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圖(清代焦秉貞創作絹本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仕女圖》是清代焦秉貞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總共十二幅。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仕女圖》,共有十二開,人物形象多纖弱,畫法工細,線條硬勁勻直,色澤艷麗。整個畫面有舞台布景的效果。此《仕女圖》中之仕女呈類型化,無明顯個眭特色。圖中山水、建築、場景、樹石均作圖案化處理,有裝飾性意味。每開之上均有弘曆(乾隆皇帝)即位以前以寶親王名義所題的詩句,由梁詩正書寫。此圖冊具有雅致飄逸,清新淡麗,幽冷雋永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仕女圖
  • 幅式:畫冊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焦秉貞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30.9厘米,橫20.5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仕女圖
《仕女圖》冊共十二開,作於雍正年間。此冊按四季節令,描繪貴族婦女在不同環境下怡游的生活景象。端莊文靜的儀姿、艷麗華美的服飾、精緻貴重的用具、舒適優雅的環境,結合悠閒歡快的情節,顯然表現的是皇家宮廷生活。然仕女均作漢裝打扮,背景也不像內廷宮苑,所以並非是清宮嬪妃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是通常所說的仕女圖,以塑造女性美為宗旨,因為為宮廷創作,就摻入了較濃的富貴氣息,以適應皇家的審美要求。

創作背景

每開之上均有弘曆(乾隆皇帝)即位以前以寶親王名義所題的詩句,由梁詩正書寫,由此可以推斷,該冊作於雍正時期。

藝術鑑賞

此畫布局豐滿嚴謹,筆畫工細,刻畫的人物,嬌弱清秀:人物的衣著華麗高貴,臉部刻畫細膩,這是一幅典型的仕女畫。圖中蒼松與臘梅皆以折枝形式出現,古樸蒼勁,象徵著庭院的幽靜,襯托著封建社會上層仕女的富貴及雅氣生活,此作品主要表現貴族仕女的閒散生活,在封建社會的“閨秀”們只能深居於深宅大院裡,雖然外面無限美好景致,對她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她們只能在庭園中娛樂,以解寂寞、無聊的心情。所以,此畫面中不難看出每個人的表情,常帶有些沉悶的意味。圖無論是在空間關係處理上,還是在景物安排上,均採用了西洋畫法中的透視法,所以畫面中的高下遠近都很合度。其中人物和樹石建築的造型和設色都是中國傳統的線描和重彩:其衣褶,裙帶,廊軒,石階等的線條各不相同,其樹幹、石階和木架都按陰陽向背渲染明暗,具有立體感:這種中西混合的畫法,在當時是很新鮮的,引人注日:總體來說,此畫冊,共十二頁,圖冊均為工筆重彩,勾繪精微,十分華麗,鮮艷奪目,但嫌脂粉氣較重。
焦秉貞善畫仕女和嬰戲。他的仕女追隨南宋院體風格.工整之處猶有過之.是清代較早時期仕女畫的代表。該畫描寫冬季.婦人與侍女到庭院掃雪。雖是掃雪,卻裊裊婷婷,嬌弱妍麗之處.正是當時對女子的審美。

作者簡介

焦秉貞,生卒年未詳:清代畫家,天文學家。山東濟寧人?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生;通天文,善畫肖像,康熙時官欽天監五官正。以畫“御容”稱旨,供奉內廷-清廷作畫機構中多西方教士,欽天監中主其事者眾,秉貞日與接觸,遂熟知四方i畫法,所畫人物、山水、樓觀的位置,自近而遠,自大而小,不爽毫髮,系采透視明暗畫法:畫跡有康熙二十五年(1696)奉詔繪製《耕織圖》四十六幅,每幅上方聖祖玄燁均有題句,鏤版印賜諸臣;《列朝賢后故事》冊(十二頁)著錄於《國朝院畫錄》;二十八年(1689)作《池上篇畫意圖》軸,著錄於《石渠寶笈》,傳世作品有雍正四年(1726)作《張照肖像》軸,蔣廷錫補景,《鞦韆閒戲圖》冊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