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隱禪寺(仙隱庵)

仙隱禪寺

仙隱庵一般指本詞條

仙隱禪寺,原名仙隱庵。座落在青陽縣楊田鎮境內的仙隱山東麓,因山形類似旗幟,舊名:旗峰。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650年)有仙女道姑寓於此,易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隱禪寺
  • 原名:仙隱庵
  • 所在地:青陽縣楊田鎮境內的仙隱山東麓
  • 歷史:1200多年
仙隱禪寺,原名仙隱庵。座落在青陽縣楊田鎮境內的仙隱山東麓,因山形類似旗幟,舊名:旗峰。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650年)有仙女道姑寓於此,易今名。
仙隱禪寺
唐開元年間(公元740年)金喬覺東渡九華山曾長期流連於此。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僧智端開山建廟,後廢。正統五年僧智銘募化,邑人施恭建。至清鹹豐年間毀於兵,迨至民國初年,仙隱庵主持常諦繼本理募化重修。
仙隱禪寺系九華山重點廟宇之一,距今已1200多年歷史。文革期間遭到嚴重毀壞,至今沒有得到有效恢復,現存仙人井一口,關公殿前門幢、石門架、柱石墩、僧人古墓林、古碑、放生池和廟宇三間,房十餘間。
仙隱山,山雖不高,而勝跡頗多,且久負盛名。如,隱公崖,伏虎洞,仙姑井等;尤以仙姑井最為著名:相傳,當地大人小孩頭痛腦熱,肚子痛,求回仙姑井中甘泉,煮開飲用後,症狀自動消失,被當地村民視為聖水。該井久雨不溢,久旱不枯,清澈見底,煮茗味佳。
明朝時期邑人何公美曾寫詩,贊《仙隱山》道:
平生愛山如愛寶,林壑棲遲頭已皓。
門前濫水流著渠,屋後岩松青不老。
踏雨走迎賓客來,拂雲喜共芳樽倒。
人生百年能幾何,細酌高歌無草草。
民國初年,青陽中學校長,著名書法家施玉藻先生曾為仙隱山題寫:“仙隱人同隱,雞鳴鳳也鳴。”及“仙隱几千年閒掃庭前看伏虎;鐘聲百八杵頓醒塵夢聽雞鳴。”著名的楹聯各一。現仙隱山,山間蒼松竟翠,竹影婆娑,溪水潺潺,乃佛教之勝境。
仙隱禪寺
仙隱山的傳說
仙隱山,位於筆架山東,楊田、朱備兩鄉之間。
據說,半神仙的大學士施遐之曾預言:“五百年前涉郎江,五百年後是汪洋。”他說,青陽城的地底下是蘆葦擔的。
他任朝庭軍事期間,去時走火焰山,回頭走筆架山,總是避開青陽城。為什麼到今天青陽城還沒有變成汪洋大海呢?這裡有這么一個傳說。
一天,玉皇大帝下了一道聖旨,傳令趕山神趕一座山去堵青陽城的下山口。何謂下山口?即青陽城北元橋與粽子店之間的那個山口。西面是陳家大山,東面是青山,青陽境內的流水匯於青通河從這兩山之間的山口流往長江。堵住下山口,水不能流入長江,青陽城就成了一片汪洋。
趕山神接旨後,準備動身,可是他不熟悉路徑,也不知有多少路程。他就問玉帝,玉帝下說:“即刻啟程,明晨雞叫前就能到達,此事不得讓人知曉。雞叫前趕到,馬上就回來,不得有誤。
趕山神手持趕山鞭,匆匆啟程,將指定的那座小山趕往下山口,夜深人靜,一路順風,真是人不知,鬼不覺。
走著走著,忽然,小山停止不動了,不管趕山神怎么催走,小山左右晃動,就是不肯向前走。趕山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走到山前探望。不看不著急,一看嚇一跳,原來山前面的途中有一條形如蜈蚣的石塑,人稱牛蚣石。他趕的小山是雞開山,雞見蜈蚣,互不相讓,就互相爭鬥起來。”
趕山神急得無可奈何,可小山就是不肯走,時間一刻一刻的過去了,趕山神心裡吊起一塊千斤磨盤,急得拚命地鞭打小山,終於,小山忍不住痛,繞過了牛蚣石。由於剛才心裡著急,加上勞累,它想閉著眼睛休息片刻,趕山神也累了,正想休息片刻。
就在這時,突然一聲雄雞長嗚,喔喔喔……一呼百應,東南西北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不好!趕山神驚叫一聲,睜睛一看,小山才剛剛繞過牛蚣石,來到一座小嶺前,此地距離下山口還有幾十里路。”
雞一叫,人畜都醒了,趕山神不能再走了,只好把這座小山丟在這裡,這位神仙自己也就只好隱藏在這座小山中。
這座小山後來留在了這裡,叫仙隱山。牛蚣石就在仙隱山的南頭。因為正好到這裡雞叫,山前北頭的小嶺就叫做雞鳴嶺。
雞叫前,小山沒有趕到下山口,下山口沒有被堵住,青陽城至今沒有變成汪洋大海。
再說,趕山神沒有完成趕山堵水的差事,不敢再回去,可他又覺得仙隱山太小,不是久留之地。他就到九華山去藏身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