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篇

《仙人篇》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曹植創作的一首雜曲歌辭。此詩是一首遊仙詩,開頭六句,寫的是仙境裡的日常生活,詩人描寫了仙人們嬉戲、遊樂的場面;次八句,寫的是詩人幻想中上天衢、凌太虛的情形;接下來的八句寫詩人觀紫薇宮、過王母廬的情形;末八句,寫詩人在天上俯視人間的感受。全詩以浪漫主義的想像展開,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景,意象恢宏,筆調瑰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仙人篇
  • 創作年代:三國
  • 作品體裁:樂府詩
  • 作者:曹植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雜曲歌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仙人篇
仙人攬六箸1,對博太山隅2
湘娥拊琴瑟3,秦女吹笙竽4
玉樽盈桂酒5,河伯獻神魚6
四海一何局7,九州安所如。
韓終與王喬8,要我於天衢9
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10
飛騰逾景雲11,高風吹我軀。
回駕觀紫微12,與帝合靈符13
閶闔正嵯峨14,雙闕萬丈余。
玉樹扶道生15,白虎夾門樞16
驅風游四海17,東過王母廬18
俯觀五嶽間19,人生如寄居20
潛光養羽翼21,進趣且徐徐22
不見昔軒轅23,升龍出鼎湖24
徘徊九天下25,與爾長相須2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攬:持,拿著。六箸(zhù):博戲之名,亦稱六博。《古博經》:“二人相對坐何局。局分為十二道,兩頭當中名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魚二枚置於水中。其擲來以瓊為之。瓊方寸三分,長寸五分,銳其頭,鑽刻瓊四面為眼,亦名為齒。二人互擲採行棋。棋行到處即豎之,名曰驍棋;即入水食魚。每牽一魚獲二籌,翻一魚獲二籌。”箸:一作“著”。
2.太山隅(yú):泰山的一角。隅,山角。
3.湘娥:湘江女神。堯之二女娥皇、女英,隨舜南巡不返,墮湘水死,為水神,號湘夫人。拊:即撫、彈字之意。
4.秦女:指秦穆公之女。《藝文類聚》作“素女。《列仙傳》“蕭史者,秦繆公時人,善吹簫。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妻焉。蕭史教弄玉學吹簫,作鳳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笙竽:皆樂器名。
5.玉樽(zūn):玉酒杯。桂酒:美酒。《楚辭·九歌》:“奠桂酒兮椒漿。”王逸註:“切桂以置酒中也。”
6.河伯:黃河水神。姓馮名夷,傳說因得水仙之道而為神。神魚:指黃河鯉。古有鯉躍龍門則成龍之說。
7.四海:天下。《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局:侷促。如:往。
8.韓終:一作韓眾,傳說中古仙人名。《列仙傳》說他是戰國齊人,服藥成仙,《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王喬:傳說中的古仙人。《列仙傳》曰:“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之間,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9.要(yāo):通“邀”,邀請。天衢(qú):即天路。
10.凌:升。太虛:指太空。
11.逾:越過。景云:五色彩雲,亦稱慶雲、卿雲。《後漢書·郎顗傳》注曰:“景雲,五色雲也。”軀:身軀。
12.觀:《藝文類聚》作“過”。紫微:本為星宿名,此指天帝所居的紫微宮。丁本作:“紫薇”。
13.帝:天帝。靈符:即神符。符為古代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用竹或金玉製作。上有文字,剖而為二,雙方各執一半,用時兩半相合以為徵信。
14.閶闔(chāng hé):天門。嵯峨(cuó é):高聳的樣子。
15.玉樹:傳說的神樹名。扶道:夾道。
16.白虎:星宿名。樞:門斗。
17.驅風:乘風。
18.王母廬:即西王母的住所,西王母為古代傳說的女神名。《五嶽名山圖》:“崑崙三角,其一角正北,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上有玉樓十二,景雲映日,朱霞流光,西王母之治所。”
19.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20.寄居:指人生短促。
21.潛光:收斂光彩,比喻隱居。養羽翼:《意林》載,得道之人,臂上生出六翮,腹部長羽毛,然後得以飛升。即修成仙。
22.趨:《樂府詩集》作“趣”,趣、趨古通用。徐徐:緩慢安穩的樣子。
23.軒轅氏:《樂府詩集》、宋本皆作“昔軒轅”。軒轅即黃帝。
24.鼎湖:《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龍乃上去…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而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
25.九天:即九重天。
26.須:等待。

白話譯文

仙人們把攬著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閒地在泰山一角對博。
女神湘娥撫弄著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著笙竽。
仙境中,不僅有美妙的音樂,還有美酒珍餚。
而塵世中天地何其狹小,不知道哪裡才可以安身。
仙人韓終與王喬,邀請我來到天上。
還沒舉步就已經行了萬里路程,輕輕一躍就登上了太虛仙境。
在雲端飛騰,天上的風吹著我。
回頭看到了上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讓上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
只見宮門嵯峨,殿高萬丈。
玉樹夾生於道旁,門樞有守門的神獸。
駕著輕風遊覽四海,向東經過王母的居所。
俯觀五嶽之間,人生就如寄居那樣無所著落。
真希望能夠隱居求仙,得道後長出羽翼,得以升天。
想著往昔黃帝鑄好鼎以後,上天便派龍下來迎接,黃帝就騎著龍升天了。
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與黃帝相約在天上。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三國時期曹魏黃初年間(220—226年)。其時曹丕用嚴峻法律,派遣監國官吏控制諸生行動,而且頒布諸侯遊獵不得過三十里的規定。曹植名為王爵,卻寄地千里之外土地貧脊的藩國,過著“塊然獨處,左右惟仆隸,所對唯妻子”的孤寂生活(見《求存問親戚疏》),並時時受監國官吏的監視,過惡日聞。在這種處境下,道教所宣揚的神仙世界自然就很為他所憧憬。這首詩就是詩人描述神仙世界作的一首遊仙詩。詩人追求神仙世界,實際上是為了追求一個更遼廓更自由的彼岸世界,從而表達他對現實的不滿。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曹植的一首遊仙詩,寫的是他想像中遨遊整個仙境的情況。全詩可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是開頭六句,寫的是仙境裡的日常生活。仙人們有的在太山隅對搏。其中“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二句用語華美,表現出物質生活的豐美,從而更襯托出仙人的雍容閒適和瀟灑自在。在描繪仙人世界時,詩人運用了許多神話典故。湘娥、秦女、河伯等,這些典故傳說的運用使詩篇更具瑰異色彩。
第二層是“四海”以下的八句,寫的是上天衢、凌太虛的情形。詩人描寫神仙世界的美好、自由,原是為了反襯現實的黑暗。故而詩人接下來就說:“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這兩句乃是全篇的要旨所在。為了擺脫這狹小的世界,詩人幻想自己與仙人一起在仙境遨遊,即“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之後的四句,則是在此基礎上描寫升天飛行時的輕鬆與自在。
第三層是“回駕”以下八句,寫觀紫薇宮、過王母廬的情形。描寫了天宮之巍峨,詩人把最高級的仙境全都游遍了。
第四層從“俯觀”至結尾八句,寫在天上俯視人間的感受。詩人於“王母廬”俯視人間,更覺人生短促,如寄居之客。之後,對於現實人生的感慨使得詩人結束了幻想,回到現實中來。現實的一切無從逃避,所以詩人勸人應該“潛光畜羽翼,進趨且徐徐”。詩人在字裡行間都隱隱流露出憤恨迫害之情。
此篇與《飛龍篇》《五游詠》同為遊仙詩,但寫法與這二者又有所不同。一是略去遇仙、上天過程的描述,直寫天界神仙的生活;二是略去神仙贈藥和關於藥物作用的敘說,詩人對於仙藥長壽等等已覺得不在話下。詩以更大的篇幅,更多的筆墨,描繪仙人生活的悠閒自在、多姿多彩,這說明詩人對於仙道的嚮往已發生變化,主要在求得感情的肆意渲染和意志的充分表達。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朱乾:托意仙人,志在養晦待時,意必有聖人如軒轅者,然後出而應之,所謂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較《五游》、《遠遊》意更遠矣。(《樂府正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韋鳳娟:在苦悶的禁錮生活中,詩人只能在筆墨間馳騁想像力,在與神仙同游的幻想中讓心靈掙脫現實的束縛,翱翔八荒,逍遙雲表,藉以舒展自己憂憤的心情,以一種曲折的形式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此詩正是曹植遊仙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詩意象恢宏,筆調瑰麗,充分展示了詩人“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的精神追求。(《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詩歌卷》)
運城學院中文系教授孟肇詠:古人云:詩言志。這首詩用大量的篇幅寫仙境,真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景!可是透過這壯美歡愉的情景我們卻感到孤寂、苦悶,養晦待時正是這首詩的主旋律。所以說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似更為合適。這首詩明顯的藝術特色是繼承了楚辭的奇偉瑰麗和深沉悲壯的風格,又不失漢樂府民歌的通俗化,其敘事的連貫,寫景的鋪陳,無不顯出這是生長在民歌沃土上的一朵奇葩。當然,經過才高八斗的曹植巨筆的渲染就更顯得詞采華茂,神韻飛揚了。(《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鑑賞詞典》)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