在少數。)
5. 論揚琴演奏方法與音色(節版)
摘要:文章從傳統揚琴的音韻特點出發,提出新的層面上的系統、規範的揚琴演奏法的組成部分及與樂音音色概念培養的辯證關係。
關鍵字:揚琴基本演奏法;揚琴音樂;樂音音色
揚琴,中國民族器樂,在樂隊中起著粘和、支撐的作用。這種分類是基本通用的以該樂器的音色特點為坐標的常規分類法。但揚琴的演奏方法卻是與打擊樂更為近似。因此,要更好地發揚揚琴自身的性能(擊打發力而發出類似彈撥樂的音色),為更深入的開發揚琴的藝術表現力,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審美需求,作為專業的演奏者就很有必要追流溯源,借古鑒今。
揚琴,在康熙年間由海外傳人我國,清人徐珂採錄的百種清代文人筆記《清稗類抄》中有段這樣的文字記載:“康熙時,有自海外輸入之樂器,日洋琴。半於琴,而略闊。銳其上而寬其下,兩端有銅釘,以銅絲為弦,張於上。用錘擊之,錘形如箸。其音似箏築,其形似扇,我國亦能造之矣。”在流傳的數百年間外來的洋樂器——揚琴迅速融人中國各地區民間音樂中而隨之派生出具有各地有特色的揚琴音樂,如:廣東揚琴、四川揚琴、東北揚琴、江南絲竹揚琴等傳統揚琴流派。
二、講座
從揚琴源流探究揚琴演奏藝術之壯美——戴茹教授揚琴講座
2011年11月22日下午14點30分,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系列學術講座之“從揚琴源流探究揚琴演奏藝術之壯美——戴茹教授揚琴講座”在四川音樂學院琴房大樓14樓民樂排練廳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