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後樓村

西後樓村

西後樓村地處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駐地西4公里的丘陵高坡上,西鄰膠州灣,北靠白沙河,南與東蘭家莊村毗連,東與雙元路南首相接。該村氣候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因受膠州彎水系的影響,空氣濕潤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較為明顯,春暖、夏涼、秋爽、冬溫暖。2002年全村450戶,人口1227人,有王、牛、張、劉、紀、蘭等28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後樓村
  • 外文名稱:xihouloucun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 所屬地區:流亭街道辦事處
  • 地理位置:流亭街道最西側,緊鄰膠州灣畔
  • 人口:1227人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型
社區概況,簡介,歷史沿革,社區經濟,歷史發展,展望未來,主要問題,社區文化,社區名人,活動交流,

社區概況

簡介

西後樓社區位於流亭街道最西側,緊鄰膠州灣畔。全社區共有居民 480 戶,人口 1268 人,黨員 75 人,居民代表 31 人。社區“兩委”成員 7 人,其中,黨總支委 員 5 人,居委會委員 3 人,交叉任職 1 人。社區有外資企 業 10 家,內資企業 6 家, 2009 年完成銷售收入 3.5 億元,上繳稅金 400 萬元,集體可支配財力 160 萬元,人均收入 11800 元。
西後樓社區

歷史沿革

1898年3月,因德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定《膠澳租界條約》而論為德國的殖民地
1914年,日寇取代德寇,西後樓村隸屬滄口警察支署;
1929年屬青島特別市李村區第二分駐所;
1935年隸屬夏莊區;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隸屬仙家寨區;
1942年隸屬嶗山辦事處;
1945年復歸夏莊區;
1949年6月青島解放,時屬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同年8月改屬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
1951年7月10日改屬流亭區;
1956年8月撤區並鄉改屬“雙埠鄉”;
1958年9月改屬嶗山郊區仙家寨人民公社;
1962年西女姑山村隸屬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撤社建鎮改屬嶗山縣流亭鎮;
1988年隸屬嶗山區流亭鎮;
1994年4月青島市區劃調整後屬城陽區流亭鎮;
2001年6月屬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

社區經濟

歷史發展

解放前,西後樓流傳一首民謠:“娘啊娘,您好狠心,把俺嫁到西後樓村,擔水吃累斷筋,石頭瓦碴硌腳心。”民謠是村民過去生活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村域無地下水資源,村民終年飲用灣水。水灣位於村西南角,以匯集存留地表徑流水而成,水面面積1500平方米,水深4米。令人驚奇的是:村民飲用灣水,一年四季,從不壞肚。此灣也從未發生過人身溺水傷亡事故。相傳,一日滂沱大雨中,一村婦發現灣內一男孩,頭扎一紅絨小辨,盤坐於蓮花之上,即而遁入水中,後人解釋說,此男孩為人參娃所變,是他保佑著村民的身體安康。
西後樓村是一個漁、農兼營的村莊,20世紀80年代以前,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自然農耕條件低劣,糧食產量低而不穩。村民生活僅能維持溫飽。
改革開放,春風化雨。西後樓村在政府政策的引導扶持下,把閒置的灘涂資源開發利用,變成資源優勢。村民在灘涂圍建蝦池,圈養對蝦。1990年最高峰的共有蝦池2000畝。平均畝產對蝦600斤,畝產值7200元。總產值達1440萬元。部分農戶因此而成為較早富裕起來的農民。90年代村民將剩餘灘涂養蛤蜊、蟶、蜆等貝類,效益仍較可觀。至2002年灘涂開發已達2600畝,水產養殖成為村民的經濟來源之一。
進入90年代,西後樓村不失時機的進行農產業結構調整,依託城陽全和養殖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畜牧業。全和養殖公司是一座投資700多萬元的大型養豬企業,占地114畝,其中豬場占地80畝,建標準豬舍27棟,面積達27000平方米,全部安裝自動飲水系統。存欄美系杜洛克、法系和加系天約克,丹美系長白及我省勝利系白豬等國內外優良種豬760頭。年出欄生豬25000多頭,現已成為青島市食品行業,繁育、飼養、加工、出售一條龍作業的企業,成為青島市放心肉生產基地之一。青島良種奶牛繁育推廣中心是高新養殖企業,以山東農科院畜牧業研究所、萊陽農學院為技術依託單位,投資920萬元從澳大利亞等國引進良種奶牛100頭進行繁育推廣。奶牛存欄600頭,年繁育良種奶牛1000頭,年創產值1900萬元,利稅980萬元,該項目填補青島市畜牧養殖業細胞工程研究領域產業化開發的空白。
為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西後樓村重視發展工副業生產,1974年建起了五金制銼廠,當地實現產值15萬元,利稅4萬元;至1983年,先後上馬地毯廠、化工廠、水貂廠等;198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5萬元;進入90年代,實行招商引資借水行舟;1993年進行水產品加工的日資企業——大水食品有限公司,首先落戶西後樓。至2002年,先後引入外資企業7家,實現銷售收入3894萬元,利稅325萬元,發展民營企業11家。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人民幣,人均收入5300元。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更加富足殷實。生活逐步走向現代化;1960年使用生活用電至今已實現家庭電器化;1975年使用自來水,告別了“挑水吃累斷筋”的苦難時代;1989年始實施舊村改造,累計投資204萬元,拓寬硬化長1200米,寬8米,計9600㎡的中心街一條,支路5條,安裝路燈20盞,並進行綠化美化;至2002年90戶村民遷居樓房,占居民戶數的20%。在加速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2002年創五好家庭70戶,十星級文明戶280戶。被市政府命名為“十佳文明村莊”。

展望未來

社區 2010 年及今後集體增收計畫 (一) 、2010 年主要思路 一是繼續做好集體廠房的租賃,保障社區固定收入。 二是投資 200 萬元,力爭在 2010 年 5 月底之前將社區與 世界 500 強企業----日本 YKK 公司合作的門窗工程公司建設投 產, 年內完成 4 萬平方米高檔門窗生產, 實現產值 1500 萬元, 利稅 200 萬元, 使集體收入每年增加約 170 萬元, 同時帶動社 區勞動力就業 30 人以上。 (二) 、今後幾年發展主要規劃 一是投資 1.2 億元,完成社區舊村改造二期工程,年底實 現全體居民回遷。社區舊村改造後的約 8000 平方米網點,采 取租賃的形式,預計為社區集體年創收約 80 萬元。 二是按計畫進行龍湖項目土地出讓,一期已出讓土地 1000 畝,預計為社區收 2 億元。利用國家開發銀行一億元 人民幣的貸款資金, 全部完成社區蝦池回填工程和部分基礎設 施配套工程建設,為龍湖項目按時開工做好準備。 三是合理利用舊村改造騰出的土地, 計畫由社區自行開發 商住房。 四是緊抓重慶龍湖項目全面展開的契機, 利用 3 至 5 年的 時間,開發完成社區留有灣底的 300 畝土地,建設成集觀光、 旅遊、 餐飲食宿為一體的水上綜合娛樂場所, 打造成膠州灣灣底具有時代特色的經濟新區域。為此,社區已著手進行規劃。

主要問題

一是為配合雙高路建設、白沙河拓寬等區、街重點工程, 拆除了社區內十餘家企業,使得社區可支配收入下降明顯。 二是社區組織實施了整體舊村改造、 蝦池回填及基 礎設施配套等重點工作,資金壓力較大。

社區文化

社區名人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是後人對腐敗的清政府貪官污吏貪贓斂財入木三分的刻畫,在西後樓,清朝卻出現了一位真正清如水、明如鏡的縣衙官員:牛氏家族中的牛德林,清末曾任即墨縣庫房總管。在任期間,清明政,因得罪貪官而被誣告有貪贓之嫌。昏庸的縣官派丁查抄牛德林家時發現,其家道壁立,貧困如洗。冤案得以昭雪,被人們譽為清官,其後代至今引以自豪,村民則以佳話傳揚。
海上作業名譽四村八疃的能人當屬西後樓村的王顯森。日偽時期,該曾任青島海運局船長,航行往返於中國南方各港口。有一年,海上連日濃霧瀰漫,船頭不見船尾,能見度不過10米,因霧滯留去連雲港的乘客,焦躁不安的擁擠在候船室,但無人敢駕船起航。王顯森憑著高超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及過人的膽識,自告奮勇,駕船起航。航行中,僅靠一個點水砣確定海區及行進間船的方位,往返共3天,順利返回。後青島港船員尊稱其為船王。此雅號在青島沿海漁村的漁民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活動交流

按照青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相關要求,西後樓社區開展了創建文明城市暨社區服務活動,並與青島市城陽第十三中學聯合開展了社區服務,清理垃圾,撿拾紙花、雜物等活動。學校代表和社區代表號召全體社區民、志願者、同學們、小朋友們,人人愛護環境,為創建美好社區做出自己的貢獻。同學們的表現受到了西後樓社區領導和民眾的一致好評。同學們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和影響著社區裡的民眾,為保護環境,美化社區做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宣傳。通過此次活動,社區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和親子園,同社會文化交流不斷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