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封票
- 別名:代封紙
- 使用規定:由郵政部門製作、印刷、使用
- 使用年代:1899年
歷史記載,香港代封票,現代代封票,
歷史記載
李東園先生在《中國郵局代封票之沿革》一文中這樣介紹:“我國則始於1899年,即光緒二十五年也。封緘用紙名稱不始吾華譯意確切,清時曰官局代封,民國曰郵局代封。
我國於 1899年以前,凡郵局收寄函件到達投遞局時,其封皮摩擦破損有裂綻,致封內檔案往往遺失或破壞,先是郵局收發處職員或信差遇有是項封皮,則由彼等私人以紙頭代為補貼封牢,紙頭兩端銷蓋日戳,而收件人因見封皮破綻非郵局官封,雖有日戳,仍難徵信,多認收發及投遞信差有私拆之嫌,常與郵局發生糾葛,郵局為避免流弊起見,勢不得不印行官局封緘用紙。”
1899年,大清郵政開始使用代封票。其中被集郵界公認最早的是由上海造冊處石印,中文是“大清郵政官局代封”,中間有八卦圖,上下有英文,四周和空白處為草花圖案,有齒孔,規格為 44mm×27mm。
目前所看到的實用品都是在 1900年之後發行的,其中發現最早的是 1904年的實用品。隨後,大清郵政還在 1909年發行過第二版郵局代封票,這枚以雲龍圖為背景的郵局代封票在設計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清代郵局代封票的正式名稱是“大清郵政官局代封”,共有3版。分別於1899年,1907年,1910年發行。三版代封票曾經在民國建立以後仍為部分郵局使用。郵局代封票並非正式郵票,一般目錄中均無記載。《國郵圖鑑清代郵票目錄》提供了這些代封票的發行日期和使用時間,相信對於研究清代郵政史,特別是貼有清代代封票的實寄封,會有所幫助。
香港代封票
與大清郵政相比,當時在英國占領之下的香港郵政使用代封票的時間更早。 1894年,當時的香港總驛務司署就發行了第一枚代封票,有趣的是,這枚代封票是香港早期惟一的一枚帶齒孔的郵政代封票。香港郵政從 1913年起發行的郵政代封票都是無齒的;從 1914年開始,代封票上的“香港總驛務司署”改為“大英香港郵政府署”。
現代代封票
目前,世界各國和地區發行和使用郵政代封票的數量已經超過了 100多個,由於代封票一般都使用在破損的郵件上,而這種損壞的幾率在郵政傳送中是非常少見的,特別是由於海難、空難以及戰爭造成的損壞而使用的代封票更是郵政史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