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洞(浙江三門縣仙岩洞)

仙岩洞(浙江三門縣仙岩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東南海濱、距縣城海游25公里的仙岩洞,傳說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勝境”之譽。據《臨海志》載,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間洞中建起“文信國公大忠祠”,仙岩洞遂遐邇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岩洞
  •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
  • 占地面積:300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 又名金仙岩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乘車出海游向東,經健跳渡琴江,再往南駛一刻鐘,舉目便見公路北側,一塊巨螢幕似的岩石聳立在一座小山上。巨岩的下部是一個黑黝黝的大洞,那就是仙岩洞。 放眼望北,雄渾巍偉的仙岩與嵯峨挺拔的石筍山峰比肩而立,與周圍那綿延不斷的青山構成了一幅壯美的圖畫。
當年文天祥就是受這幅畫景的吸引,到仙岩駐足,留下許多佳話。田野盡頭,穿過山坡上那片蔭翳蔽日的松林,豁然開朗處有數百竿勁竹刺破了藍天,那龐大的仙岩就從枝葉間遞過了它的偉岸。路邊有些許條石、三五岩塊的地方是“著衣亭”舊址,因明清時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須振衣彈冠以示恭敬。
再步幾十級台階,穿過仙月洞門,便到一個廣一百多平方米,高十數米的長方平台。此台系條石堆砌而成,堅如城牆,外面爬滿青藤,還有刻著瑞獸祥果的石板圍欄。平台開闊幽靜,登台極目山海,讓你疲乏頓消。遠處霧靄、礁島、波濤,就是文公所贊“萬象畫圖裡,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風光。 面對崢嶸矗立的仙岩,必須仰而觀之。橫在洞口的石牆中間那副門聯:“丹室辟洞天仙蹤猶在,忠祠崇福地正氣長存”,概括了仙岩洞的歷史。
仙岩洞
仙岩洞時就成為道家修煉的洞府,那時稱為“法雲院”,宋時改稱“百花清洞”。眼前那“第一洞天”四字門額是清光緒時留下的。洞內底部平坦外,數楹三層樓屋的殘壁在詛咒那吞噬文明的野蠻,也透露了洞內興盛時的氣派。據《仙岩洞大忠祠錄》所載,鼎盛時期洞中建築高達七層,除三層樓屋、大忠祠以外還有棲雲與望月二閣、昊天殿、半月宮、庫亭、灶房等。 仙岩洞高數百仞、廣四畝,東部壁上有精緻的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布滿大大小小的空穴,下有水隨潮汐消長,上有懸崖前凸如檐,可豎十丈旗、坐千人。抗元義士張和孫以此為據點確為得天獨厚。
洞內那座輝煌的大忠祠是新修的,格局依舊,且建於原址。在大忠祠內,撫摸明清時留下的三塊碑刻,面對“忠”、“節”兩塊大字匾,眼前隱現出文丞相佇立船頭遙望南天的身影,耳畔響起搞元義士張和孫於洞中招募兵勇時的吶喊,情不自禁地那當然起敬。 文天祥去溫州後被封為信國公。南宋亡後,文天祥以及追隨他搞元的杜滸、張和孫、胡文可、呂武四義士先後為國捐軀。人們感動於義士的凜然正氣,留有他們足跡的仙岩洞就成為憑弔英魂的聖地。
仙岩洞
清時台州“三傑”之一秦淳評仙岩洞大忠祠說:“雖甌江閩嶺崖山廬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勝,應未有過於此者。”
仙岩洞
仙岩洞與文天祥文信國公大忠祠,在浬浦鎮(三岩片)仙岩村以北的仙岩山的仙岩洞內,距縣城22.5公里。據仙岩大忠祠錄記載,仙岩洞祠始建於晉代,稱“法雲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額為“百花清洞”。洞極高,洞內建三層樓房。由一層至二層,視界開豁,可望見山麓江水,至第三層直窺東海。三層之上,岩勢益雄,凹處又分為兩洞,左為文信國公大忠祠,右則為天然泉亭。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德二年(1276年)元軍大舉南下,文天祥受命去元營會談,被伯顏扣留,押送大都(北京)。途經鎮江時,文天祥與杜滸等12人深夜出逃。後駐足三門縣城門(花橋)方前村張和孫(號哲齋)家。文天祥就在張和孫家與杜滸、呂武、胡文可等計議復宋大事,以仙岩洞為聯絡據點,籌集糧餉,訓練義勇,伺機出擊,收復失地。為了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台州的遺蹟,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葉琰、鄧景、張拔等捐產建祠。台州通判胡濟世亦捐己俸置祀田。清乾壟嘉慶、光緒年間又整修過。近已闢為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