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才士(1927年8月-1947年8月),男,江蘇省四明人。
生前為三師三團一營三連戰士,1947年8月在山東孟良崮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仕才士
- 籍貫:江蘇省四明
- 出生日期:1927年8月
- 逝世日期:1947年8月
仕才士(1927年8月-1947年8月),男,江蘇省四明人。
生前為三師三團一營三連戰士,1947年8月在山東孟良崮犧牲。
仕才士(1927年8月-1947年8月),男,江蘇省四明人。生前為三師三團一營三連戰士,1947年8月在山東孟良崮犧牲。人物生平生前為三師三團一營三連戰士。犧牲情況1947年8月在山東孟良崮犧牲。1...
仕,漢語二級字 ,讀作仕(shì),⒈ 做官:出仕。仕宦。學而優則仕。仕途。仕女(a.宮女、貴族婦女;b.以社會上層婦女為題材的中國畫。均亦作“士女”)。⒉ 審察:“弗問弗仕”。⒊ 古同“事”,事業 。新華字典解釋 仕 shì 動 (會意。從人,從士。本義:做官)同本義〖beanofficial;fillan...
元·揭徯斯《故贈奉訓大夫滕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滕縣男文君墓銘》:“滕州君之為人也,勤儉樸素,既辱在田野,不得列名仕版,效才當時,渾渾乎若無異於常人也。”明·文徵明《題廬山圖》詩:“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終難醫。”清·顧炎武《菰中隨筆》卷八:“士之才智,可效一官者,苟非宿登仕版,則...
《字彙·士部》說“士,未娶亦曰士。”這裡的士說的便是此義。後也引申指古代貴族的最低一級。詳細釋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士部】鉏里切(shì)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凡士之屬皆從士。說文解字注 事也。豳風、周頌傳凡三見。大雅武王豈不仕傳...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宋世士大夫最講禮法,然有不可解者二:仕宦卒葬,終身不歸其鄉,一也;閥閱名家,不以再嫁為恥。”2、將佐;將士。《吳子·勵士》:“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明 柯維騏 ...
”[70]奉化戴表元亦說:“吾奉化前百數十年時,地理去行都遠,士大夫安於僻處,無功名進趨之心,言若不能出諸口,氣若不欲加諸人,閉門讀書,以遠過咎,耕田節用,以奉公上。”[71]這裡“去朝廷遠”的邊緣意識,究其實質乃是一種文化自卑意識,安於自我的意識,導致寧波人的政治上仕進意識不強,喜歡我...
因此,魏晉士族必是當朝顯貴,只有在魏晉獲得政治地位,尤其是在魏晉蟬聯政治地位的家族,才有資格列名士族。如琅邪王氏,王祥仕魏晉,累遷太常、司徒、太尉、太保;潁川庾氏,庾嶷為魏太僕,從子峻為晉司空;陳郡謝氏,謝纘為魏典農中郎將,子衡為晉國子祭酒等。東晉是士族勢力發展的鼎盛時期。東晉政權是司馬睿...
"士大夫"是上述情況在觀念上的反映。從時代看,這一概念在戰國中葉以後才流行開來。雜論 士大夫精神:不為五斗米折腰,《論語·衛靈公》。 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天地情懷 ,你可以分三部分論述, 天,地,人,何為天,何為地,人在天地中是個什麼狀態。這所涉及的是中國古時文人的終極價值,這是士...
獻帝遷都許縣後,追論士孫瑞之功,封其子士孫萌為澹津亭侯。人物評價 摯虞《三輔決錄注》:瑞少傳家業,博達無所不通,仕歷顯位。范曄:士孫瑞字君策,扶風人,頗有才謀。司馬光:《易》稱“勞謙君子有終吉”,士孫瑞有功不伐,以保其身,可不謂之智乎!親屬成員 父親 士孫睦,東漢弘農太守。從父 ...
宋·洪邁成書於宋慶元三年丁巳(1197)九月二十四日的《容齋四筆》卷第十四《貞元朝士》末云:近者單夔以知紹興府進文華閣直學士,謝表云:“數甘泉法從之舊,真貞元朝士之餘。”單夔當淳熙中雖為侍郎,然一朝名臣尚多,又距今才十餘歲,似為未穩貼也。單煒祖父蘇州單莘,祖母葉妙慧。宋參知政事袁說友《...
最高統治者通過獨尊儒術、察舉取士及建立學校等一系列措施,將游離於政權之外的士人吸納到各級政府中來,士人的獨立性大大弱化。到了東漢中後期,皇權旁落,外戚、宦官交替掌權,士人羞於與他們同朝,不仕之風盛行,士人同政權間出現了一定的疏離意識。兩漢士人同政權的關係大致經歷了如下過程:游離——親合——游離。
李士謙(523-588年),字子約,小字客郎,趙郡平棘(今河北省趙縣)人,北魏至隋朝時期處士,右僕射李郁之子。出身趙郡李氏東祖,幼年喪父,事母至孝;敏慧好學,通曉經史。北魏時期,起家廣平王(元贊)府參軍。隋朝建立後,終身不仕,歸心佛門,隱居鄉間。一生樂善好施,救人無數。開皇八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詔各郡舉明經之士,十萬人以上推舉五人,不滿十萬推舉三人。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下詔,指幽、並、涼州等緣邊地區,人口稀少,“良吏進仕路狹”,為此,令緣邊各郡人口十萬以上每年推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每兩年推舉一人,五萬以下每三年推舉一人。不過,仍有不少科目是以郡...
由此可見明季士大夫面臨的抉擇是一個接一個的,而以生與死作為開端。當他們在生與死之間作出抉擇後,才產生出殉國、起義、歸隱甚或仕敵的取向。由這些取向,我們可以了解明清之際知識分子在忠孝思想和個人主義相互影響下,所表現的行為及道德標準,也可以窺見當時知識階層的心態,從而推想當時的社會及政治狀況。
“400多年了,現在知道殷士儋的人越來越少,實在是一件憾事。”村支書張傳剛說,殷士儋墓先後兩次被盜挖,其中有一次,不法分子竟然在墓區挖了兩米多深的洞,一處台基石欄也被撬壞,所幸被村民及時發現制止,盜墓賊才沒有得逞。張書記說,殷士儋墓不久前入選第三批省級文保單位後,他們特別希望政府部門能...
所以在外就仕不可與他們結伴同行,然自己懷藏才學,等待時機,又遭他們的譏笑排斥。只好退下,通過自省自責,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儘管這樣,仍不知究竟朝哪條路走。回想上古時代政治安定或混亂時,廉正的人也孤單無依而無所歸屬,商湯時代有卞隨和務光,周武王時代有伯夷和叔齊。卞隨和務光想避世。結果投水自溺;...
入宋以後崇尚文治,科舉仕宦型家族、學術文化型家族大量湧現,形成了士紳文化世家得以揚名的第二個密集期。明清至近代,越地經濟文化進一步繁榮開放,會稽鈕氏世學樓、山陰祁氏澹生堂和寧波范氏天一閣藏書名聞天下,形成了士紳社會和文化世家鼎盛的第三個密集期。《會稽士族、家族與士紳社會》精選“越文化研究”欄目刊...
壯時值南都新建,執政紛張,進言不聽,遂絕仕進。及家國破亡,君子亦深諒之。晚年垂簾白下,有《詠美人》三十六絕句,寓意有在。”馬鑾曾隱居於姑熟(今安徽當塗縣)直至天下安定,清康熙二年(1663年)後應江寧織造曹璽之聘回到金陵,擔任曹璽之子曹寅的啟蒙塾師。在曹寅《楝亭詩集》中收錄有《見雁懷馬伯和》...
徐一士(1890—1971),原名仁鈺,字相甫,號蹇齋、彝齋,又自號亦佳廬主人、未冉廬主人。出身仕宦家庭,祖籍江蘇宜興。以記晚清民國史料掌故見長,與胞兄徐凌霄並稱“晚近史料掌故之巨擎”。著有《一士譚薈》《一士類稿》《近代筆記過眼錄》等。圖書目錄 一士類稿續集 前言 關於“一士”/徐一士 自行...
初仕許州臨潁縣主簿,歷宋州宋城縣尉,皆以恭寬信惠,聞於千室。議黜陟幽明者,謂公文行吏事,宜登三台。會河朔軍興,避地江表。相國崔渙,承詔署衢州司士參軍。於時五府辟召之權,移於兵間,務苟進者,多由徑而致顯位。公儉德正志,安貞俟時,未嘗以得喪夷險,芥蒂方寸。視榮辱,晏如也,論者高之。...
五、出處仕隱:士大夫的抉擇 六、結 語 第三章 忠孝節義的兩難境地 一、引 言 二、士大夫的忠孝觀及其轉向 三、士大夫的節義觀及其轉向 四、士大夫忠孝節義的行為實踐 五、結 語 第四章 生死之間的抉擇 一、引 言 二、生死觀:儒佛道之辨及其合流 三、士大夫的生死觀及其轉向 四、士大夫面對生死的...
楊士驤於鹹豐十年(1860)出生於淮安府山陽縣城內更樓東街,楊氏家族在淮安很有聲望,為淮安四大家族之一,其祖楊殿邦於道光26年(1846年)來淮任漕運總督,鹹豐3年(1852年)卸任後,於淮安南門更樓東購置一宅院,遂定居淮安。其父鴻弼,“嬰末疾不仕”,幼年即有殘疾,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養子女上,“生子八...
有姊適宋氏,不勝哀而死。士謙服闋,舍宅為伽藍,脫身而出。詣學請業,研精不倦,遂博覽群籍,兼善天文術數。齊吏部尚書辛術召署員外郎,趙郡王睿舉德行,皆稱疾不就。和士開亦重其名,將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士謙知而固辭,得免。隋有天下,畢志不仕。人物介紹 李士謙,隋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