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麵塑

代縣麵塑

代縣麵塑是流傳在山西省代縣具有審美情趣的民俗藝術品。它深藏於民間,紮根於民間,和民俗活動緊密相依,是逢時過節、婚喪嫁娶、祭祀祈福時的必備之物。代縣麵塑形式五花八門,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勤勞的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縣麵塑
  • 概述:流傳在山西省代縣
  • 時間:農曆七月十五
  • 簡介:作為一種民俗文化還有塑造性
起源,民俗,

起源

代縣春節期內要敬神蒸供。春節前,把發好的麵團,捏製成佛手、石榴、蓮花、桃花、菊花、馬蹄等各種形狀的供物,清明節要捏“寒燕兒”捏好蒸熟的的寒燕兒,再用顏色加以點染,插在樹枝上。寒燕兒相傳與寒食節有關。
農曆七月十五,代縣民間有著蒸面人的習俗,相傳這種習俗開始於元代,據說人們用互贈面人傳遞信號。至今,民間還有七月十五捏麵人,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說法。七月十五的麵塑樣式繁多,有牛、羊、豬、免、貓、雞、鴨、娃和花卉、瓜果。還有寓含幸福吉祥、愛情的鴛鴦、孔雀、獅、虎、鹿等動物造型。十五過後,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一串串麵塑,農曆八月十五,代縣要蒸花糕,花糕中間往往插以紅棗,即有裝飾性,又是營養品、調味品、饋贈品,很受歡迎。

民俗

代縣民間在婚娶之日,男女兩家都蒸很多喜饃。這些大喜饃,要擺在桌子上供人們欣賞、品味,在壽誕之期,也常蒸製喜饃,喜饃多以桃形為主體,上面加上各種寓意吉祥長壽的小裝飾物,點染色彩,做為壽饃贈送親友之用。辦喪事時,當地人還要捏制一種在靈堂前面供奉的大祭麵塑,這種麵塑有的捏成棗卷,有的捏成各種水果、小動物形象,甚為精巧別致,有的蒸熟後點染,有的涼乾後點染,要代縣一帶,有一種以胖娃娃為題材的人物麵塑。同時,還有一種玲瓏小巧,不點染顏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這種小面人,有著爬、臥、抱花、啃瓜的各種姿態。有時,還將其置於染成大紅大綠的大面花之中,相傳,這類麵塑是當地民眾為上五台山佛教寺院拜佛求子專門製作的供品。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還有塑造生、旦、淨、未、醜等戲劇人物麵塑,甚至拿到廟會的市場上出售,這種麵塑,製作也頗為精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