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傷續斷方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一般指本詞條

《理傷續斷方》,傷科著作,又名《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唐代藺道人撰於會昌年間(841~845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骨傷科專著。全書由“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及“治損傷方論”兩部分組成。首載傷處沖洗、診斷、手法復位、局部敷藥、夾縛固定等理傷、正骨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對開放性損傷,主張先“清創”後縫合,這個觀點符合現代理傷基本原則。所創用的椅背復位法治療肩關節脫位,重視小夾板固定及“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對後世理傷手法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後一部分收有理傷醫方40餘首。全書扼要而科學地總結了唐以前理傷經驗之大成。

基本介紹

  • 作者:藺道人
  • 成書年代:唐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書名(異名),流傳版本,作者簡介,書評、序言,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書名(異名)

《理傷續斷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流傳版本

現存明洪武年間刻本、《正統道藏》本,並收於《青囊雜纂》中。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據洪武、《道藏》本合校後出版排印本。

作者簡介

藺道人,長安人,約生活於唐代中期。史書無傳,原為道士,真實姓名不得而知,故後人稱“藺道者”或“藺道人”。唐代會昌年間(841~846)唐朝政府推行廢止寺院以促使僧道人員還俗從事生產的政策,已是晚年的藺道人,隱居於江西宜春鐘村(今江西省宜春縣),村民彭叟與之為友,後彭叟之子“折頸挫肱”找他治療,人們“始知道人能醫,求者益眾”。藺道人後來“取方授彭”,自己隱居不出,彭叟得其方書後,亦恪守其“毋傳非人”的誓言。因此,當江西觀察使得知,派人向彭叟索書時,彭亦避之。後人僅得藺道人編撰的書之最後一卷,即《理傷續斷方》。

書評、序言

此方,乃唐會昌間,有一頭陀,結草庵於宜春之鐘村,貌甚古,年百四五十歲。買數畝種粟以自給。村氓有彭叟者,常常往來其廬,顏情甚捻,或助之耕。一日,彭之子,升木伐條,誤墜於地,折頸挫肱,呻吟不絕。彭訴於道人,道人請視之,命買數品藥,親制以餌。俄而痛定,數日已如平時。始知道人能醫,求者益眾。道人亦厭之。乃取方授彭,使自製者,且誓之以無苟取,毋輕售,毋傳非人。由是言治損者宗彭氏。彭叟之初識道人三十許,今老矣,然風采無異前時。問其姓名;曰藺道者。問其氏,曰長安人也。始道人閉門不通人事,人亦少至,唯一鄧先生,每春晴秋爽,攜稚過之,必載酒淆從焉。道人懸一椰瓢壁間,鄧至則取瓢更酌,彭或遇之亦酌。二人皆談笑竟晷。醉則高歌,其詞曰∶經世學,經世學成無用著;山中樂,山中樂土堪耕鑿;癭瓢有酒同君酌,醉臥草廬誰喚覺;松陰忽聽雙鳴鶴,起來日出穿林薄。彭朴不知所言為何,惟熟聽其歌,亦得其腔。每歸對人歌之,人亦不省。居久,鄧先生不至,彭問道人,道人云已仙去,彭卒不悟。後江西觀察使行部至袁州,聞彭所歌,異之,詰其詞,得道人姓氏,遂遣人同彭叟至其廬邀之。至則行矣,惟瓢存焉。廉大以為恨,謂彭傳其治損諸方,因易其村曰鞏,道人有書數篇,所授者特其最後一捲雲。

章節目錄

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
又治傷損方論

內容簡介

本書又名《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骨傷科專著。書只1卷,分為“口訣”和“方論”兩部分。首載“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主要論述理傷續斷的14個步驟和方法,介紹了處理損傷、關節脫臼及傷科常用的止血、手術復位、牽引、擴創、填塞、縫合等具體操作方法。“方論”先述七步用藥法則,後載方46首,包括10首外用方。本書在對骨折的處理方面,首創整復、夾墊、固定、關節鍛鍊、內外用藥的治療原則和基本步驟。說明在唐代傷科治療體系已初步形成,所載骨折復位後用杉木皮襯墊夾縛固定的方法,為後世小夾板固定的套用奠定了基礎。在對開放性骨折的處理方面,建立了清創擴創、整復固定、填塞縫合、內外用藥的步驟和方法,並特彆強調無菌操作,以免感染。整復骨折的方法則介紹了切開復位法及相度(手摸心會)、拔伸(拔伸牽引)、撙捺與捺正(端擠提按)等整復法。還具體介紹了前臂骨折、肋骨骨折和顱骨骨折的整復手法。書中所載治療肩關節脫位的“椅背復位法”,對後世也有相當影響,元代危亦林的“架梯復位法”,以及目前臨床用於陳舊性關節脫臼的“改良危氏法”,均從此發展而來。書中對骨傷科疾患的處理,既重視手法整復,又重視內服、外敷等藥物療法。其所創“七步內治傷損法”,實即辨證用藥法,為骨傷科辨證、立法、處方、用藥奠定了基礎。其中用活血化瘀之劑大活血丸、小紅丸、大紅丸等祛瘀生新、活血止痛,頗合臨床施治規律。另外,“常用正骨藥”中記載的活血止痛藥,如草烏、乳香、沒藥、血竭、地龍等,也一直為骨傷科臨床所習用。

影響評價

本書為現存最早的中醫骨傷科專著,對後世影響廣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