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媒體中心(簡稱smt),是在仙台市青葉區開設的複合文化設施。於2001年1月開館,由伊東豐雄設計。
由仙台市圖書館和藝廊等組成,不但是仙台的文化收容中心,也肩負了藝術中心的任務。
mediatheque在法文中的意思是“收納媒體的架子”。而仙台媒體中心是收集、保存了書籍,加上錄像帶、DVD、CD和CD-ROM之類,以影像或音樂為首的多種表現媒體。除了直接向來館者提供服務之外,也透過網頁進行市民的文化收容。
館內除了“媒體中心”的功能之外,還有藝術工作室和藝廊。而1樓的開放式廣場,也活躍了藝術、音樂(Live)和文化活動。為此,做為仙台藝術關聯發信地、集客力的功能,讓周圍聚集了藝術相關店和民營企業。
鑲在1樓的玻璃可以自由開關,在仙台定禪寺大街爵士音樂節之際,南側的玻璃全都會打開來進行藝術活動。和仙台光之祭典有關的活動也會在此舉行。
做為建築物的仙台媒體中心,也有很高的評價。伊東豐雄設計的這個建築,是由六塊地板(金屬板),十三根形狀像搖晃海草,稱為管柱的鐵骨獨立軸之單純構造,構成地下2層,地上7層所有的空間。這種建築思想,與以“柱”來建的既有日本住屋相同。此外整面的玻璃,能從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結構,另一方面,在從中環視種滿櫸樹的定禪寺大街之際,里外之間也充滿了一體感。由於這樣的構造和設計的優秀,從世界各國而來的建築相關人士,帶著相機來訪的人很多。仙台的流行雜誌(COLOR等)和電視節目、電影之類的外景拍攝也增加了。
基本介紹
經過,特徵,獲獎,市圖書館,所在地,
經過
為了代替西公園上老化的仙台市民圖書館,加上從以前就希望能設定振興其他文化活動的公立美術藝廊,因而計畫於仙台市營公共汽車的停車場空地設立新的文化設施。
* 1989年:縣藝術協會提出建設美術館的陳情書
* 1992年:決定新市民美術展覽室建在定禪寺大街交通局空地的方針
* 1997年:建設工程開工
* 2000年:建築竣工
* 2001年:仙台媒體中心・仙台市圖書館開館
特徵
現代大樓的構造,多半都以框架結構的樑柱所組成。那是根據上個世紀初由密斯所提出的“通用空間”(universal space)概念,由均質的樑柱構造涵括建築內所有的機能,以及柯布西耶所提出的“多米諾系統”(Domino System),亦即建築還原了以柱子和地板,穿越上下樓層的階梯為最低必要限度的構成要素,所延伸出來的構造形式。
伊東豐雄打破了框架結構建築的均質性,呈現出新建築應有的樣子。通常框架結構都會儘量建出相等間隔的四角柱,而他卻分解為許多形成螺旋狀的細鐵柱,做出透明柱子的內部(管柱),計畫儘量以不規則的配置方式,形成做為不均質場所的內部空間。這樣的管柱貫通了地板,也具備了設備系統,電梯和階梯,從屋頂採光和通風……之類,由縱處得以看見內部的核心作用。
實際上,伊東豐雄是以這樣的純粹和精確的方式,回應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諾思想”,也就是框架結構和自由平面的思想。結構被有機地整合起來,平面上也就達成了完全的自由,這是伊東豐雄建築創作的一個重要轉折,也代表了當代建築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通過新技術重新整合結構。這一點在20世紀初現代建築運動中,表現為柯布西耶由鋼混結構發展出多米諾體系,在20世紀末到今天,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像伊東豐雄這樣的建築師的努力。
獲獎
* 2001年 優秀設計大獎最優獎
* 2002年 BCS(建築業協會)獎
* 世界建築東亞區最佳建築獎
*東京創新大獎媒體環境獎
市圖書館
它遷至媒體中心的2~4F。雖與媒體中心的內裝、外裝結合成為現代化的圖書館,但對於百萬人口都市的中央圖書館而言,閱覽的空間仍嫌太小,因而飽受“可利用閱覽空間的時段僅有一次三小時”的批判。
各樓層導覽
1樓:廣場
* 開放式廣場
* 咖啡館
* 商店(和伊東豐雄有關的書籍也很豐富)
2樓:資訊
* 仙台媒體中心
o 諮詢處・接待服務台
o 資訊瀏覽(網路閱覽區)・近期報紙・雜誌區
+ 義工辦公室
* 仙台市民圖書館
o 童書・團體閱覽室・談話室
3・4樓:仙台市民圖書館
* 仙台市民圖書館
o 一般書籍・報紙・過期雜誌・參考資料・鄉土資料
5樓:藝廊3000
基本上是辦活動專用的藝廊。
6樓:藝廊4200
和5樓同樣都是辦活動專用的藝廊。
7樓:藝術工作室
* 影像音響資料庫・美術文化資料庫
* 藝術工作室・藝術工作室劇場・門廳
* 休息區
所在地
[顯示該地在地圖上的位置] 北緯38度15分56秒,東經140度51分56秒38.265555555556;140.86555555556
* 從地下鐵南北線 勾當台公園站“公園2”出口徒步走五分鐘。
* 從仙台車站步行時,需穿過中央大街・一番町拱廊街走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