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文化,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人口數據,
歷史文化
傅村文化歷史悠久。據境內老薛王河一帶出土的古器,石碑、陶器等文物考證,及有關歷史資料的記載,此處屬準河流域大汶口文化,五、六千年前就有較發達的經濟文化。由考古資料證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傅村屬薛國轄區。據《傅氏族譜》載:傅氏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沛北水城港道東,始遷此,名傅村。這裡解放前,屬沛縣七區管轄。解放後歸薛城縣五區。1953年劃歸微山縣,屬微山縣五區(常口區)。1958年初屬卓廟鄉,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屬宏光人民公社,1959年屬歡城人民公社、1962年分建傅村人民公社,因公社駐傅村而得名,1984年建傅村鄉,1999年8月26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2012年11月4日,撤銷傅村鎮,設立傅村街道辦事處。2012年12月22日,傅村街道正式掛牌辦公。
行政區劃
三尖寨村、南村、東村、西村、小三口村、小李莊村、後寨村、前寨村、朱杭村、小付村、大付村、馬集村、前付村、斜廟村、閆莊村、劉村、肖口村、朱樓村、楊路口村、邵莊村、張西村、張東村、大李莊村、蔡莊村、鄭莊村、郭莊村、程莊村、鄒莊村、新高莊村、後邵集村、前邵集村、卓廟村、程元村、宋李莊村、陳灣村、戰莊、樊村、大肖村、宋寺村、馬莊村、周莊村、西匯子村、東匯子村、新張莊村、新蘇村、小卜灣村、大卜灣村、房村、蘇村、老張莊、崔莊
自然資源
傅村是一塊富庶的寶地,在東西長24華里,南北寬15華里的區域內,湖泊面積30.56平方公里,占全鎮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傅村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地肥水美,物產豐富,全鎮擁有1.15萬畝淡水養殖水面,現已建成高產、穩產魚塘5500畝,是魚、蝦、鱉、蟹等魚類、蘆葦、蓮藕、菱米、茨實等水生經濟植物的盛產地。傅村地下礦資源豐厚,易於開採,境內有傅村、三河口、高莊3座國家大中型煤礦,年產煤總量達400萬噸的國家級重點港口,這對全鎮的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交通運輸
傅村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鎮駐地東南距縣城7公里,境內水陸交通便利,東臨省級濟微公路、西靠南四湖的昭陽湖,京杭運河從中穿過,傅村煤礦鐵路運輸線與京滬鐵路相化,為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經濟發展
種植業結構得到最佳化調整。以科技為主導,大力發展市場農業,科技農業、效益農業,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大優質小麥的推廣力度,做到優質小麥優質管理。全鎮優質小麥種植率達到100%,良種使用率達到100%。今年全鎮1.5萬畝小麥喜獲豐收,單產達343公斤,總產達5012噸;同時把保護蔬菜栽培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繼續擴大了以楊樓管區為中心的高價值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全鎮共發展大中小弓棚、日光溫室、地膜覆蓋等高價值作物3450畝,實現經濟收入800多萬元。
緊緊圍繞水產帶動戰略,大搞湖區二次開發,依託大湖水面和灘涂澇窪地眾多的優勢,大力推進上糧下漁的網養殖戰略,不斷加快以各特優水產品為重點的漁業結構調整,全鎮養殖總面積1.15萬畝,其中烏鱧、青蝦、河蟹、彭澤鯽等優質品種養殖達6500多畝。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以小城鎮建設規劃為依託,先後啟動民間資金3600萬元,組織實施了富源路兩側商品房開發,新建營業樓房2000餘間,總建設面積11萬平方米。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527個,從業人員1.99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52.3%,私營企業總產值1.45萬元,個體私營經濟也成為鎮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農村建設
鎮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選擇了9個村級班子力量強、經濟條件優、民眾基礎好的村作為示範村。同時,出台了獎勵扶持政策,制定了對村幹部的獎勵等次,規定完成任務80%%的村,獎勵村支部書記2000元,獎勵村兩委班子8000元;完成任務50%%的村,獎勵支部書記1000元,獎勵村兩委班子5000元;對完不成任務50%%的村,作為一項年終考核的扣分依據,記入村幹部考核評比的結果。鎮裡抽調農口10名工作人員,配合鎮機關包村工作人員靠在村里,指導工程施工,加強質量監管。
加大投資力度,形成三級投資格局。在縣財政每戶補貼1000元的基礎上,鎮財政每戶再補1000元。僅此一項,鎮裡拿出了120萬元進行補助,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村再進行補助。該鎮閆莊村在縣、鎮補貼的基礎上,村里每戶再補400元,極大調動了民眾實施“一池三改”的積極性。現在,全村共117戶,其中建成沼氣池的有116戶,沼氣池普及率達到99.1%%,正常出氣率達100%%,通過上級的檢查驗收。
社會事業
微山縣傅村鎮敬老院人頭攢動,一片繁忙的景象,院內的五保老人樂得合不攏嘴。該鎮的敬老院改擴建工程暨慈善捐助儀式在這裡舉行,儀式上社會各界、民營企業家們紛紛慷慨解囊、伸出援手,短短的兩個小時時間,善款數額就達到了400餘萬元。
傅村鎮敬老院由於建院時間長、規模小,設施相對落後,供養能力和人數十分有限。該鎮將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列為民心工程,積極籌建設現代化的敬老院。新院位於三河口煤礦宿舍南部,楊樓管區張東村北部,利用原楊樓農業學校校址改建,占地20餘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五保老人住房全部按照標準化客房規劃建設,餐廳、廚房、浴池、洗衣房、醫療室、娛樂活動室等附屬設施一應俱全,總投資700餘萬元,基本上解決全鎮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問題。
教育:2007年鎮第一中學新校投入使用,2012年開始改擴建中心國小。
醫療:中心衛生院在原址的基礎上新建並於2010年投入使用。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953 |
男 | 23252 |
女 | 20701 |
家庭戶戶數 | 1078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1429 |
家庭戶男 | 21252 |
家庭戶女 | 20177 |
0-14歲(總) | 12359 |
0-14歲男 | 6918 |
0-14歲女 | 5441 |
15-64歲(總) | 28687 |
15-64歲男 | 15031 |
15-64歲女 | 13656 |
65歲及以上(總) | 2907 |
65歲及以上男 | 1303 |
65歲及以上女 | 160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