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鯉魚跳龍門

仙居鯉魚跳龍門

仙居“鯉魚跳龍門”燈舞發祥與繁衍地區——田市,位於浙江東南括蒼山脈西北麓的河谷地帶。“鯉魚跳龍門”這一頗具獨特的民間藝術色彩和濃郁生活氣息的舞蹈,由人工把持,模仿魚蝦個性化的體貌和活動方式,呈現出幅幅紛繁多彩的魚類生活圖。繪塑了一群魚蝦躍龍門的生動形象,形態逼真,惟妙惟肖。尤其是“鯉魚跳龍門化成龍”的劇情創設,貼近人們“勃勃上進”的願望,千百年來贏得人們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居鯉魚跳龍門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浙江省仙居縣
  • 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沿革,風格特色,傳承現狀,傳承意義,

歷史沿革

仙居鯉魚跳龍門燈舞經歷了唐朝的孕育、初創時期,明清的成熟、豐富期,民國以後的衰微期和近代的復甦期。
“鯉魚跳龍門”燈舞,據老藝人吳熙道說:“鯉魚跳龍門”燈舞始創於唐朝貞觀後期。田市地區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商業繁盛,中原文化南移後,書香門第林立,名人輩出,加上左近地區燈具製作規模宏大,為燈舞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相傳西南邊陲有一飽學舉人,赴京屢試,由於缺乏他人舉薦,次次名落孫山。在50餘歲那次鄉試後,他悲憤交織,根據神話傳說“鯉魚跳龍門”而有72座化龍山的典故,結合當時的科舉現狀創作了該燈舞。表現士子們對科舉制度黑暗的認識和反抗。
明朝中期,本地區吳姓子弟吳福、吳時來等相繼進士及第,官至宰輔,政聲極盛。他們垂訓子孫:“課子教讀,勸勉上進”。族人在吳南崗等人領頭下,幾經改造加工,劇目豐富,演藝日臻精湛,從此使該燈舞成為激勵一代代年青人“報效家國,為民造福”的藝術平台。每逢佳節,舞隊廣泛活動,堪與龍、獅舞蹈相媲美。尤其是子弟進學、大比時期前後,更是合族盛辦此燈舞。
“鯉魚跳龍門”這一頗具獨特的民間藝術色彩和濃郁生活氣息的舞蹈,藉助其陣容的廣大、龍門等造型的莊嚴輝煌、魚蝦形象的含義深遠,貼近社會生活實際,迎合人們對美好前途追求的心態,也成了人們避邪趨正的心靈載體,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喜愛,由此這一燈舞流傳至今。
1952年,該燈舞參加台州地區民間藝術表演競賽,喜獲特等獎。後來,由於“大躍進”和“文革破四舊”等原因,燈舞活動完全停止。後來,在縣文化部門和鎮黨委政府的挖掘下,“鯉魚跳龍門”燈舞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仙居人的面前,並被中央台、浙江台、福建東南台等多家電視台拍攝成片,名傳海內外。

風格特色

“鯉魚跳龍門”燈舞依託房屋建築,魚類形象的靜態造型,藉助於人的動作表演,模仿魚類的活動特徵,展現社會人生百態,把人們對美好前途嚮往的願望寄托在“鯉魚化龍”的劇情中的一個綜合藝術。
1、道具規模龐大,造型獨特
燈舞道具中個體燈具就有龍嘴燈、熬魚燈、鯽魚燈、鯉魚燈、火魚燈、蝦燈各一對共12架大燈,外有兩面白牌燈。連上安置在龍門架上的各式各樣的花燈,單燈具就達50多架。魚類燈具形態酷似其物,僅尺度擴展數倍。龍門架模仿故宮五鳳樓樣式造型,顯得莊嚴、輝煌,是明王朝賜予仙居的殊榮。
2、劇目與子陣式眾多
該燈舞劇目有:《雙珠起舞》、《雙珠矮步》、《雙珠下地轉圈》、《雙開門》、《雙熬戲珠》、《熬魚同樂》、《鯉魚跳龍門》、《鯉魚成龍》、《大結局》等九項。有的項目衍化擴展為三至四個陣式。因此,燈舞劇目與子陣式就多達二十餘個。
3、積個舞於群舞中
魚蝦燈具,在人工的把持下,模彷各自生物的活動特徵,舞動十分個性化。同時,她們共同遵循著一定的舞路(或8字型,或半月型,或圓球型,或十字型),依龍門為背景,表現燈舞的主題。
4、表現形式
“鯉魚跳龍門”燈舞是集造型、燈藝、繪畫、舞蹈等藝術於一體的一個豐富生動的藝術空間。以靜態造型的組燈、龍門架為工具,以舞蹈藝術作手段,具有強烈的動態表現形態。
5、經典劇目
燈舞經典劇目有:“鯉魚跳龍門”、“鯉魚化龍”。

傳承現狀

仙居鯉魚跳龍門燈舞傳承至現今,盛名遠播。曾在1952年獲台州地區民間藝術表演競賽特等獎,因當時交通不便,省賽不能成行。後來,燈舞又被中央台、浙江台、福建東南台等電視台拍攝成片,名傳海內外。2006年6月被命名為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傳承意義

“鯉魚跳龍門”燈舞的搶救和保護有其重要的價值:一是藝術價值,魚蝦燈具形象造型逼真,活動呈現富有個性化與比較性特徵的群舞態勢,動態性極強,其精湛豐富的演藝技巧,可謂集燈舞之大成。二是民俗價值,“鯉魚跳龍門”以獨特的象徵意義,貼近人們的美好願望,因此與民間的節慶活動水乳交融,成了民俗文化的一大載體。三是學術價值,“鯉魚跳龍門”劇情印證了神話傳說化龍山的典故,豐富了神話傳說的內容。四是美學美育價值,燈舞融匯舞蹈、燈藝、繪畫、建築、造型等藝術為一體,在人們感官的積極參與下得到美的享受。神話傳說的藝術再現,激勵人們注重身心修養,努力上進,成為棟樑之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