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樓閣圖(清代王時敏創作紙本墨筆畫)

仙山樓閣圖(清代王時敏創作紙本墨筆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山樓閣圖》是清代畫家王時敏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山水繁密中見清疏雅逸之情趣,山勢平平,筆墨飄逸而有靈氣,近處以篆隸筆意寫雙松並立,更見蒼翠奇古。此圖雖仿黃公望筆意,但不失自家筆墨神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山樓閣圖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幅式:立軸
  • 規格:縱133cm,橫63.5cm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王時敏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構圖,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面上峰巒疊嶂,林木蔥鬱,流泉曲繞,長松挺立。兩株粗壯茂盛的參天巨松寓意常青不老。畫面的遠景是連綿的山嶺,水溪從山中流出,至低處匯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環抱中隱約可見幽靜的樓閣。山谷中點綴著茅亭草舍,環境清幽。
仙山樓閣圖
本幅款署:“乙巳冬日寫《仙山樓閣圖》為靜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七袞(秩)壽,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方印、“玄賞”。上詩堂有清初吳偉業題:“陳子靜孚母夫人方太君七十,王煙客奉常、王湘碧郡伯繪《仙山樓閣圖》以為祝。郡伯所制可以頡昂松雪,若太常此幀蒼深高遠,尺幅之中恍見仙真棲止,出入於煙雲縹緲間,筆墨之奇非僅得子久三昧也。太夫人女箴婦德可鐫琬琰,余將托諸詩歌,得兩公妙染,真所謂畫中有詩,不待九如之頌,可效口觥之祝矣。吳偉業題。”鈐“吳偉業印”、“梅郵”。鑑藏印有“過雲樓考藏金石圖書”、“顧子山秘笈印”等鑑藏印五方。

創作背景

此圖是畫家為陳靜孚之母70壽辰而作。乙巳為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王時敏時年74歲,為晚年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畫面近景描繪的是丘壑相間的山腳,為一層坡地,林木茂盛,其一座小丘上兩棵粗壯茂盛的長松,雜樹數株,樹千挺拔,虬枝縱橫交錯,已見蒼勁鬱勃的氣勢。雖為祝壽的吉祥之物,卻是為畫面的主題——仙山,定下了長青不老的調子,至於其他雜木叢樹,都是陪襯。由松梢向上,層層展開,先是村落人家,再是雲霧縹緲中的樓閣飛檐,點醒了畫面的主題。

技法

此圖畫法出於黃公望,筆墨蒼潤,風格秀雅,雙松天嬌,略具篆籀筆意,雜樹的畫法,或圈或點,點又分米點、胡椒、介字等式;山石用披麻皴,脈理清晰,陰陽分辨,全用淡墨,時露渴筆,極其澆淳散朴。皴後又以橫點迭皺,進一步加強了它的質感和層次。

構圖

整個畫面構圖較繁複,但仍有條不紊地展開,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由樹而石,再由山而樹;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畫面峰巒重疊,層層深入,縱深感較強。平坡淺諸,山巔谷底,樹叢濃郁,繁密中見清疏雅逸之情趣。山頭多礬頭,坡腳下多卵石,山中雲氣飄浮,由黃公望化出。近處用篆隸筆意寫雙松並立,更見蒼翠奇古,又寓祝壽美意。作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以長披麻為主,點染兼用,乾濕濃淡相間,筆墨飄逸而有靈氣,得“平淡天真”之趣。

歷史傳承

由該圖鈐印可知,該圖曾經蘇州顧氏收藏,《過雲樓書畫記》著錄。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8年9月10日,“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在北京故宮文華殿書畫館開幕,《仙山樓閣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其祖父是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父親是明翰林編修王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舉進士,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卿,崇禎十三年(1640年)辭官隱居,入清不仕。工隸書,善畫山水,以元黃公望、倪瓚為宗,又受董其昌影響。他極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是清初畫壇正統派的領袖,後世稱“婁東派”,與王鑑、王石谷、王原祁合稱“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當時有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