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用四分曆議

《仍用四分曆議》是出自於《續漢·律曆志中》中的一個故事,它的套用學科是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仍用四分曆議
  • 表達式:建歷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
  • 套用學科:立法
  • 適用領域範圍:曆法
建歷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三者有程,則歷可成矣。「四分曆」仲紀之元,起於孝文皇帝後元三年,歲在庚辰。上四十五歲,歲在乙未,則漢興元年也。又上二百七十五歲,歲在庚申,則孔子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歲,尋之上行,復得庚申。歲歲相承,從下尋上,其執不誤。此「四分曆」元明文圖讖所著也。太初元年,歲在丁丑,上極其元,當在庚戌,而曰丙子,言百四十四歲起超一辰,凡九百九十三超,歲有空行八十二周有奇,乃得丙子。案歲所超,於天元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俱超。日行一度,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一而周天一幣,名曰歲,歲從一辰,日不得空周天,則歲無由超辰。案百七十歲二一章,小餘六十三,自然之數也。夫數出於杪{勿目},以成毫,毫積累,以成分寸。兩儀既定,日月始離。初行生分,積分成度。日行一度,一歲而周,故為術者,各生度法,或以九百四十,或以八十一。法有細粗,以生兩科,其歸一也。日法者,日之所行分也。日垂令明,行有常節,日法所該,通遠無已,損益毫,差以千里。自此言之,數無緣得有虧棄之意也。今欲飾平之失,斷法垂分,恐傷大道。以步日月行度,終數不同,四章更不得朔餘一。雖言《九道》去課進退,恐不足以補其闕。且課歷之法,晦朔變弦,以月食天驗,昭著莫大焉。今以去六十三分之法為歷,驗章和元年以來日變二十事,月食二十八事,與《四分曆》更失,定課相除,《四分》尚得多,而又便近。孝章皇帝歷度審正,圖儀晷漏,與天相應,不可復尚。《文曜鉤》曰:「高辛受命,重黎說文。唐堯即位,羲和立禪。夏後制德,昆吾列神。成周改號,萇弘分官。」《運斗樞》曰:「常占有經,世史所明」《洪範五紀論》曰:「民間亦有黃帝諸歷,不如史官記之明也。自古及今,聖帝明王,莫不取言於羲和、常占之官,定精微於晷儀,正眾疑,秘藏中書,改行《四分》之原。及光武皇帝數下詔,草創其端,孝明皇帝課校其實,孝章皇帝宣行其法。君更三聖,年曆數十,信而徵之,舉而行之。其元則上統開闢,其數則復古《四分》。宜如甲寅詔書故事。(《續漢·律曆志中》,「順帝漢安二年,尚書侍郎邊韶上言《四分曆》之失。詔書下三公、百官雜議。太史令虞恭、治歷宗訴等議。奏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