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明朝初期,尹、馮、車、於四姓最早遷入,後絕戶失考。據該村《劉氏祖譜》載,劉氏始祖“仲英”“仲禮”兄弟二人,自明永樂年間由雲南遷居即墨南鄉南曲,傳及五世,“東賢”祖遷居仙家寨。
仙家寨村,為流亭鎮政府駐地,隸屬流亭鎮政府管轄。境域東與夏莊鎮小水村相接,西與趙村相連,南與李滄區接壤,北與紅埠村為鄰。全村轄區總面積243.22公頃,其中耕地47公頃,宅基地90公頃,企業用地106.22公頃。
全村地處平原地帶, 地勢東高西低,東西最大距離2.3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4公里。 境內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西紅柿、黃瓜、芹菜、芸豆等。1978年開始, 蔬菜種植面積增多,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減少。1994年,全村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為零。
境內交通便利,距青島大港20公里;距青島國際機場1.5公里;308國道、重慶路、南流路等主要交通幹線皆穿境而過;青島市公交汽車117路、306路等均設有站點。
2000年,全村共有1452戶,總人口4565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現有徐、紀、陳、於、劉、王、郝等108個姓氏,一戶回族,余均為漢族。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僅0.4億元(舊人民幣) 。197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為55萬元, 人均純收入110元;2000年,全村
工農業總產值達8.96億元,實現經濟總收入7.3281億元, 固定資產1.8億元,村可支配財力6600萬元,人均純收入4688元,從業人員3376人(本村1167人)。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是8∶76∶16。
該村1994年是全國經濟500強村莊之一(位居146位)。2000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列青島市各村莊第三位、城陽區經濟發展特級強村列第一位。先後被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先進鄉鎮企業,山東省經濟管理先進村、科普先進村,青島市十佳文明標兵村莊。
大事記 1934年,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在仙家寨建青島市仙家寨完全國小。
1947年7月, 國民黨青島市政府議會參議長李代芳在仙家寨村開辦青島市私立振青中學。
1949年6月1日,解放青島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路部隊午夜駐紮仙家寨村,次日晨開赴青島。6月2日青島解放。
6月,仙家寨一村(青煙公路以東) 、仙家寨二村(青煙公路以西)建立村政權,劉元章任一村村長,于振康任二村村長。 1951年,仙家寨村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1952年春,仙家寨村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開始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1954年,仙家寨一村、二村分別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入社戶數占全村總戶數的97%以上。
1956年5月, 仙家寨一村、二村合建紅旗農業社,柳昊緒任社長,同時建立黨組織,成立中共仙家寨村黨支部,宋德福任書記。
1958年9月, 撤銷紅旗農業社,建立仙家寨生產大隊,下設20個生產小隊,以20個生產小隊為單位辦集體食堂。
1959年7月,副省長李澄之到仙家寨生產大隊視察。
1960年春,集體食堂停辦,生產大隊按各戶人口分給社員少量自留地,生產自救。
1963年,仙家寨生產大隊粉條加工廠和修建隊成立。
1965年4月, 全國婦聯副主席李保光帶“四清”工作隊進駐仙家寨生產大隊,住在社員徐立旭家,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
1969年春,仙家寨村建立紅寨人民公社種雞場,進行父母代種雞飼養。
1985年,仙家寨建築隊升級為建築工程公司,下設6個建築隊。
是年,宏大塗料廠、紅麻打件廠、礬土加工廠、栗子加工廠、預製構件廠、建築工程安裝隊等村辦企業成立。
1989年,仙家寨村成立黨總支,郝貽先任黨總支書記。
1990年,韓國韓菊膠帶株式會社落戶仙家寨,是城陽區第一家村級引進的外資企業。
1992年,投資380萬元的仙家寨村委辦公大樓建成使用。
1993年,仙家寨村建築工程公司晉升為省級鄉鎮二級企業。
9月,投資360萬元,配套高標準、占地34畝的仙家寨國小建成使用。
1994年,仙家寨村黨總支升格為中共仙家寨村委員會,郝貽先任黨委書記。
1995年,仙家寨農貿大集建立,逢農曆四、九日集市。
1997年,投資70萬元建起公墓紀念堂,改變了土葬風俗。
1998年,投資260萬元的仙家寨幼稚園建成使用。
1999年,投資280萬元,占地45畝的仙家寨公園建成。
3月,仙家寨村委會第一次實行民主直選,王凱善被選為村委會主任。
4月19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雲到仙家寨村視察,對該村教育事業予以高度評價。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前,仙家寨村農業以種糧為主,種少量蔬菜以自給自足,糧食畝產僅62公斤。1951年實行土地改革,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辦起兩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當年打機井10眼,購進10台抽水機澆地,糧食畝產達到270公斤。
1970年, 農業設施投資和技術投資加大,選用優良品種,糧食畝產達500公斤。蔬菜生產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增加了種植品種,主要有大白菜、西紅柿、黃瓜、芸豆、芹菜、甘藍等。蔬菜生產按青島市蔬菜公司的計畫生產,產量逐年增加,每年占青島市區淡季菜供應量的10%。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生產積極性。1994年,全村可耕地全部實行大棚種植無公害化高效農業蔬菜,2000年高效農業蔬菜畝產值0.8萬元。2000年,全村第一產業實現經濟總收入1075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667萬元,畜牧業總收入408萬元。
第二產業 該村工業始於1963年,當年建起粉條加工、農機修配、服裝加工、修繕隊等為村民服務的副業大院。 1965年,副業大院從業人員40人,年收入4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支部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利用地處青島近郊,交通發達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隊辦企業,先後建起礬土加工廠、預製構件廠、宏大塗料廠、紅麻打件廠、栗子加工廠、建築工程安裝隊等22家隊辦企業。1985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 隊辦企業改為村辦企業。1987年,村辦企業產值達380萬元,形成了空調配件、建築安裝、建材、養殖、倉儲加工、餐飲、市場商品流通等八大支柱產業和宏豐集團、凱平實業公司、工貿公司、建築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成為促進全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1998年,該村對村辦企業進行改制,將全村18家企業改為
股份合作制企業。通過改制增強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 為村辦企業的第二次騰飛奠定了基礎。1990年,該村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率先引進城陽區第一個村級外資企業--韓菊橡膠株式會社膠帶有限公司。隨著外資企業的引進,培植了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相繼引進韓國的茶山人造首飾有限公司、日本西澤服裝有限公司等13家外資企業。2000年累計契約利用外資28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引進內資項目7個,契約利用內資1.1億元,實際利用內資7000萬元。
建築業:1963年組建修繕隊後,建築業不斷發展壯大,1985年改為仙家寨村建築工程公司(鄉鎮三級企業),下設6個建築隊。1993年晉升為省級鄉鎮二級企業,下設8個施工隊,從業人員1281人。2000年固定資產1600萬元,產值6440萬元,創利稅53 0萬元。 該公司承建的城陽區政府行政中心辦公樓等7項建築工程獲“省優工程”,城陽區文化館工程獲山東省“泰山杯” 獎。2000年,全村第二產業實現經濟總收入6.81億元,完成利稅6600萬元。
第三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該村第三產業經濟收入微薄。1978年以後,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業、服務業日趨繁榮,人流、物流逐步增大,市場、餐飲和交通運輸為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南流路兩側建有商業街,村中繁華地段建有農貿小市場。1992年,投資1200萬元建起年營業額達1億萬元的仙家寨批發市場。2000年, 投資1300萬元建起占地25000平方米的機車配件市場。 2000年,全村經營餐飲服務業的有83戶, 其中渤海灣大酒店和凱平大酒店各投資200萬元以上。全村個體工商戶186戶,私營企業22家,從業人員達558人。2000年,全村第三產業實現經濟總收入410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 文教科技落後,適齡兒童入學率僅占20%。建國後,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幼教、普教、成人教育協調發展。1958年,辦起了第一所幼稚園--仙家寨幼稚園,有幼兒20人。1975年,將原國小按幼稚園的標準和特點進行全面改造,幼兒入園率達95%。 1998年該村投資260萬元,建起一座占地9.7畝,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各室齊全、內設達標、戶外設施配套、育人環境優美的兩層樓幼稚園,幼兒入園率達100%。 1996和1998年, 該村幼稚園先後被青島市和山東省命名為示範幼稚園。199 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雲到幼稚園視察工作時給予高度評價。
1974年, 投資50萬元建起1所兩層教學樓和15間平房的隊辦國小。1983年,實現校舍、課桌、凳、操場、大門、廁所六配套。1993年,投資360萬元新建校舍、場地、內設裝備均達部頒一類標準的仙家寨國小教學樓。1997年, 該國小被青島市命名為規範化學校,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0年,在校學生593人,入學率達100%。 全村共有288人考取了大中專學校,其中本科生48人,專科生51人,中專生189人。
70年代成立農民(職工)文化技術學校,至2000年共辦政治班、科普班、企業管理班、崗前培訓班等51期,參加學習的學員達800人次。1983年,科協專業研究會成立,
科學技術人員21人。2000年,共取得各類技術成果11項。
建國後,民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1958年建立廣播站,1976年建文化室,1992年建立共纜傳輸電視,每日定時向全村播放。1997年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大院設老年大學,有時事政治、音樂、舞蹈、書法、體育5個班,300餘名老年人參加活動。每年正月進行民間文藝匯演, 節慶舉辦演唱、舞蹈會等活動。1986~2000年,每年出資3萬餘元舉辦村運會,參加健身人數達2000餘人。
1965年,成立大隊衛生室,有不脫產衛生員3人;1978年衛生室改為診所,衛生技術人員增加到7人。2000年,投資70萬元,建立觀察、診斷、治療等服務項目,年門診量達12000人次。 1990年,該診所被
山東省衛生廳評為先進行政村衛生室,被
青島市衛生局命名為鄉村模範衛生室。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民眾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年人均糧食不足85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20元。建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達110元。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4688元。吃的方面,主食由以地瓜、玉米為主逐步提高到以麵粉、大米為主,副食品以雞、肉、魚、蛋為主。衣著上發展到以棉、毛料為主的休閒服和西服。住的方面已告別土屋子,住上“兩層將軍樓”和五層居民樓房,人均居住面積達30餘平方米。全村電話裝機總量1200部,行動電話500部,電視普及率達100%,95%以上的家庭擁有電冰櫃、洗衣機等電器。機車、各類汽車已成為代步工具。
村莊建設 建國前,該村房屋破爛不堪,街道狹窄,土路雨季泥濘,交通十分不便。70年代,村容村貌、街道、農戶住房有較大發展。80年代末,對街道建設、住房進行統一規劃。1989~1994年,有154戶居民在規劃區建起“兩層將軍樓”。1998年,聘請西安核工業大學設計院再次進行村莊詳細規劃, 先後投資1500萬元,開通了7條大道, 鋪瀝青10公里,對街道兩側實施了綠化、美化和亮化。1994~2000年,投資3420萬元建起15幢五層居民樓,總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734戶居民住進高標準樓房,占全村總戶數的50%。1999年,投資260萬元建起城陽區第一個、占地45畝的村級公園,為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1994年起連續被評為青島市十佳文明標兵村莊。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待遇不斷提高。1993年起, 對考取大學、中專的學生分別獎勵1000元和600元。1992年開始,對年滿25~50歲的村民辦理養老保險, 有85%以上農民參加社會保險,其中
農村養老保險2023人, 參保率為98%。1984年起,對男60歲、女5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費70元,100%的“五保”老人得到照顧。自1985年,將由村民按規定應交的各項統籌費、義務工改為村集體統一負擔。對義務兵不斷提高優撫待遇,每戶每年補貼5000元。村民拆舊房住樓房,視具體情況平均每戶補貼4.5萬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 1956年5月成立中共仙家寨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 宋德福任書記, 黨員8名。1958年9月改建中共仙家寨大隊支部委員會,1969年2月改名為中共紅寨大隊支部委員會, 黨員37人,徐其全任書記。1970年4月改建為中共紅寨大隊黨的領導小組,10月恢復紅寨大隊黨支部。1984年建立中共仙家寨村支部委員會,黨員1 13人,紀明番任書記。1989年黨支部升級為黨總支,郝貽先任書記。1994年成立中共仙家寨村委員會,郝貽先任黨委書記。2000年,村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全村共有黨員208名。多年來,黨委十分重視自身建設,形成了強有力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1994年,村黨委被中共青島市委評為先進黨委,1997年被中共青島市委評為“五個好先進黨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9年6月, 建立仙家寨一村、二村政權,劉元章任一村村長, 于振康任二村村長。1956年5月,由一村、二村合建紅旗農業合作社,柳昊緒任社長。 1958年9月,撒銷農業社,建立仙家寨生產大隊,牛賢光任大隊長,下設20個生產小組。1969年2月,改名紅寨大隊革命委員會,徐泰章任主任。1981年9月,紅寨大隊改回仙家寨大隊, 藏瑞賢任大隊長,下設10個生產小隊。1984年6月,撤銷大隊恢復行政村成立仙家寨村委會,藏瑞賢任主任,下設10個村民小組。1987年, 村委會換屆,紀錢本任主任。1993年4月,郝貽先任書記兼村主任。1999年3月村委會換屆直選, 王凱善任村主任,村民委員會由3人組成。1998年村委會被青島市評為模範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