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圖(清代髡殘創作紙本設色畫)

仙源圖(清代髡殘創作紙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源圖》是清代畫家髡殘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畫名“仙源”是摘自此畫中題詩的頭兩個字而命名,其實他畫的並非仙境,而是黃山風景的概括描寫。畫幅不大,但氣勢恢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源圖
  • 幅式:立軸
  • 作者:髡殘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清代
  • 規格:縱84cm,橫42.8cm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仙源圖
全畫大體可分為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構圖。遠處群山疊嶂,諸峰聳峙,山間雲霧纏繞,山上樹木繁茂,山腳下座落著數間房閣、水榭,掩映在山谷和叢樹蔭下,隱約中露出琳宮梵宇。中景為一條溪流,河水潺潺流淌,水隨山轉,一人獨坐輕舟浮蕩,似正划船欲出。
本幅上有自題詩兩首,分別款署:“辛丑八月寫於借雲關中,幽棲電住道人”、“石谿殘納又筆”。鈐“介丘”朱文印、“石谿”白文印、“白禿”朱文印。
鑑藏印有:“人間至寶”等數方。

創作背景

“辛丑”為順治十八年(1661年),髡殘時年50歲,此圖正是他精力最為旺盛時的佳作。

藝術鑑賞

《仙源圖》名即來源於詩之起首二字。根據詩的內容“天都保障石關巈,面對天都峰矗矗。”畫的應是黃山天都峰。此圖畫法以“元四家”為宗,尤其受王蒙影響,構圖較滿,用線清晰豪壯,墨與色渾然一體,畫風蒼勁渾厚,意境幽野曠疏。所畫景物與自題詩互相生髮,相得益彰,把現實中的山水變成了人與自然為一體的生機世界。這裡對煙雲的描繪使人仿佛置身奇異的夢幻之境。畫中題畫詩是畫面結構的一部分,煙雲的留白畫法以及全景式的構圖都呈現了與西畫不同的特點。
此畫下不留地,上端僅有的空白處,由作者自題識所填補,對整個畫面起到充實和平衡作用。此畫由近及遠的空間組織,寫出深邃的境界,山山、水水,雜樹林木,起伏取勢,統一於掩映開合變化之中。構圖繁複,而房閣、水榭、樹石,安置得宜,無瑣碎零落之感。作者從整體上把握山川真趣,以求緬邈幽深,引人人勝。通幅不作危崖怪峰,而令人起可游可居之想。用筆蒼勁老辣,頗具黃公望筆意。全圖樹幹、房宇、水榭,山石等處用赭石,余多用墨青烘染,墨與色渾然一體。氣脈暢達。令觀者頓生往游結廬之情。畫中表現的仙源境界,實寄託了作者隱逸的情思。

作者簡介

髡殘(1612—約1672年),俗姓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音hù,指父親),青年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介丘,號石豀、白禿、石道人、殘道者等。明亡後寓居南京,修禪弘佛之暇潛心於山水畫的創作。他承襲元人王蒙,明人沈周、文徵明諸家筆法,結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獨特的山水畫風。善用禿筆渴墨,以線造型,在深淺、斷續、粗細線條的相互交叉、轉換、頓挫中表現幽僻的景致,意境蒼莽,畫格高逸古拙。他與同時代的程青豀合稱“二豀”,與原濟(石濤)合稱“二石”,與八大、弘仁、石濤並稱“清初四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